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我的“清华”不是梦

发布时间:2014-03-03 浏览:712
分享

本报记者邓园通讯员

 

三次奥赛两块金牌

  初一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与算法的余翔,初三起,连续三年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两块金牌,也经历了三次截然不同的体验——

  20104月,余翔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参赛。余翔最终成绩位列全省第16位,没能进入前15强的省队大名单,也与金牌失之交臂。第二年,同样的“剧情”差点再次上演。“跟第一次一样,我第一门考得很不理想,第二门破釜沉舟,竟‘扭转乾坤’地获得了金牌!”这块金牌帮助他提前高考两年取得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资格。第三年竞赛,余翔原以为毫无压力,却在赛前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感”——“我代表着‘陈鹏奥林匹克科学实验班’、代表着盐城市,在以后甚至要代表江苏省和清华大学,当然更要发挥出最好水平。”他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获得金牌,并因出色的沟通协作能力和中英文表达能力成为国家队候选队员。

  从“惜败”到“险胜”,再到“完胜”,现在大丰高级中学高三(23)班在读的余翔收获的不仅是两块闪亮的金牌:“参加竞赛才知‘人外有人’。这时刻督促我不能懈怠,要不断追逐新知识。在接受竞赛检验时,也不能抱着求‘险胜’的态度。因幸运而取胜,不仅很难服众,也容易埋下侥幸、偷懒的隐患。”

爱编程,也爱Dota

      “竞赛归竞赛,生活归生活。”遇到竞赛时,余翔利用课余饭后的一切时间专心备赛,他的信息学导师陈鹏老师评价说:“余翔是一个特别执着的学生。比如他曾在‘维基百科’上查询‘偏导数’,不仅将整页的‘偏导数’简介、定义、记法等反复看了多遍,还将‘参见’栏的‘方向导数’、‘外导数’看了个究竟。这样一个简单定义,别人一带而过、弄懂就行,余翔偏要刨根究底地理清整个体系。”

  日常生活中的余翔还是一个DOTA爱好者,“我不觉得玩游戏会影响学习。只要把握好度,一定能在游戏与学习间找到平衡点。这样不仅收获游戏的快感,也能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冬令营里,余翔结识了扬州中学的胡渊鸣。“胡渊鸣也是个玩转各种游戏的高手。他还运用所学的信息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物理引擎,正在开发类似于‘愤怒的小鸟’的小游戏。”这给了“爱编程,也爱DOTA”的余翔以启示:若将“编程”与“游戏”合二为一,该多么美妙?于是,他也筹划着设计自己的小游戏。

当“清华”不再是梦

  “我不是因为保送资格而钻研信息学。这只是我众多兴趣中的一个。只要有兴趣,我就会调动好奇心,不断探索求知,参加竞赛和获得金牌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在余翔眼中,因钻研信息学而保送清华大学,跟因好奇心强而半夜读完《乔布斯传》一样基于内心诉求,且轻松、快乐。

  作为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候选队员,余翔每年要去北京集训三次,集训的地点常是清华大学。第一次去清华大学时,余翔就以“准校友”的身份遍览了校园风光——“清华大学真的太大了,我足足绕着它走了一个下午。很多学长学姐自行车骑得飞快,我得灵活地躲着。”

  余翔的“清华”已不是梦想,但他坚持参加高考,为了“给高中生活一个交代”。在备考间隙,他也常畅想几个月后的“清华生活”:早上要睡到七点;参加文艺类、科技类的各种社团;深入学习信息学专业知识,向老师争取有意思的小项目……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