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压力之歌》是一曲悲歌

发布时间:2014-03-27 浏览:635
分享

东台 崔恒清

 

    8岁孩子的“课外作业”竟然是一首《压力之歌》,让身为父亲的闫先生“惊呆了”: 我手写我心,写出烦恼心。为父母为人师者当思之。闫先生将孩子的“压力之歌”上传,引起众多网友转发、感叹、思索。   2014228 东方今报)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日前,网上受到广泛关注的8龄童《压力之歌》恐并非简单的“强说愁”,而是有感而发,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不仅是一个孩子境况的真实写照,也是天下孩子共同的心声。《压力之歌》是一曲悲歌,既有孩子的悲伤,也有教育的悲哀,可谓杜鹃啼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切实体会到中国的孩子学习太苦。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除了技能课,小学语数英,中学再加物化生,似乎科科重要,门门难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最后都汇总到学生身上,这门认为作业不多,那门宣称练习适度,累加起来就是一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做做做要突破,考考考是法宝,孩子就像一个个上紧发条的闹钟,从早一直“滴答”到晚,周而复始。在这样的节奏中,孩子渐渐失去了自我,沦为了学习、考试的机器,完全没有了一丝半点属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就是这样的“强度”,有些家长还是不放心,为了孩子的“未来”,唯恐孩子落伍输在“起跑线”,为孩子选这个班那个班,孩子跟着忙得屁颠屁颠不亦乐乎。但“学”无止境,没有休止符,似乎只有永远的起点而没有终点。孩子就如一匹奔驰的战马只能向前向前,不仅跑得慢要鞭打,跑得快也要快马加鞭。这有形无形的鞭子不仅抽在孩子身上屁股上,也落在孩子的心上,何谈快乐?

 

    《压力之歌》也是一曲教育悲歌。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推行多年,但应试教育却阴魂不散,甚或还很有市场并占据着上风。教育主管部门对素质教育阳奉阴违,是叶公好龙,始终不肯放下应试教育的“抓手”,害怕一松手教育质量就滑坡。总想在各类竞赛及考试中能占有一席之地,最好是独占鳌头,这才有了面子脸上有荣光。于是便一级压一级,最终当然脚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总是明里暗里动用各种手段,或“调动”积极性,或让你不可“漠视”,如绩效工资的分配在一些地方就与学生成绩挂钩。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便将压力转移到学生头上,而老师信奉的是“勤能补拙”,于是题海战术仍是当下教育不二法宝,不少学校正是藉此赢得家长、社会满意。家长、学校、主管部门有如幕后的三只大手,而孩子就像一只只可怜的皮偶,任其摆布,实在可悲。

 

8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充满梦想与快乐,但《压力之歌》道出的却是压力与痛苦。少给孩子些压力,多给孩子些自由,让孩子拥有金色的童年,这应成为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面对孩子的呐喊,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要切实行动起来,为中国孩子松绑减负,使其快乐每一天。这能做到吗?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