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扬州:拥抱“互联网” 跑出“+”速度

发布时间:2015-12-19 浏览:239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扬州市探索借助互联网改变传统的教育发展方式,从网上“同步课程”开始,一步步“拥抱”互联网:数字化校园、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微课”平台……一项项“互联网+教育”的创新举措给师生们带来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缩短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加快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跑出了教育现代化的“+”速度。

“互联网+”让城乡共上一节课

    传统意义上的城乡学校结对,一般是将优秀师资派送到薄弱学校,不仅成本较高,且还有其他制约因素。但在扬州,城乡学校通过网上结对,城市学校的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实现了“无缝对接”“实时传输”,小投入产生了大效益。

    江都区吴桥中学地处革命老区吴桥镇,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无论在师资和生源结构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2011年,该校与市区文津中学“网上结对”。现在,借助微格教室、视频会议室等技术手段,吴桥中学的学生可以同步观看文津中学的课堂,并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了异地同上一节课。不仅如此,借助网络,吴桥中学的教师还可以登录“文津中学网络教研空间”,参与集体备课、在线评课、专题研讨。这个基于网络的“四导四学”模式获得了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让吴桥中学的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年,吴桥中学申报成为江苏省物理课程基地,这是江都区首家创建成功的省初中课程基地。

    目前,扬州全市共有城乡网上结对学校118组,结对学校总数达416所,结对实现100%全覆盖。“一根网线”为城乡学校共建共享搭建了一条“快车道”,让结对学校实现了管理、备课、培训以及课堂教学等全方位、立体式资源共享,3万名教师、46万学生受益。

“互联网+”促成优质资源共享

    11月9日,扬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微课正式上线。80余节由中小学教师自主开发制作的安全教育微课,让广大家长在家里就可以在线和孩子一起接受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微课”这一全新网络教育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扬州教育人所认可,成为新的教学潮流。

    2014年3月,扬州市教育局推出首批“微课”视频,内容涉及高三年级的9门学科。高三学生可以登录扬州微课网和“扬州微课”微信平台收看高三名师剖析教材重点、难点。经过一年多的打造,如今扬州微课网已覆盖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所有年级段,每到中高考、模拟考试、小高考等重要时间节点,市教研室就会牵头组织省、市级名师为全市学子免费提供热点试题名师精讲、拓展课程等微视频。

    “互联网+”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高邮市甸垛初中陈飞是一名数学教师。他想系统学习几何画板技术,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一直没有机会外出充电。 

    2015年暑期,高邮市着力打造以教育信息化平台为核心的网络化培训,涵盖了Office、Photoshop、Flash、电子白板与学科整合等培训项目。“观看微视频,就像主讲老师站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学习一个知识点就十来分钟,很是方便。”陈飞着实“享受”了一顿培训大餐。平台开通4个月以来,实名注册教师已超过1900人,发布了近3万个培训作业帖与交流帖。基于微视频的微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了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是听课教师端着凳子,带着纸质记录本,挤满教室每个角落,课后团团围坐,你一言我一语交流课堂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此模式的一个缺陷便是一些细小、动态、关键性的指标无法轻易捕捉。为此,扬州市研究推行基于网络平台的可预设、可调节的专项观察量表模式,通过“行为编码”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在后台进行计算和图形化处理,为评估结论提供更加客观的量化素材依据,提高课堂诊断的科学性,更有效地矫正偏差性教学行为,真正实现“互联网+数据思维+课堂观察=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估”。随着这一刚刚获得国家著作权的软件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扬州市各所学校的课堂观察正从经验走向科学,迈进数字化时代。

                                稿件来源扬州市教育局

编辑 刘旅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