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南京一中学把夫子庙等元素融入语数外校本课程

发布时间:2016-10-21 浏览:204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里十三,外十八,穿城四十里。”……还记得这些南京明城墙童谣和典故吗?你知道这其中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元素吗?在10月21日上午举行的秦淮外国语学校20周年校庆活动中,《水月秦淮系列校本教材》正式发布。秦外以外语为特色的同时,深耕传统本土文化,历时两年多,开发出一批以“秦淮地域”为核心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艺术等领域的外延课程,相当有意思。

《水月秦淮系列》包括10门校本教材

    庆典活动以学校民乐团表演拉开帷幕,悠悠琴声,赏心悦耳。初二孩子高子越告诉记者,学校的民乐课程比较系统。“我学琵琶,老师针对我教手法、把位,而且在大家一起学民乐的氛围中很快乐,我们分好几种乐器,每种都有很多人,我们彼此也经常交流。”记者看到,《水月秦淮系列校本教材》包括《文化行》《数学苑》《景点译》《历史话》《地理篇》《琴韵舞》《绚丽画》《手工秀》《动画坊》《摄影棚》共10本,民乐团孩子今后将使用的校本教材就是《琴韵舞》。校长王正勇告诉记者,这套校本系列教材反映了学校近年来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有的取材于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有的源于学校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的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校本课程的特征,突出了实践性、活动性、校本性、选择性,符合新课程理念。”

语数外学科知识都藏着秦淮传统

    特别有趣的是,说起秦淮传统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民间艺术、琴舞书画等这些比较人文的内容,而秦淮外校此次却挖掘出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与秦淮文化的联系,编写的教材中充满有趣的小故事、小题目,让人眼前一亮。学校德育处主任朱广猛说,语数外也是植根于秦淮的夫子庙文化,通过老师研究,挖掘夫子庙文化底蕴,经过反复调研,形成校本课程。比如说,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根据秦淮的建筑、景点、传统故事中的智力故事编印了教材。比如说,因为对民间手工文化传承的危机感,特意编订了《手工秀》这本教材,期冀着将秦淮的民间手工技艺与初中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采取他们易于掌握、乐于制作的方式,让孩子喜爱并乐于成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人。

学生每周一节课选修校本课程

    记者了解到,每门校本课程学校都有相关考核,一个是利用每周三社团教学,另一方面每周排一节课让孩子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此外语数外地理历史等学科教学中也将贯穿有趣的校本内容。“通过教学渗透秦淮文化,比如艺术这块,手工剪纸、制作,美术这块,有专门的校本教材;另外语文这块,有半月文学社,经典诵读这块,植根于夫子庙文化更紧密,组织孩子到大成殿祭孔、经典诵读、拜孔。我们会请老艺人带老师,再教学生。”朱广猛告诉记者。稿件来源:江苏新闻网

  刘旅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