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发布时间:2016-05-13 浏览:138
分享
香山东麓,长江之畔,这里孕育着八千年东山村的古文化遗址,也诞生过蜚声中外的刘氏三杰(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这里不是荷花的故乡,却有着一朵灿烂的校园文学之花——《映日荷》。
说到社刊《映日荷》,就不能不提到香山文学社。南沙中学香山文学社起源于1986年成立的小天鹅文学兴趣小组。198811月,成立南苑文学社,《中学生文学》杂志主编赵建功为文学社题写了社名,《语文报》主编阎银夫等曾亲临作过具体指导,《语文报》、《作文》、《初中生世界》和《读写沙龙通讯》等报刊还曾为南苑文学社推出过7期专版。19949月,更名为香山文学社;1999年创办社报《映日荷》。国内知名学者何永康教授特为1999年结集出版的社员习作集《桑青柳绿》撰写了精彩的序言。学校文学社被吸收为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集体会员。
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映日荷》犹如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含着晨露,青翠欲滴;今朝,她正花香四溢,绽放在这座青春勃发的南中校园。17个春秋,6200多个日夜, 184期社刊,300多篇获奖,2000多篇佳作发表,一代又一代南中学子,激扬文字,挥洒才情,用那一个个看似简单枯燥的数字,展示着文字的温度,触摸着文学的高度,也丈量着梦想的距离。
香山文学社始终以社刊《映日荷》为平台,把“提升审美能力,发展语文素养”作为宗旨,倡导“弘扬个性,书写真我”的写作主张。每年开展征文竞赛、作文讲座、故事演讲、诗歌朗诵、校外采风、读书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向各类报刊推荐社员作品。现已出版《桑青柳绿》、《映日荷红》、《春华秋实》、《寒梅香浓》、《青葱岁月》等五本学生专著。因此被评为中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全国校园文学社团百面旗”、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江苏省诗歌协会、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园诗歌先进单位”、共青团中央《中学生》杂志社“全国校园文学社50佳单位”、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先进单位”。获第六届全国校园文学社刊评比一等奖,多次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校刊一二等奖、市“十佳学生社团”等称号。
现有30多家媒体介绍了我校的文学和社刊特色。同时,2015年10月全国30多家网络媒体“江苏教育行”记者采风团采访我校香山文学社。
在香山文学社的成长岁月里,我们无法忘记丁品森、冯春法两位文学社的前辈,心中不灭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凭着坚定的信念,擎起了一盏信仰的明灯,带着一些敬业的老师,还有一群青涩的孩子,在南中这片年轻的沃土上,播下一颗文学的种子,让她萌芽、开花。我们也无法忘记历任校长对香山文学社的关心和支持,一届又一届南中的老师、学生为之而付出的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我们更无法忘记,国内许多的报刊杂志社以及赵建功、阎银夫、何永康、徐同、毛志成、申士昌、薛和、姚卫伟等专家学者对香山文学社的钟情垂爱、携手相扶……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2012年的10月8日,这在校刊《映日荷》的编辑历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因为从那期起,《映日荷》重新改版了,它告别了过去单一的形式、黑白的色彩,不但继承了过去让文学社员激扬文字、展示才华的传统,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向文学社员推荐中考热点作家、介绍民族文化习俗、赏析哲理性美文的多彩视窗。让《映日荷》成为每一个文学社员诗意栖居的家园、心灵放飞的天地,成为南中学子的精神行囊,从而让他们快乐的行走在学习的路上,正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不变的追求。
无论时光怎样的流逝,无论桃李如何的开落,校刊《映日荷》始终在变与不变中成长。一路风雨,一路阳光,变的是流逝的时间,是三年一届的读者,是我们这个发展的时代和社会,但不变的却始终是我们面向每一位南中学子的情怀。
张家港市南沙中学 王晓东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