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具体做法

发布时间:2016-09-07 浏览:177
分享
前几日和郑慧玲的妈妈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她说最大的心愿是让孩子充满自信,凡事都说“我能行”。
我对这位母亲的远见卓识表示深深的敬佩之情。我们这一辈人总归要老去,世界是孩子们的,只有孩子自己能行,才能在这个世界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孩子们的“我能行”是怎样炼成的呢?这个问题让我考虑了好几天。首先,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说“你能行!”。因为十岁以前的孩子是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因为他们不知道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知道怎样的标准可以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越活越好,所以,他们只能以自己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的评价作为对自己的评价。你对他说“你能行!”,反复说,经常说,让他耳朵里生出一层厚厚的茧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会冒出你说的“你能行!
第二:孩子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这个理由有两条:第一,做事情就是锻炼做事情能力的机会。你做掉了,孩子就没有了锻炼的机会。你吃掉了孩子的饭,孩子就不会长个,甚至要饿死。你剥夺了孩子锻炼做事能力的机会,孩子就没有能力。当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但是做得慢的问题,更加是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做的问题。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心呢?第二:孩子能做的事情你做掉了,里面真实的含义是:你不行,走一边去,我来做。在孩子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时候,孩子就真的接收了“我不行”的标签,从而产生了“等、靠、要”的心理习惯,从而产生了“推一推,动一动”的学习习惯,从而产生了“啃老”的生活习惯……从这点上讲。你帮孩子做掉他自己能做事情,是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第三:教给孩子方法,给孩子贴上“我能行”的标签。孩子自己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让事实说话。让孩子试着自己吃饭,吃进去了,就是“我能行”。让孩子自己走路,放手了,走稳了,孩子自己知道“我能行”了,不但敢走路,甚至敢跑了。你让他跑,他就能跑出强健的肌肉,粗壮的骨骼,关键的时候,甚至能背起你跑。生活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也许有的家长自己有文化可以扶着孩子学走路;也许有的家长有经济实力,可以请专业人士扶着孩子学走路;也许有的家长很无奈,只能让孩子自己扶着墙学走路……但是,这只是一个很短的过程,最后都要孩子自己走路,自己走稳,自己跑的。谁的孩子让家长早早地放手,谁的孩子就越有可能走稳、走好、走远……哪位家长在该放手的时候不放手,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么交给孩子什么方法呢?我考虑了几天,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做作业独立思考”是两个关键的方法。上课前要明确目标,大概知道老师今天要教什么,这是有效注意的前提。上课的时候,知道什么时候看老师的嘴,什么时候看老师的手,什么时候看老师的眼睛……老师讲完了,一般有一个总结和练习的时间,把最重要的东西过一过脑子,想一想。这样上课的效率就高。一节课一节课地积累,十几年下来,那是一个天文的数字。做作业独立思考更是“我能行!”最醒目的标签。只有不相信自己的人,才会做对了也要看看别人的答案。知道“我能行”的人,总能充满信心,直达目标。做作业独立思考的孩子,遇到问题总是自己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我们可以教他查字典,词典,上网搜索。我们可以退到孩子的身后,静静地看着孩子走。这样的爱,是不是更加理智一点。

浦老师很有心。每天思考,每天写作,值得我学习。 自信心又称之为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其有能力组织完成必要的活动来处理特定情境的信念。与自我概念的大致评估不同,自我效能感对于新异不可知因素的情境的相关判断。 自我效能的四个因素(包括自我评价、个人因素、情境因素) 1、掌握经验,确信自己能够成功;2、替代经验,社会榜样提供,两个作用,一能够减少其自我怀疑,二能够改变衡量成功的方式;3、言语说服;4、生理和情绪状态,对于紧张的看法,能够减少压力和消极情绪倾向。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