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你知道所谓的“位列三公”指的是哪三公吗?

发布时间:2016-06-20 浏览:85
分享
本帖最后由 田间小草 于 2016-6-20 11:11 编辑
你知道所谓的“位列三公”指的是哪三公吗?
大家平时在看古典小说或者古装戏时,常常听到某某”位列三公“,那么,位列三公又指的是哪三公呢?
其实, "三公"是在中国古代政府中,辅佐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为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三公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西周就出现了,《尚书·周官》说:“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不过,三公虽早已有之,但历代所指的具体官职并不完全相同。


西周时期的"三公"是太师、太傅和太保。
到了秦朝,"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在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中枢。其中: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处于独尊地位;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不过调动军队仍然需要皇帝的命令;御史大夫则为最高监察官,负责监察百官,同事也是副丞相。


到了西汉后期,"三公"分别为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
东汉初期,"三公"为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不过到了此时,"三公"虽然各自开府置府僚,号称宰相,但并无实权。
魏、晋、宋、齐、梁、陈等都沿用以太尉、司徒、司空作为“三公”。
至隋代,"三公"不再开府,僚佐也全部被撤销,完全变成虚职。《唐六典》记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唐宋以后,"三公"逐渐变成加官、赠官,类似于享受一种行政级别。三公制虽然一直沿袭到清朝,但其真正作为显贵官职并拥有实权,是从秦朝开始,一直沿用到隋唐实施三省六部制才逐渐衰落。(来源:头条 历史)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