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让孩子每天有所得

发布时间:2016-07-21 浏览:186
分享
让孩子每天有所得
——读《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 浦振胜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一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深有感触。
习总书记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在我们的教育战线上有没有实现呢?老师是不是眼中只有成绩而没有学生呢?学不会,也要学!不会做,也要做!老师没有分数不能向校长交代,校长没有分数不能向社会交代。在这个学习为了做作业,做作业为了考试,考试为了分数,分数为了上好学校,上好学校为了找好工作的社会里,读书负载了太多人的太多期望,以至于忘了孩子本身是不是负载得起?忘了学习的本质是帮助孩子成长。
八十多年前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孩子和孩子是有区别的。同样7岁的孩子,一个孩子可以提20桶水,一个孩子只能提5桶水。硬是要提5桶水的孩子去提20桶水,那么就会损伤他的力气,他明天就什么也做不了,说不定还会躺倒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读书学习这种脑力劳动是不是也需要力量呢?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快,理解快,记忆牢固;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慢,理解慢,忘记很快。在我们一年级1班,同样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后,同样的作业,快的学生10分钟完成,慢的学生两个小时还不能完成。
我们老师眼中要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要能够看出哪一个孩子能够学到什么程度,对孩子要有合理的要求。刘阳同学把目标定在每次考试95分以上,虽然有难度,但是达到的可能性很大。实现了,就有成功的喜悦。陈磊把目标定在每次考试60分就很困难,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如果老师可以宽厚一点,把陈磊的要求降低到40分,他学习的动力就很足,因为他有70%的可能性能考到40分以上。如果要求他每一次作业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完成,每一次成绩也要达到教学要求,最少要60分。他反而没有了学习的热情,而把精力发泄到破坏上面了。
在教学的方法上,也要注意差异性。像刘阳这样优秀的学生,要求做作业不能看书,她也确实不用看书,给她提出不能看书的要求,反而养成了她做作业前看书复习的习惯。对很快做好作业的这些学生,还要提出读课外书的额外要求,学生也非常乐意接受。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做作业可以看书,这样可以减少错误率,把他们有限的精力用到他们还没有完全弄懂的地方上。对陈磊这样的学生,先要求他把能做的先做好,不能做的留着,保证有作业本给他抄。无论他有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有本子给他抄,他就不会跑来跑去影响别人的学习了。
看淡学习成绩,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到学校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是老师理性的表现,也是仁心的表现。这样,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就会成为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的结合体,我们的班级就会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份子。学业每天合理的进步,日积月累,必能取得这个学生最理想的成绩。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