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兴趣,学习者的发动机

发布时间:2016-08-09 浏览:166
分享
21兴趣,学习者的发动机
——读《兴趣的秘密何在》有感
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 浦振胜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21篇《兴趣的秘密何在》。
一直以来,我认为:教与学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按经典的说法,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学生起的是主体作用。那么,到底谁起的是决定性作用呢?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谁是根本性的因素呢?我的理解是:老师的主导作用,相当于汽车的方向盘;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当于汽车的轮胎。轮胎动了,老师想把汽车开到哪里就开到哪里;轮胎不动,方向盘随便你怎么转,汽车都没有动。所以根本性的原因是学生,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让轮胎转起来的动力来自发动机,让学生学起来的动力来自哪里呢?来自兴趣!
我认为学生的兴趣有三个层面:有趣,志趣,乐趣。有趣是指老师上课放的是电影,动画片之类的内容。好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曲折动人的情节……学生高兴,他就有趣。这是兴趣最初的一个层次。这是把学生引入知识之门的前奏。因为大部分的学习过程是不会这样轻松而愉快的。第二个层次是志趣,这是兴趣的一种间接形式。例如: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什么兴趣,但是知道语文的重要性。学不好语文,总成绩就要低,总成绩低了就考不上好的学校,就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做自己的贡献。他所以强迫自己学,这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毕竟不会长久。真正有顽强意志,头悬梁,锥刺股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第三个层次: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的第二节说,所谓课上的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对学习兴趣的生动描绘。
那么这种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对知识发现与应用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第三节中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取之不竭的源泉。
学习者所学习知识的内涵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本身有兴趣,才能够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习。文章第五自然段,苏霍姆林斯基讲了,兴趣在发现中的事例:植物的根是怎样把土壤中没有生命的物质构成生物的建筑材料?我对这一节内容的理解是:你如果想抓住学生的心,那么就要抓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比他们理解的知识稍微深一点点。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向知识的纵深引导。这就是老师主导性作用的体现吧!
学生的兴趣源泉还来自于应用。当学生学到知识进行运用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力量,感到知识使一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使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充满了欢乐,让他们体会到了智慧的力量,做人的尊严。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就真正激发起来了。他甚至能够自己寻找学习的目标,实现自动的学习,成为一个觉悟的学习者。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