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学生思维成长的台阶

发布时间:2016-08-21 浏览:211
分享
30成长的三个台阶
——读《谈谈直观性问题》有感
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 浦振胜
(学生方面,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发展的阶梯先要经过长时间的形象思维考虑的阶段,然后再过渡到抽象思维。当他的抽象思维形成层次,形成网络,形成体系的时候,那么他的思维就建立起来了)
学生成长的阶梯在哪里?这不光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老师关心的问题,更是家长关心的问题。数学的阶梯比较明显,一环扣着一环,层次和阶段都分得比较清楚。可语文的阶梯在哪里?真的不太清楚。有的同学两三个月不来读语文,考试成绩反而比在校读语文的同学高。努力学了两年语文没有看到好的成绩出现,等到不努力了,语文成绩反而好了。真的是非常的奇怪。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30篇《谈谈直观性问题》,发现了成长阶梯的三个台阶。他在文章中说,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象思维到概括思维的过渡。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一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境地,教师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长期的形象思维的训练,然而教师却在催促他们快点转到抽象思维,而学生对抽象思维却丝毫没有准备。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不能把自己举出的实例同费了很大力气才背会的规则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脱节的后果之一,是教师操之过急的结果。
通过上面这段话,我知道了学生发展的阶梯先要经过长时间的形象思维考虑的阶段,然后再过渡到抽象思维。当他的抽象思维形成层次,形成网络,形成体系的时候,那么他的思维就建立起来了。
在苏霍姆林教育实践中,他对低年级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是,康·季·乌申斯基写的,儿童适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这一年龄规律性要求,应当使年龄较小的儿童的思维在大自然中得到发展,使他们能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由于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为情绪记忆的东西。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如果不形成发达的、丰富的情绪记忆,就谈不上童年时期完满的智力发展。所以,他向小学老师们建议:你们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给儿童思维,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直观性原则不仅应当贯穿在课堂上,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贯穿在整个认识中。
当然人最后是要发展到抽象思维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有足够的容量去认识包罗万象的世界,摸索深奥莫测的规律。那么,怎样才能从直观到抽象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第二个台阶:画图。
在一二年级阶段,要逐步地训练学生离开实物这个直观手段。通过绘画这一个直观的手段,比较长的时间,逐步逐步地概括出实物的特点。通过草图、示意图这种抽象性更大的方式,在黑板上,在白纸上揭示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绘画的直观性不仅是把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而且从表象的世界里解脱出来,进入抽象思维的手段。绘画的直观性同时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这一个手段,在现代社会正越来越进入现代教育的体系,那就是思维导图。这种体现思维结构,知识结构,符合大脑思考特点的教育手段,正越来越普遍地进入我们的教室。
第三个台阶是词的直观性。词的形象是由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而走向概念进行思维的前进的一步。有些词是很难看见实物的,比如说,北极的冰山,火山爆发的形象;有些词来描述那些自然界和人的劳动中看得见的景象。这些词的形象对于形成情绪,丰富心理学上的内容语言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直观性原则是学生成长的拐杖。当不会走路的时候需要用这根拐杖理解世间的事物,词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当这些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就要抛掉这根拐杖。用直观性得来的抽象的词句来思考,来阅读。
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