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阅读,浸润我的青春 天津一考生

发布时间:2016-12-28 浏览:169
分享
本帖最后由 丹心飞鸿 于 2016-12-28 16:52 编辑
阅读,浸润我的青春
(文题很不错,既紧扣命题者所供材料中的“青春”二字,又凸显出阅读的意义——“浸润”青春。但可惜的是,除了首段援引的培根的名言和之后的简短的议论之外,文章对“浸润”二字的具体表现未作呈现。而这乃是这篇考场作文的最大瑕疵。)
天津一考生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只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你见过斜红叠翠,也许你赏过耀阳鎏金,也许你行过南水北山,也许你经历过太多的浮华、太多的奇幻……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过是一本书的厚度,不过是沉淀了一本书的灵台清明。腹有诗书气自华,沉淀了多少喧闹和浮华,化为了我青春最好的陪伴。(开头紧承标题,先借培根的话直陈读书的意义,接着通过议论揭示了读书的意义——读一本书胜过你身历无限,读一本书能让你灵台清明,读一本书可使你气质不凡……这些都是书籍对青春、对人生的“浸润”!行文至此,这篇考场作文堪称完美!)
有人问我:“整天捧着一本书,不觉得很枯燥吗?”我想说:我喜欢读书,我喜欢经历书籍中那些不一样的人生——可以在《红楼梦》中和金陵十二钗一起吟诗作对,可以在《水浒传》中和梁山好汉一起劫富济贫快意人生,可以在《飘》中与乐观、坚强、美丽的郝思嘉一起度过艰难的南北战争……读书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应该说只能算是一种浅层次上的收获,还未真正涉及对青春、对人生的“浸润”。可惜作者对读书意义的挖掘到了这一步便戛然而止,遂使得文章的标题和首段的概述在下文中未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之后的讲述显得浮于表面,深度不够。)
在小的时候,我觉得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捧着一本书,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相处。到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脑,它们让我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与阅读的距离更近了。全家去旅游时,我再也不用烦恼带着我最爱的书行李太重的问题,只要我想,我可以随时随地开始我的阅读之旅。不仅如此,手机上还有一些可以听书的应用软件,以前读书久了,眼睛会不舒服,现在好了,我可以听一些我喜欢的书,既阅读了喜欢的书,也不用担心视力问题,真是一举两得。在手机中,我阅读了种类多样、更加丰富多彩的书籍。我觉得手机阅读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里,我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阅读任何我喜欢的书,从中外名著到名人传记,从网络优秀小说到名家散文,这里应有尽有。虽然我感谢手机阅读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我同样喜欢纸质图书阅读时的幽幽墨香。(这一段介绍基本上都浮于表面。介绍各种阅读方式,作为议论之前的铺垫是可以的,但联系题目和第一段来看,单单介绍阅读方式则显得游离于主题之外了。所以需要适当压缩此段,以更多、更好地探讨读书对于青春和人生的意义。)
我坚信,每一个腹有诗书的人,抬头不仅可望星空浩渺,俯首也能依旧脚踏实地。他们能用素养来处理万事的纷扰,能用走名山大川的毅力与勇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段还是紧扣标题的,不过过于概括,展开不够,语言上也欠顺畅。)
也许以后,人们的阅读方式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但我相信,不变的是我们对阅读的热爱。感谢阅读,浸润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因阅读的相伴而如此精彩。阅读?悦读!
有书香陪伴的青春,才不算辜负。(文末两段,照应题目,呼应开头。从结构上看,文章结构紧密;但从内容上看,“感谢阅读,浸润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因阅读的相伴而如此精彩”这句总结在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印证,需要在上文作适当弥补。)

【作文原题】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