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永恒的丰碑

发布时间:2017-05-17 浏览:891
分享
永恒的丰碑
夏文娟
——灌南县汤沟小学优秀师生“红色之旅”暨《周报》小记者寻访活动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9周年,记得上次去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天公恰好就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 2017年5月6日,我校汤井亮校长携近三百名优秀师生到淮安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 老远就感受到纪念馆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 邓小平题写馆名,李鹏、李先念、杨尚昆等同志为纪念馆题词。馆区由纪念岛、宽阔的水面和湖四周环形绿地组成。岛上建有主馆和副馆,主馆高26米多,相当于10层高的摩天大厦。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在庄严中具有动感,喻示周恩来数次在我党我军生死存亡关头所起的扭转乾坤的作用;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四坡屋顶,寓含着周恩来生前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64年和1975年四次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主馆坐落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上,象征着周总理是中国人民忠实的儿子,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 深感震撼的我们与南京的大记者齐超情不自禁地在此合了影。合影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攀上了主馆。 主馆分为三层,有51级台阶,寓含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时年正好是51岁。沿着台阶我们就来到了主馆第二层的瞻仰大厅。这里置放着周恩来坐像。这尊汉白玉塑像连基座高4.7米,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微笑凝视着前方的伟人形象。瞻仰大厅的蓝色天棚可以让阳光直接射到近五米多高的汉白玉座像上,寓意着周恩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正当我们凝望塑像时,不觉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一行很有派头的老干部给周总理敬献花圈,并深情地鞠躬行礼。我定睛一瞧花圈上署名为“中共上海委员会”。我们不由纳闷:为什么他们要行如此之厚礼?带着疑惑我们登上第三层——观景台,向北鸟瞰,只见牌楼式的景门和人字形附馆合起来,正好是“八一”的图型,寓含周恩来成功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建立的卓越功勋。 沿着一条中轴线向前走不远,就是纪念馆副馆。一层展厅共分八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副馆二楼是周恩来生平图片和部分他生前用过的物品如皮箱、衣物、老花镜、补袜器等,表现了周恩来光辉战斗的一生。照片既有我们过去在影视中经常见到的,也有一些是没有见到的。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屛住呼吸,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小笔不时记录关键词。再结合之前搜集的周恩来故事、主要贡献等资料,周总理伟大的形象也深深地烙在大家的心窝里。 他是艰苦朴素的。一次他出国访问,内衣破了送到我驻外使馆去补,去洗。当大使夫人抱着这一团衣服回来时,伤心得泪水盈眶,她怒指着工作人员道:“原来你们就这样照顾总理啊!这是一个大国总理的衣服吗?”总理的衬衣多处打过补丁,白领子和袖口是换过几次的。 他是宽宏大量的。1974年,康生被查出癌症住院治疗。周恩来这时也有绝症在身,还是拖着病体常去看康。康一辈子与总理不和,总理每次一出病房他就在背后骂。工作人员告诉总理,说既然这样您何必去看他。但总理笑一笑,还是去。 他是任劳任怨的。周总理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受苦人。上海工人起义,“八一”起义,万里长征,三大战役,这种真刀真枪的事他干;地下特科斗争,国统区长驻虎穴,这种生死度外的事他干;解放后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文化工作,这种大管家的烦人杂事他干。 他是顾全大局的。王明派对党的干扰基本排除了(彻底排除要到延安整风以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又冒出个张国焘。张兵力远胜中央红军,是个实力派。有枪就要权,不给权就翻脸,党和红军又面临一次分裂。这时周恩来主动将自己担任的红军总政委让给了张国焘。 他是实事求是的。1961~1965年为纠正“大跃进”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他藏而不露地将“15年赶上英国”,改为“15年或者更多的一点时间”,加了九个字。将“在今后10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一句删去了“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八个字。 他是呕心沥血的。他一生的最后一些年头,直到临终,身上一直佩着的一块徽章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计算工作量,他真正是党内之最。周恩来是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的,而据资料统计,1至5月共139天,他每天工作12~14小时有9天;14~18小时有74天;19~23小时有38天;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以坚强的革命毅力忍受恶性癌症的痛苦,最后为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周恩来的最后十年,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十年。   他是足智多谋的。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时采取了迂回、渐进、韧性的斗争;坚持在重大原则上决不退让的前提下,作若干必要的妥协和让步;等待历史的转机。尽可能避免在党和国家已经遭受严重危难的时刻出现任何更加不幸的局面。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和纠正极左思潮的错误,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 他是忍辱负重的。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 在“文化大革命”兴起时,曾对造反派发人深省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搞全面材料也行,向我提抗议也行,刷大字报也行,我不怕打倒,干几十年还怕这个?” …… 从副馆出来,沿着中轴线往前走,不远即可见到一尊高大伟岸的周恩来铜像雕塑。高度为7.8米,寓意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雕塑上“周恩来同志”五个字是江泽民同志于1997年题写的。姿势取材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的风范。 他的笑容似暖流传遍我们全身,我们想让摄像机定格下这美好的历史时刻。于是我们又和齐记者合影纪念。 沿中轴线再向前行,便走上高高的台阶,这时舒缓的乐曲掺和着潺潺的流水和导游的喇叭声,在春风中飘溢、回荡。走上台阶后,看到一排平房,这就是仿西花厅。除了西花厅正面一座带假山、凉亭、水面的花园没有外,其余基本复原了西花厅的原貌,包括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办公、会客、用餐、打乒乓球及生活起居的地方,有些家具、办公和生活用品还是从中南海调拨或征集过来。 仿西花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晚清风格的北方四合院,按照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格局,以一比一比列设计和建造,再现周恩来生前工作、休息和会见国宾的场景,陈列周恩来生前的遗物。前客厅是周恩来当年会见外宾、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西花厅中间的屋子是会客厅(前厅)。“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想到若是六十二年前的这个时候,周恩来该在台上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似乎还能听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啧啧赞叹声,感受到蜂拥而至的记者闪光灯的耀眼。 院中的睡莲静卧水中,以各自的形态盛开。有着自己的莞尔一笑,有着独有的矜持洒脱,有着芳华四溢的意境。睡莲花语是纯洁。周总理也有家私,也有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可谓至纯至诚。这不正喻示着周总理的忠贞不渝吗? 院内由西向东依次是周恩来的活动室、办公室、总理卫士值班室、后客厅、邓颖超卧室、邓颖超办公室和周恩来卧室。院内的游人是络绎不绝,终于能拍张完美的照片了。我搜寻着看点。活动室内的红双喜乒乓球桌的一张照片像磁铁般地吸引了我,它再现了周总理当年矫健的身姿。只见他紧盯来球,对方发了一个旋球,他镇定自若地紧握球拍回了一个抽球。他笑得是那么艺术!他独具一格的“乒乓外交”推动了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东西两侧厢房分别为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周恩来亲属和烈士子女的用房。下层为纪念馆文物库房和办公用房。活动结束后,大家就围绕主题,结合资料,撰写参观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周恩来总理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 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满载而归。首先大家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多种渠道学语文,学习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次我们利用图书、网络等渠道获取周恩来总理的资料,并学会了选取更有价值的资料,从而写出了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文化,感悟到了周恩来,一个没有遗产、没有后嗣、没有墓地、甚至没有留下骨灰的人,一个从不希望为自己树立纪念碑的人,却在我们心中树立了永恒的丰碑——艰苦朴素、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壮志豪情以及奉献家乡的热情!

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