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大丰区关工委借力“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助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发布时间:2017-08-31 浏览:801
分享

    ​8月20日晚9时许,由盐城市大丰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刘汉英同志带队,和6名镇关工委主任一起,6辆汽车分别载着32名今年考上本科高校的贫困学子,从南京《扬子晚报》社领回“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每人5000元的助学金,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大丰。这是大丰区关工委连续6年积极组织贫困大学新生申报《扬子晚报》开展的“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的一个镜头。

    怀揣5000元助学金的草堰镇双河村四组特困生杨少秋坐在回程的车上百感交集,脸上洋溢着感激和幸福的笑容。他今年从南阳中学毕业,被录取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是家中父亲患精神病离家出走,下落不明,母亲远走他乡,他实际上成了个孤儿,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手捧录取通知书,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他急得眼泪直淌,准备放弃大学梦外出打工。镇关工委主任单金德得知后,立即登门家访,动员并指导小杨起草助学申请报告,为小杨到村委会和镇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向扬子晚报社申报并获得批准。考虑到小杨从未出过远门,他又专门安排车辆,让小杨与其他同学一起去南京参加助学金发放仪式。分手时,小杨满怀感激地对单主任说:“感谢扬子晚报社,感谢单爷爷,感谢社会上所有爱心人士,我永远不会忘记大家对我的一片爱心!”

多年来,大丰区关工委一直把扶贫助学、帮贫困学生园大学梦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每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开始时,都召开镇(区) 关工委主任会议、专门下发文件布置。小海的陈锦才、三龙的王福东、新丰的王文友、大中的卞文乐、西团的徐正泰等镇关工委主任和许多镇(区)、有关村(居)关工委老同志,顶着骄阳,冒着酷暑,积极配合学校、社区,对提出申报的学生逐一登门入户进行调查走访,把真实可靠的信息摸到手,确保把品学兼优的特困生筛选出来。今年从全区特困生中筛选出55名符合条件的对象,提供给“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组委会,并有32名特困生入选。

    三龙镇斗龙村一组女学生何逸舟的父亲去世,母亲患精神分裂症,靠70多岁的爷爷奶奶种田维持生活。小何学习十分努力,今年高考成绩达372分,录取到南师大,如果不是助学行动为她撑了一把力,她是无法进大学读书的。何逸舟激动地说:“我们社会是一个有爱心的社会,让我圆了大学梦,帮助我改变了命运。我今后也要用爱心回报社会!”

    录取到盐城工学院的万盈镇双灶村六组学生丁伟,父亲患肝癌刚去世,母亲已64岁,体弱多病,家中负债数万元,且无其他经济来源。懂事的小丁知道家中无法培养他读大学,放假后立即收拾行李到无锡建筑工地打工,打算靠自己的劳动来抚养年迈的母亲,挑起家中生活的重担。镇关工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打电话告诉他扬子晚报的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可以为他这样的学生解决助学金,要他回来办理申报手续。丁伟喜出望外,在区和镇关工委老同志帮助下,获得了利群阳光助学资金,终于可以跨入大学校门,也获得了重塑美好人生的机会。

    在镇(区)和村(居)关工委的积极响应下,大丰区关工委连续6年,先后为122名贫困学子争取到61万元利群阳光助学金。对未能获得此项资助的23名贫困生,区关工委又为其中12名争取到区慈善总会每人3000-5000元的助学金,还有11名同学得到团区委“希望工程”每人3000元的资助,使今年申报的贫困大学新生都得以圆梦大学。

    每一个贫困学子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也因获得资助有了一个改写的不一样的人生。大丰区关工委老同志心系贫困学子,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的热心和诚意,得到社会各界的点赞。许多学生家长深情地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给孩子搭建了圆梦的平台;关工委老同志倾情用心尽力,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我们打心底里感谢他们!”                           ​    ​    ​    ​    ​    ​    ​ (凌  琪  康东升)

    ​    ​    ​    ​    ​    ​    ​    ​    ​    ​    ​    ​编辑:喻洁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