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不配有我这样的好儿子”,是孩子自私还是家长无能?

发布时间:2017-09-01 浏览:676
分享


说在前面

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带火了“小侄子”。


一匿名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这个小侄子却毫不客气地说:爸妈不配有我这么好的儿子!


“小侄子”的种种吐槽,总结成一句话:“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这篇帖子从豆瓣发迹,很快传到了微信、微博。不过,这个话题虽然在网上热议纷纷,真实性却有待考证。

孩子:别用“为我好”“绑架”我


这位“小侄子”的生活,正是很多城市里的普通家庭的鸡血孩子缩影:学奥数、钢琴、围棋、轮滑;注重英语能力,学习成绩也努力。这个“完美孩子”,只是说出了许多孩子不敢说的心里话。


从客观层面来讲, 这个孩子的想法没有一处错误,甚至比许多大人更深思熟虑和自律:学英语是为了以后能出国留学;学围棋是为了锻炼自己大脑;锻炼身体是为了让身高突破家庭基因的束缚。这恰好反映了孩子生活中的问题:待在家里有点压抑,父母很操心但是不了解他的感受,家里条件比同学差,心里有点自卑......


小侄子说最怕爸妈说“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父母不容易,你必须争气,必须听话”这类话,这句万能的道德绑架公式就是:我的所作所为,这都是为你好,那么你不能抱怨,必须服从。连孩子都知道二胎问题和家长的道德绑架,家长还能只会说“我这是为你好”吗?


“鸡血家长”也需要成长

在“小侄子”身上,家长们也许看到了自己的迷失和盲目。


其实,谁没有过埋怨父母的瞬间呢?在未成年时期,被迫就范仅是因为孩子还没有能力和家长抗衡,这些不满很大程度上会塑造孩子以后的个性。


十岁的小男孩,智商超出同龄人,能从家长的问题中理性分析“逃离原生家庭”的可行道路,不要小瞧了这些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想身上带着父母影子生活的原因。


“我都是为你好”,从另一面看这句话,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正当的表达方式,也都是出于爱。在鸡血环境下,家长舍得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真的只是单纯想让孩子以后过的比别人幸福些,没有那么多真的想孩子以后能够好好报答自己。可惜的是,他们没能追上孩子已经进步的思想。


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爸爸说:“爸爸也不是出生开始就是爸爸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父母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当父母”,所以不要用自以为很好的方式去爱孩子,去教育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想法,凡事商量着来,用合理的沟通理解来抚平一些误解,让彼此第一次为人父母与子女走得顺畅一些。


让孩子在大好的韶华里,拥有该有的样子。小大人,或许懂事、聪明、冷静、独到,却往往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所谓的“回归感性童真”才是我们期待在这类努力上进的好孩子身上看到的更好改变。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