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熊孩子根在“熊家教”

发布时间:2018-06-06 浏览:156
分享

熊孩子根在“熊家教”

何旭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认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将其归因于父母无原则的宽纵和溺爱。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5月10日 《中国青年报》)

    从教育学分析,“熊孩子”的年龄一般在5到12岁之间,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破坏力和充足的时间,他们无厘头的要求往往弄得你不耐烦乃至抓狂。翻阅新闻报道,熊孩子做的“熊事”历历在目:在文物古迹上爬上爬下,在游人密布的地方随地大小便,甚至把邻居家小妹妹带进无人的电梯造成意外。究其原因,孩子固然有错,“熊孩子”身后的父母也不应该无动于衷。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公开场合,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群父母:面对自己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不仅不制止,反而表现得风轻云淡。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只能是“熊孩子”。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也有人说,一位伟大的父母胜过一百位优秀的校长,这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道出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教的缺失,在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孩子推向危险的境地。家长的不作为,直接后果却由孩子、由他人、由社会承担,家长的责任在哪?因此,要想制止“熊孩子”的行为,不仅是对孩子批评教育,要其监护人赔偿经济损失这么简单,应该以此为戒,大力宣传家长提高教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面对熊孩子惹的祸,该反思不光是家长,学校、社会也应该有所行动,各方担负起相应的教育责任,不要让孩子的无知和好奇心,成为我们社会之殇。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