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消息结尾的16种方法(一)

发布时间:2018-06-20 浏览:969
分享

消息结尾的16种方法(一)


消息的结尾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好的结尾是主体部分的自然延伸和归结。它常常与导语相呼应。在消息写作中,有人认为只要把导语和主体写好就行了,没有必要讲究结尾。其实,这些态度和看法都是错误的。一个好的消息结尾能为文章增色不少,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消息的结尾呢?下面告诉小记者们几种方法:

结尾作为读者阅读消息时的最后一站,要给读者带来种种美妙的阅读体会,或会心一笑、或掩卷长思、或拍案而起、或余味悠长……随着新闻写作研究与实践的深入,现在很多事件性消息、人物消息、经验性消息、社会新闻、述评性消息等,都有一个精彩的结尾。

在这些消息里,结尾和导语、主体同样是一条完整消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穆青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文中说的,“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

俗语云“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消息结尾的写作,有着种种技巧与学问,不可等闲视之。

我们来看看消息结尾的16种写法:

1.总结式。这是内容广、头绪多的综合消息常用的结尾方法,即在结尾处把报道的内容加以归纳。获得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刊发于2016年5月18日《榆林日报》的消息《榆林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标志着陕西告别“流沙”时代》结尾写到:“市林业局总工郝文功介绍,随着林木覆盖率的提高,榆林市的降水量逐年增加,榆林城区二级以上天数也越来越多,2014 年达到336 天。‘860 万亩流沙得到治理,对榆林、对陕西乃至对全国的生态环境改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结尾除了能起到给受众留下一个整体印象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对消息内容的概括,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事实的印象。

2.补充式。在围绕报道主体进行叙述后,于结尾处再补充一个信息,或用背景材料,或用一个围绕主题的次要事实,增加信息量,进一步深化主题。如获得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刊发于2015 年4月3 日《西藏日报》的消息《西藏自治区将加入丝绸之路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介绍了从当年5月1日起,拉萨海关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0个海关联手,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结尾处,记者写到:“目前,拉萨海关正在组建区域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分中心,各项业务环节正在进行前期筹备。”补充说明了发稿时拉萨海关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准备的情况,回答了读者在阅读中关心的焦点问题。

3.点题式。这是对消息报道的事实进行分析后,在结尾处再次点明主题,加深受众的印象。例如2017年7 月10 日刊发于《齐鲁晚报》的消息《空间大数据推动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突破升级》的结尾:“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智慧’!”

再如,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好新闻奖三等奖的、刊发于2013年9月22日《河北日报》的消息《产的是玻璃,卖的是创意》的结尾:“‘我们产的是玻璃,卖的是创意。艺术玻璃厂家,已成为沙河玻璃业最赚钱的企业。’李赏波说。”

4.评论式。即在结尾处对新闻事实加以评论。这种评论要依托于事实,又高于事实,给受众以新的认识和教育。如2017年6月23日刊发于《扬子晚报》的消息《迎香港回归20周年,“博物馆探索营”开营喽》的结尾:“博物馆是城市最好的文化载体。‘博物馆探索营’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更多的香港学生来到内地,深刻领悟博物馆人的文化传承使命,更期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项目,让香港的年轻人在了解内地文化、学习文博知识的基础上,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面向更多的香港同胞介绍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为两地文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互动交流添砖加瓦。”(摘编自《应用写作》2018年第1期)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