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经验交流 文章详情

顾秀莲对滨海县关工委“让学生带法回家”普法教育作出批示

发布时间:2022-11-17 浏览:4730
分享

编者按 11月12日,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对滨海县关工委“让学生带法回家”推动普法教育深入到户的经验做法作出批示:滨海县关工委注重青少年法治教育,弘扬“五老”精神,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中小学生“带法回家”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生和家长法治意识提高,取得显著成绩,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谢谢县关工委的领导和同志们。

滨海县开展中小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在关工委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走过了16年。这项活动不仅推进了全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带动、培养学生及其家长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而且促进了全县普法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氛围。

一、认真总结经验,谋求新的提升

滨海县开展中小学生“带法回家”这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比较早。在2006年,东坎街道三里小学针对学生打架斗殴、闯红灯、逃课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的情况,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纠正了一些不良行为。但是,对学生进行的法纪教育,其家长并不知情;有的家长因缺乏法律知识,对子女的不良行为不闻不问,因而法治教育效果不够明显。学校认为,学生的法治教育必须与普法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和家庭、学校与社会一起互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于是,他们根据普法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等,从《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摘录一些条文,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并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一起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打架斗殴、闯红灯、逃课等现象有所减少;得知赌博是违法行为,还能劝阻家长不要打麻将。三里小学的做法引起县关工委、教育局和司法局的重视,觉得三里小学的做法很好,这种“小手牵大手”的方式,是推进普法教育的良好举措。于是,关工委将三里小学的经验在全县中小学推广,并结合普法教育,增加了《宪法》《治安处罚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劳动法》等法律条款,丰富了“带法回家”内容。全县个中小学校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主题明确、家校互动、社会参与的普法教育机制。

二、坚持八个并举,推进普法进校

要使“带法回家”活动有效开展,首先要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全县各中小学以“带法回家”活动为契机,坚持八个并举,着力推进法律知识进校园、进课堂。

每周法治一题。每周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与未成年人成长相关的法条,并布置一道法律问题,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回答,回校后学生汇报交流答案,形成家长、师生互动。

每月法治一讲。每月组织一次法治主题班会,通过学生讲法治小故事的形式,把发生在自己身边或知道的遵纪守法和违法被处理的案例与同学交流,主题班会选出有典型意义的小故事,在每学期结束前汇编成册,由同学带回家和家长共同学习。

每学期法治一报。每学期根据学生特点,出一期图文并茂的黑板报或手抄报,并通过家长会的形式组织家长进行观摩学习。

每学年法治一赛。每学年由县关工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法宣办共同举办一次中小学生法治主题征文、法治书画等竞赛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县内媒体或校园媒体进行刊登,对优胜者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开展一次宪法晨读活动。开展宪法晨读活动,每次晨读时间不少于15分钟,重点朗读宪法有关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组织学唱一首法治歌曲。把学生学唱法治歌曲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位学生至少会唱一首校园法治歌曲。定期组织开展校园法治歌曲演唱活动,造法治教育氛围。

举办一个宣誓仪式。组织学生举行“成长”“守法礼”宣誓仪式,通过隆重的仪式,提高广大青少年主动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情,增强青少年对法律的敬畏意识。

开展一次法治实践活动。各中小学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组织“带法回家”实践小组,在“五老”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街头、乡村等,开展生动活泼的普法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筛选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案例,在法院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明法、懂法、守法。

此外,各学校积极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法治教育作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列入课程表,做到计划、师资、教材、课时“四落实”。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通过每周一课、以案释法、开设法治网课等多样化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及家长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家长学校和家委会建设,通过讲师团宣讲、“家校共育大讲堂”,引导广大家长增强法治意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加强对孩子的管教,特别是要做好孩子离校后的监护看管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

三、开拓普法新路,推进家校互动

为让校园普法走出学校,县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普法手牵手”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加强家校合作,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普法网络。如滨海中学在自编的校刊上专门开设了“学法明理”法治专栏,邀请司法专干撰写专稿,连载刊发,定期刊登本校师生撰写的学法体会。校刊发至每个学生,学校有计划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还带回家,成为家长学法的好教材。县实验小学、永宁路学校等学校,邀请检察院专干为学生举办保护青少年法治讲座。检察专干用以说法的方式,直白地忠告学生,网吧、酒吧、经营性娱乐场所不能去;参与赌博、迷信等危害大;他人的隐私、身体不得侵犯;打骂欺凌他人等都是违法行为。学校关工委将检察专干的讲稿编印成普法宣传材料,印发给学生带回家,要求家长配合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明达中学、新建小学等每周法治一题,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学习回答,然后再反馈到学校,组织学生交流,使校园普法教育与家庭紧密联系,互动推进。同时抓住寒暑假这个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黄金时机”,让学生带法回家,走进社区或村庄,进行普法宣传。如去年寒假期间,中、八中等学校以“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组织学生深入城关街道社区和乡镇广泛宣传。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实际,组织学生向家人、亲朋好友进行法治宣传。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小组带动一个片区,一条短信影响一个群体,普及了法律知识,稳定了社会治安,真正做到了“满意在普法,宣传做到家”,促进全民增强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同时,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使教育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育工程。

四、开展推进活动,实行量考评

近年来,滨海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学生“带法回家”活动,把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列入普法工作整体规划,制定活动方案和考核办法。县关工委、综治委、司法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抓好落实。

一是誓师动员,明确目的。为了使学生“带法回家”活动扎实、有序开展,收到好的效果。县关工委每年都要牵头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一次动员会,对当年学生“带法回家”活动进行部署安排,明确中心主题和目的要求,落实推进措施。并且精心策划启动仪式,让与会人员更好了解学生“带法回家”的活动内容,向社会广大群众宣传学生“带法回家”活动意义,为后期的活动作好铺垫。

二是齐心协力,步调一致。为使师生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扎实搞好“带法回家”活动,各学校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组织召开校务会、主题班会,对开展“带法回家”活动的方式、步骤等事项进行专题讨论,让同学们对“带法回家”有明确的概念和目标。有的学校还召开学生“带法回家”活动誓师大会,明确向同学们阐明“带法回家”的目的和意义,表彰上年度做得好的学生,激发同学们参加这项活动的热情,增强信心。

三是量化考核,认真总结。自县委县政府将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列入考评以来,县关工委、教育局每年都要制定中小学生“带法回家”活动考评细则,对每一项活动项目及取得的效果进行量化,按月考评推进,年底进行评比。

 普法化春雨,润苗细无声。十六年来,我们坚持开展的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了普法工作,促进了社会稳定。青少年在普法规划中始终被列为普法的重点对象,而学生“带法回家”则成为青少年普法的重要载体。十多年来,全县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受到了教育,各种违纪违法活动大为减少。据统计,全县青少年犯罪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二是拓宽了教育渠道,构筑了“共育”工程。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不仅引导学生学法用法,而且向自己的父母、周围群众宣传,无形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学法守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使教育进一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育”工程。三是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了城乡发展。学生在学法中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识,明确了肩负的使命。如某中学学生黄某某看到一些农民工因工资发放等问题到处上访,他拿出《劳动法》给农民工看,指导农民工依法维权,化解矛盾。四是提高了学生素质,培育了新型文明人才。学生通过学法宣传,增强了守法意识,培养出凡事守规矩,言行有教养的一代新人。

多年来,全县广大“五老”们为开展这项活动奔走忙碌,组织开会动员、举办法律讲座、宣传推广典型等,但当他们看到能取得如此成效,心里十分高兴,纷纷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持续为开展学生“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而忙碌,为建设平安和谐滨海作出应有的贡献。(滨海县关工委)

编辑 齐超

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