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主题教育 文章详情

王玲娣:身为共和国同龄人,我更有责任引导青少年爱党爱国

江苏少年网大小记者对话共和国同龄"五老"志愿者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23-09-25 浏览:3077
分享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吗?”“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几几年几月几日成立的吗?”……临近国庆,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退休教师、“五老”志愿者王玲娣开始了她的迎国庆主题宣讲进校园系列活动。9月22日,她走进了东湖塘实验小学和东湖塘中学两所学校进行宣讲。近日,江苏少年网记者和无锡市新实验小学(1)戴雨、徐晗钰、任雨尤梓宇、翟彦钧五位同学组成寻访队,与王老师进行对话,探访这位共和国同龄人背后的感人故事。

                             “要让青少年知党史国史  更加爱党爱国”

“同学们好!我叫王玲娣,1949年7月10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是我们共和国的同龄人!”这是王老师每次宣讲的开场白。王玲娣是一名教师,从教36年来,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荣获多项荣誉。“身为共和国同龄人,我身上有的是自豪与责任!”王老师坦言,身为共和国同龄人,自己更有责任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厚重历史,让红色基因的种子深深根植在他们心中。带着这份使命与责任,2004年10月,退休后的王玲娣担任起东镇陈市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12年,东港镇关工委成立宣讲团,王玲娣积极报名成为宣讲团成员,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宣讲之路。

“同学们,我从小听家里的大人说,咱们陈市村解放时,部队踏进村庄时那嘈杂的脚步声和清脆的马蹄声……”每次宣讲,王玲娣都将两场战斗的经过写进教案里。黄土塘战斗是江抗东进与日军交战的第一仗。首战告捷,震慑了日伪军,打出了新四军抗日的英名,也刻下了“忠义救国军”投敌叛国的骂名。从此,苏南一带的抗日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了纪念无锡地区抗日历史这重要一幕,缅怀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1991年5月,东港镇政府和黄土塘村委出资修建“黄土塘战斗纪念碑”。而港下战斗则是揭开了东路地区抗战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同学们,这两场战斗是东港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能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王玲娣语重心长地说道。

讲完战斗故事,王玲娣还准备了互动问答,“同学讨论一下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谁来说说。”她想让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是团结、和平、勤劳、勇敢的伟大精神。最后,她还让学生讨论应该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爱国精神,旨在让同学们用实际行动爱我们的党爱我们的国。

“办好校外教育,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暑假期间,走进陈市村宽敞的教室,王玲娣正在给青少年进行“孝义善”主题讲座,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时而情不自禁地鼓掌。

东港镇陈市村位置相对偏僻,每到暑期村民们忙于务农,田野上时常会出现孩子们的身影。“孩子们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每当看着他们在田间地头干活,心里很不是滋味。”王玲娣老师萌生了筹建校外辅导站的想法。2009年,她在大学生村官王佳颖邀请下欣然参加了“手拉手”校外辅导站筹建,晚年生活再次变得忙碌起来。通过努力,王玲娣寻找到一个闲置的房间,借了一块小黑板,没有学习资料就自己掏钱复印,正是在这种艰难条件下,校外辅导站开课了。条件虽然简陋,但学习内容丰富,并且教学辅导全免费。每天她第一个到辅导站,最后一个才离开,这一干就是十多年。“还记得教室前那条低洼的路,一下雨就会积水,每次孩子们都会卷起裤腿准时来上课;没有空调孩子们大汗淋漓,但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天真快乐的欢笑在教室里回荡。这些让我非常感动,我必须要坚守。”王老师热爱着这一群田野上的孩子,总想让他们有一个在课外也能享受到学习乐趣的小天地。

为提高校外辅导站教育质量,王老师提出了“村校联办”模式,多次与新实验小学领导协商,主动当起联络员,争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她带动下,陆续有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甚至在校大学生、医生、民警、司法干警等志愿者也加入教学行列。在她筹划下,夏令营活动也如期开展,近两年先后参观了无锡市博物院、华西村、红豆杉种植基地、安镇农博园等,让孩子们树立起为家乡建设做奉献的理想信念。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如今教室设施有了极大改善,建成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成了孩子们又一块学习新天地。现在王老师仍义务坚守在讲台上,在她心中孩子们就是新农村未来的希望,她说会一直坚持下去。

“为孩子们能拥有优质教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近日,中央政治局组织了第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扎实推动建设教育强国建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总结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展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我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谈起教育强国建设,身为新中国教育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王玲娣感慨万千,为广大青少年能有今天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而感到深深的感激与欣慰。“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是相当差的……”王玲娣回忆道,当时她所在的陈市小学是一所完小,一到六年级都是分年级教学,就是由于校舍紧,师资不够,王玲娣所教的五年级80多人都聚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当时的下乡学校分散,全乡共有完小和初小26所左右,其中有个市小学只有一个班(1一4年级),一个教师教4个年级的学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随着时代发展,慢慢地,同学们拥有了美丽的校舍、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体系,“同学们,你们应该为自己生活在今天的这个伟大时代而感到光荣和骄傲!”王玲娣对寻访团的同学们说。

“奶奶奶奶,36年的教学生涯,你有没有很不开心,很困难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克服过来的呢?”“奶奶奶奶,退休了,你为什么还要坚持教书育人呢?”......听完王玲娣的介绍,同学们准备了很多问题,“说实话,我退休后10多年一直坚持做关心下一代工作,一是我对教育工作的执着,我爱教育,爱学生,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高兴;二是我觉得作为一个退休教师,一个党员,关心孩子们的成长是我的本分,是应该的。老有所能,老有所为,凡是我能做到的就要把它做好。”王玲娣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记者 齐超)

编辑 齐超

16

评论(1)



  • 顾进良

    青少年知党史国史 更加爱党爱国

    09-25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