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组织“红领巾”寻访劳模提升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成效
射阳县组织“红领巾”寻访劳模提升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成效
江苏少年网讯 共青团射阳县委、射阳县关工委在组织开展“传承爱国主义,争做‘三有’新人”主题教育中,通过组织“红领巾”、小记者寻访、采访本县劳模,在互动交流中感受劳模精神,感受新中国70 年来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了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成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在“传承爱国主义,争做‘三有’新人”主题教育中,为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全县青少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牢牢扎根心中,共青团射阳县委、射阳县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周报射阳小记者站、射阳县合德镇关工委、合德镇永胜社区、射阳县心语堂青少年心理发展服务中心共同策划,于4 月份利用 2天时间,联合开展了“铸就辉煌70 载,强富美高新射阳‘我与劳模面对面’——寻访全国劳模 传承工匠精神,纪念新中国 70 周年”红领巾小记者寻访、采访活动。
射阳县广大干群在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敢于拼搏、奋发有为,取得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也产生了一批功绩卓著的全国劳动模范。劳模们既是不同时代的荣誉获得者,更是不同时代变迁的亲历者、见证者、记述者。他们本身就是射阳新中国 70 年生动变化的真实画卷。为了全面生动反映射阳县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发生的巨大变化,活动主办者精心选取了本县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全国劳模,组织“红领巾”和《关心下一代周报》的小记者寻访、采访了射阳县的全国劳模巴一恺、姜德明、姚焕平、郑友东,“红领巾”和小记者们与劳模面对面,在互动交流中真切感受到新中国70 年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寻访活动中,他们注重引导孩子们懂得社会主义成果是干出来的,懂得人民的“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道理。曾经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劳模巴一恺,历任射阳新潮生产大队九队队长、新坍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58年起,他带领群众改旱作制为水旱轮作制,实行套作法、间作法,采取种绿肥、多养猪、深挖沟、草还田等措施改造盐碱地,1977年所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2000斤,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寻访中,明达双语小学的周报小记者陈金成,采访了巴爷爷接受邓小平爷爷颁发劳模荣誉奖章的往事,小记者窦文浩手拉着巴爷爷问起他当年给农民统一建房的轶事,孩子们一次次提问,把精神矍铄的巴爷爷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年过九旬的巴一恺开心地说,1970年,他研究的麦子、玉米、山芋三熟作物套作,首次达到“旱谷亩产一吨粮”的奇迹,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同时报道。1973 年,他又带着群众自烧砖瓦、自己砌房,没多久全队68户农民就全部告别了低矮、破旧的茅草屋,统一住进了宽敞、结实的集体房,其中还有四幢二层小楼 36个套间,率先建起了自己的农庄。老劳模的回忆,让孩子们体悟到了老一辈人通过双手创造了家乡变化,过上了幸福生活的道理。
活动中,他们注重引导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人生前进的坐标。现年 55 岁的郑友东, 20 多来年从事反季节果蔬种植,目前拥有自家生产基地 1000 亩,在苏浙沪等地有生产基地六万多亩。富起来之后,他先后从技术资金方面帮助一千多农户迈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010 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在郑友东的蔬菜大棚里,孩子们一边观察蔬菜,一边听郑爷爷介绍蔬菜生长习性。“郑爷爷,你这只大棚里种的马铃薯是什么品种?和我们射阳本地的马铃薯有什么不一样?”来自射阳县小学的《周报》小记者刘逸清“有备而来”抛出采访问题。“郑爷爷,是什么信念让你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下来的?”来自射阳县解放路小学的《周报》小记者王韵翔虽是第一次参加采访,但他早就做足了功课,一个星期前就在家和妈妈收集研究有关郑友东劳模的资料。听着孩子们认真准备的话题,郑友东认真地告诉孩子们,人从小就要有志向,有信念,有梦想,这样生活就有希望,做事就有动力。他的话让孩子们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于迎难而上,越挫越勇,最终实现梦想。射阳县小学刘逸清同学激动地说:“郑友东劳模,他自己富了,不忘带动乡邻一起富,我长大了也要像郑友东伯伯那样做一个为大家为农民谋福利的人”。
劳模的精神是孩子们汲取的精神食粮。活动中,他们注重引导孩子们挖掘劳模的内心世界,用榜样为孩子们树立标杆。县公路站副站长姚焕平1997年初组织上调他到当时比较后进的兴桥工区任主任, 1998年,他带领职工发扬“吃三睡五干十六”的精神,前后仅用 4 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一条长达40 公里的高质量的 的 GBM 样板路,2003年,兴桥工区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03 年姚焕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的事迹深深震撼了孩子们。“姚爷爷你是怎样艰苦奋斗,成为一颗闪光的铺路石的?”在江苏公路站兴桥公路检测站姚焕平劳模工作室里,小记者刘逸清抢到了“第一” 个提问的机会。小记者刘华锦则从姚焕平的事迹中,领悟到了他对下一代的关心之至。他由衷地说,姚爷爷退休后还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多次出资出物帮助困境留守儿童,今天又看了他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对他更加钦佩。
劳模姜德明两次患癌、高位截肢,仍自强不息、拼搏奉献,成为绿色农业践行者,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温家宝称为“农技战线一面旗帜” 的全国重大宣传典型,俨然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农技铁人”。作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在 1999年全国人代会上,姜德明率先提出《关于蔬菜实行无害化生产的建议》, 2001年始,他连续6年第一个向全国人代会领衔提交《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议案。“请问姜爷爷,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你以顽强的毅力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来自射阳县小学的小记者单昭霖,为了这次采访,硬是将姜德明爷爷的事迹研究了个遍,近一个星期,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闭上眼睛模拟采访场景。他的提问,让其他的小记者及陪同的家长感受到了他的认真,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了掌。射阳县实验小学四年级窦文浩同学说:“我最敬佩的就是劳模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姜德明爷爷在高位截肢的情况下,还一心想着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作贡献。我要向他学习。”
为期 2天的寻访活动给家长们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小记者王韵翔的妈妈吴薇薇激动地说:“这次我陪儿子参加了这个活动,通过对劳模的寻访,用劳模的分享来呈现祖国农村农业农民70年的变化,让小记者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这个活动搞得真棒!”小记者陈金成的爷爷陈德忠说,这次寻访活动,是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接受不到的立体教育,这样的活动搞得很有特色,既让孩子感受到了祖国 70 年的巨大变化,又让他们受到了热爱劳动的教育。
射阳县合德镇人大主席团俞忠莲主席高度评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的这次寻访活动超过了预期的效果。射阳县关工委陆体才主任赞扬 “我与劳模面对面”的采访活动,有创新有特色。( 网宗 张才祝 摄影:张才祝)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