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不畏桑榆晚 甘当孺子牛

——记启东市汇龙镇关工委原副主任王士瑜
发布时间:2021-04-09 浏览:2731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踏踏实实办事,恭恭敬敬做牛,务求生命增价值,无悔人生走一回。这是我矢志不移的信仰和追求。”

在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战线上,有一位老同志虽然没有骏马四蹄飞奔那样的雄姿,但有黄牛踏石有痕一般的实劲;虽无百灵如簧的巧舌,但具童稚无邪的率真。他就是启东市汇龙镇关工委原副主任兼秘书王士瑜。和他一起相处的领导和同志,往往一见面,就直呼他“老黄牛”。他听了心里高兴,但嘴里总要说明一句:“不够格,差远哩!”

2001年6月15日,是他难忘又极具戏剧性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被批准从全日制教育岗位上退下来,开始安度晚年的日子,又是他领受新命,开始从事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日子——正式干起了镇关工委秘书的新行当。由于转岗不离教,仍要和孩子们打交道,王老心甘又欢喜,一干就是20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他默默无闻而又脚踏实地地耕耘在关工委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当好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参谋和助手,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主动压担子  当好引路人

通常情况下,镇关工委秘书的主要职责能做好承上启下、收收发发、拟拟计划、写写总结、提提建议、理理杂务等事儿也算过得去了。但他却不尽然,往往主动作为,为搞好镇关心下一代工作解难题,创特色,激活力。

踏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不久,他发现了两种情况:一是蛮多同志反映教育资料少,搞好活动有难度;二是有的材料信手拈来念一遍,不是空对空缺乏针对性,就是理论深奥青少年难领会。于是,王老就萌生了为大家“供米下锅”的念头。王老一边抓紧学习,为自己补钙充电,一边开动脑筋,通过三个方面的途径解决“供米下锅”的问题。首先是把自己认为实惠、实用的材料直接印发到各村辅导员手里,如国旗、国歌、国徽知识介绍等;同时,对一些材料进行改写,把冗长的材料尽量精简些,把深奥的道理尽量译得通俗些,与青少年的实际联系得紧密些,让青少年喜欢听、能理解、记得住、会运用。根据主题教育要求和中心工作的需要,王士瑜自己撰写宣讲稿。缺少参考材料,他就到市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到新华书店买所需书籍,力求把宣讲稿写准写活管用见成效。如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时,他写了《党啊母亲我爱你》《伟大祖国我的家》的讲稿以及《法律在我心中》等5篇材料,供辅导员在教育时参考。就是同一题材的宣讲稿,他根据不同的对象,选取不同的重点,对原有的讲稿进行反复修改。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为了及时地向“五老”和广大青少年传达贯彻好十九大精神,他就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的报告反复阅读了好几遍,在自己领会主要精神的基础上,撰写了《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姿态、新作为》的宣讲稿,很受宣讲员欢迎。近20年来,他平均每年要写3篇以上的宣讲材料,每年呈报市关工委的稿件基本上都能获得较好的评价。

汇龙镇每年都要搞三四次主题教育现场研究活动,在他的提议倡导下,每次都做到了有新的创意。在筹备阶段,他总要深入到村,同村干部和“五老”一起定主题、提方案、议形式,推陈出新不落窠臼。如永阳片在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主题教育现场教育活动中,采用古诗词诵读串烧伴以唱跳讲等形式;五四村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现场教育活动时,他要求除了讲好建军史外,还安排退伍老兵讲话,少先队员向老兵行队礼、献花、合影以及举行“热爱解放军,争当好少年”的集体宣誓等环节,增强了浓烈的教学氛围。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的活动,他要求在形式和方法上,要体现差异性,新鲜感。在光荣村举行的“学法守法,崇德立德”主题教育现场研究活动中,采用小品的形式,演绎矛盾的发生发展过程,清晰地展现了各当事人应负的法律责任,为青少年恰如其分地进行评议提供了事实依据。

汇龙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直搞得比较好,这是同镇村领导重视支持和广大“五老”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的。王老做到了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的人和事,用王老的话说,这叫“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他先后撰写的圩北村党支部《让校外辅导站成为青少年的乐园》和永阳片关工委负责人王能贤《情系青少年,当好三大员》的体会文章,先后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失学外来女童终于圆了求学梦》等被南通市《关工简报》转发;《好老师黄冠军》被省《关心下一代周报》录用。

实践求真知  当好育苗人

怎样才能通过校外辅导站教育活动,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又使其他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2014年七彩夏日活动中,王老和其他几位“五老”一起,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暑假前,他们通过善成小学领导,在四个三年级班中进行了宣传发动,结果居住在善成小区的11名学生报了名。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者。从报名的对象来说,完全符合为特殊青少年群体排忧解难的初衷。经过精心准备,这个预定连续半个月的班级,如期开班了。

在历时 15天的教育实践中,他们紧紧抓住教书育人这个根本,把爱国爱党、立德树人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开宗明义第一课,讲述了周总理勤学报国的故事,指出了青少年学习的目的以及需要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自编了《我的祖国我的家》的快板,组织学生学习、表演等。他们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如书法系列教育前,通过析字解义的方法,指出汉字优越于外国文字的方方面面,教育青少年要热爱和传承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等。在德育优先的前提下,结合搞好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辅导,使德育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又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迫切需求,实现了两者双赢的良好愿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王老他们坚持精心设计和实施好每一次教育活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内在积极性。在进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思想道德教育时,他们安排学生讲雷锋故事,教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开展“我是环境小卫士”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进行“我们从小爱科学”的教育时,引导他们动手做“虹吸”和“惯性”等科学小实验,带着“藤蔓作物是怎样向上生长”的问题,组织他们到田野实地观察,然后运用电脑找出答案,解释大自然之谜,让大家在趣味无穷的气氛中学到新的知识,在兴致盎然的学习情景中获得异样快乐。由于活动搞得很有磁性,15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有的学生难掩留恋之情,情不自禁地问:“王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来?”这样的校外辅导站活动,王老他们连续办了三个暑假,直到孩子升初中为止。

珍爱晚夕阳  无悔献余生

老王所在社区有两个特困生。小韩两岁丧母,父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小黄幼年时父母离异,父亲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五口人(包括祖父母)的生活。两人在隔代宠爱有加的监护下,都逐渐养成了懒散执拗、不爱学习的坏习惯,祖辈都无法管治他们。王老感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财富,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的轨道。于是,征得监护人的同意,从他们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每天放学后,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和学业辅导。周六上午还给他们开“小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两个学生都有了较明显的转变。小韩的姥姥欣喜万分,逢人便说:“小倌找到了救命人,现在我可放心了!”每到新年,家长都要给王老送这送那表示感谢,但他坚持只收心意不收礼。他对监护人说:“孩子健康成长进步是送给我的最好回报。”两个学生上初中后,师生之间仍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微信联系,继续不断地关心着这两名学生的健康成长。2006年,王老甘当这两个孩子义务监护人的事迹在《启东日报》上进行了报道。

王老认识到,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关乎党和国家以及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又是需要一代又一代关工人接力前行的久久工程。王老几次向领导提出了让位于年轻老同志的建议,如有需要,自己甘愿当好配角。特别是2013年冬,王老遭遇了失亲之痛的沉重打击后,要求实行新老交替这个愿望显得更加强烈。在王老的竭力推荐下,镇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作好过渡性安排,聘任了一位相对年轻、很有才能的老同志和王老一起共谋全镇关工事,以便在条件成熟时,实现新老顺利交接。孰料两年刚过,这位预定接棒者动了较大的心脏手术。这时,王老又难辞领导热情鼓励和反常加冠的盛意,毫无怨言,服从领导,一如既往地如牛拉车,负重前行,继续为汇龙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续写着新的篇章,直到2020年底,组织上同意他二次退休,他才离开了这个奋斗了20个年的岗位。他说,虽然我离开了关工委,但我的心一定会继续牵挂着下一代。(黄燕鸣)

编辑 齐超


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