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加强融合 “四着”发力 推动“三扶两创”工作出实效上台阶

发布时间:2022-09-29 浏览:4806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关工委把握新形势下“三扶两创”工作的新要求,与区农业农村局和团区委等部门密切合作,主动将“三扶两创”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大局,融入人才养大计,在加强融合中“四着”发力,通过建队伍、促升级、抓培训、聚合力,不断优化“三扶两创”运行质态,提升“三扶两创”工作实效,取得了新的成果。

一、主动融合建队伍,成立“乡村振兴老专家服务团”

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实施之年。区委区政府亮出了“112233”乡村振兴工程的具体目标,吹响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集结号,也对“三扶两创”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农业农村部门是“三扶”工作的人才库,广大农村有志青年是“两创”工作的“潜力股”。为使“三扶两创”工作抓住基层、做实项目、长效推进,区关工委加大了与农业部门和团区委的合作联动,充分发挥农业系统专家多、人才多的优势,择优遴选一批有威望、能力强、懂技术、身体好的老干部、老专家,组建乡村振兴农业专家服务团。服务团中有10名正高、19名副高、3名中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下设产业发展、政策法规、粮食生产、果蔬种植、畜禽生产、渔业生产、农业机械7个专家服务组,每组4名专家+1名在职联络员。服务团聚焦我区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常态化开展巡诊服务指导,帮扶青年农民领办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生产服务经营主体和培育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引导青年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活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地指导产供销各个环节的衔接,协调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乡村振兴老专家服务团已提供服务指导近百场次,近千名创业青年得到了指导帮助。

同时,加强乡镇农业系统关工委建设,尤其是抓好新建、合并镇、街道农业关工委建设,确保“三扶两创”工作层层有人抓,打通服务青年创业最后“一公里”。

二、不断探索促升级,打造“三扶两创”新亮点

多年来,我区“三扶两创”工作采取“四式”帮扶,即“一对一”陪伴帮扶、“点对点”入户帮扶、“不断线”驻企帮扶、“签约式”对接帮扶,帮助2000多名青年农民走上创业之路,培树青年创业基地60个,青年创业典型80名,涌现出以水稻专家肖跃成、老农技蒋植宝等为代表的“五老创典型20名。

在省关工委去年于高邮召开的“三扶两创”现场推进会后,区关工委及时调整思路,在原来“四式帮扶”的基础上,采取三措施,打造三扶两创工作新亮点。

一是升级帮扶模式,实施“2+1”结对助创业。即一名老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一名在职农业专家帮扶一名青年创业,重点是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对青年创业者的政治引导,大力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引导青年农民立足农村、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1+1”结对升级为“2+1”结对,使帮扶的专家更多,路子更宽、点子更准、力度更大,效果也更好。

二是升级帮扶对象,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近年来,我区相继打出“组合拳”,专门制定政策,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各级关工委也趁势而为,为大学生回乡创业牵线搭桥。大学生凌冬梅、钱志夫妇在顾高镇关工委的帮助下,省下买婚房的钱,在塘桥村租田100亩,创办“天地生态农业园”,培植的优质无公害水果弥猴桃、黄桃、香梨等大受市场欢迎,并走出了一条“生态+研学+旅游”的“农文旅”一体化的创新之路。大学生王汉在白米镇关工委的牵线下,流转土地700多亩,创办“汉土农场”,经营稻麦种植、草莓园、综合共养等,不仅自己收获了真金白银,还带动当地100多人就业。溱潼河横村4名大学生联办“我农电商”平台,销售镇村之宝——无公害河横大米,解决了种粮大户的急难愁盼。

帮扶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致富一方乡亲。大学生回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摇篮”和产业发展的技术“富矿”。目前,全区264个村(社区),有1300多名大学生回乡创业,村村都有大学生创办的实体,不少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拳头”项目。

三是升级经营方式,做活“农文旅”结合文章。为帮助青创企业提档升级,今年,区关工委从青年创业示范基地中遴选出张甸镇农耕文化园、顾高镇生态农业园、梁徐街道莓美果蔬园等8个精品项目,由区关工委、文明办、团区委、教育局联合命名为姜堰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并举行了授牌仪式。授牌仪式当天,正值暑假开始,就有一批青少年走进基地举行研学活动。今年的暑假,这8个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成了各校外辅导站的打卡热点,一批批中小学生走进基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体验创造之乐、劳动之美、军营之,为他们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口,也为青年创业示范基地蹚出一条“种植+研学+观光”综合发展新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溱潼镇创业青年李辉原来只深耕“溱湖八鲜”本土特色水产品,现已转型升级为“农产品+电商”,带领村民和微商近百人,网上销售溱湖簖蟹、手工粽子等各类农产品,所在村被评为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如今,不少创业青年已不满足于单一的种养殖,而是走上了“种养加+研学+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

三、顺应需求抓培训,助培乡村振兴“新农人”

区关工委联手农业系统关工委和团区委,以知识需求为导向,在青年农民中开展农业科技和创业创新知识培训。近几年,共举办创业培训班300多期,培训4万多人次;组织青年农民技术辅导200多场,辅导1.3万多人次。

区关工委与农委、团委、科协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农校、团校、职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建立了区有农校、镇(街道)有中心校、社区(村)有分校的三级培训网络。借台唱戏,大力开展青年农民培训,为他们夯实创业根基。

培训的内容由一产向二、三产拓展,先后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青年农民2000多人;创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200多人;电子商务培训,每年培训200多人。培训的形式由技术普及型向典型引路、专家授课、基地实训延伸。河施阳农场青年农场主施阳除积极参加本地培训,还主动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先后去南京、上海、苏州等地科研院所拜访专家,请北京农业专家来农场实训,按照CS项目运作,种植蚊帐大米,独树一帜。

除传统项目的培训外,今年还紧跟形势发展,举办电商、微商、直播带货等专题培训,培训200多人。

系统性、多形式培训,使200多名青年农民通过“农业行业技能鉴定”,获得人社部颁发的农业职业资格证书;160多名青年农民参加农业电子商务培训后,发展“互联网+”农业,成为新“电商”。

为进一步提振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激情,锻造一批领跑乡村振兴的“新农人”,今年6月份,区农业农村局举办“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特训营”,50多名创业青年通过理论学习、走访调研、素质拓展和主题沙龙,蓄满创业争先的激情和动力,为乡村振兴又添一批生力军。

四、部门联动聚合力,建立长效帮扶新机制

为了使青年创业活动扎实、长效开展,区关工委与区农业农村局、团区委等部门建立了调研、联席和现场推进“三会”制度。每年对青创企业组织一次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做好跟踪对接和协调工作。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专题研究、部署当年的助推青年创业内容及安排;每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创业经验,宣传表彰青年创业示范基地、青年创业之星和“五老创之星。

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高,我区的三扶两创工作已形成“责任、帮带、关爱”三项机制,搭建了“项目、服务、教育”三类平台,营造了“多方参与、全力助推、攻坚克难、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成为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闪亮品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连续多年的深耕细琢,全区的“三扶两创”工作成果喜人。一批青创企业和创业青年实现了“鲤鱼跃龙门”。丁谦军获评江苏省首批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孙飞获评“省十佳新型职业农民”,汉土家庭农场等一批青创基地被评为省级“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一批高新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评定为省、市知名商标。一批创业典型事迹先后登上主流媒体。“孙飞——稻田里养鱼的年轻人”“养驼鸟的人石正君”“帮创业青年兴业之路”等典型事迹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中国火炬》《火》等国家级、省级新闻媒体上报道。一批创业青年成长为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原沈高一个镇的青年创业群体中,就有8人当选为镇党代表,9人当选为镇人大代表,1人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人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1人进入村两委班子,3人被评为泰州市劳模。

奋楫扬帆风正劲,“五老头人。姜堰区的“五老”们用技术、汗水和心血,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帮扶青年创业幸福路。(全玉英)

编辑 滕桂






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