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涟水县积极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

发布时间:2022-09-06 浏览:6185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7月3日-8月18日,正值心。涟水县各级关工委、广大“五老”、志愿者和学校老师,顶着烈日,不惧40多度的高温,与往年一样,如期开办校外教育辅导站。经过近40天的奋斗,全县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成效显著,呈现出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喜人景象,受到政府、社会、家长、学生的一致赞扬。

据统计:全县31个镇(街道)、38所中小学校全部开办辅导班,实现行政区域办班全覆盖、办站率达100%,村(居)办站223个,占全县村(居)总数的60%。全县共办各级各类辅导站254个,比去年增加了12个站。参加辅导站青少年9030名(其中:留守儿童5168名),比去年增加352人。辅导老师共756人(其中:“五老”183人,在职老师471人,大学生志愿者102人),参与人数均比去年有所增加。课程设置有4大类24科目:文化(语数外及暑期作业辅导)、艺体(舞蹈、器乐、书画、球类、棋类等)、思(红色教育、劳动实践、法治安全等)、非遗传承(淮剧知识、淮海琴书、剪纸等)。

守正创新  亮点纷呈

今年,全县各校外导站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辅教活动,有力地推动校外辅导站工作的创新发展。

以红色教育为主题,在铸魂育人上求创新。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将教育讲座、文化课辅导和艺体课辅导交叉安排,同时突出红色教育主题和喜迎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县关工委组织“五老”对全县红色资源进行普查,收集整理了五十位烈士事迹,编辑出版《涟水红色故事》发至全县各辅导站学生手中,作为辅导站课堂资料。南集镇王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周祝君老师,根据新安旅行团在涟水集镇长村开展宣传活动的史实,编写了《“新安旅行团”在长》的故事在学生中宣讲。高沟镇新农校外辅导站,将高沟籍著名作家吴强的《红日》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书。成集小学辅导站于8月1日“建军节”时,带领入站的留守儿童,到红色军旅小镇“苏北小延安”开展“红领巾寻访红色足迹”活动。郑梁梅小学艺体排练的歌舞《老少笑迎二十大》,参加市“喜迎二十大 筑梦向未来”老少同台展演活动,获得二等奖。全县各辅导站的辅导内容由单一型向“内涵+红色”的模式迈进。

以落实“双”政策为契机,在强化实效上求创新。今年,全县校外教育辅导站根据“双”政策精神,在坚持以往有效的做法的基础上,创新办站思路,努力提升办站实效。一是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所有参与校外辅导站工作的人员没有工资,办站场所设施、物管费用全由志愿者捐助和当地政府解决,受教育者不交任何费用,有效抵制了社会上高价办辅导站的不良行为,为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开辟了一方净土。二是坚持科学合理的办站原则。全县形成县有辅导总站、镇(街道)有辅导中心站、村(社区)有辅导班、自然村落有家庭托管站的四级校外教育辅导站网络。由于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现有的辅导站分布已不适合社会、家长、学生的需求。对此,今年全县各级关工委在辅导站布局上采取留守儿童多的村居办站优先,偏远的乡村办站优先,形成“十分钟辅导”,留守儿童从家里到只需十多分钟。今年,全县新增的21个辅导站(点),大部分为偏远和留守儿童多的村(居)。石湖镇方圩村位居涟水东北角,是一个“鸡鸣闻三市”(淮安、盐城、连云港)的偏远村落,多年来的暑期学生无处去,家长不放心,镇关工委在该村办起了辅助导站,30多名留守儿童站,邻县的盐城市响水县的留守儿童也入站学习。

以特色品牌为方略,在增强内涵上求创新。辅导站年年都在办,要办出特色,要创新品牌,方能吸引众多的留守儿童进站。今年,全县各级关工委、学校注重辅导站建设的“一站一特色、一站一品牌”的创建,以增强辅导站的吸引力,使之成为孩子的乐园和“第二课堂”。南集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以地方淮剧为特色,在站内编排淮剧《新在南集》,既传承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四史”教育。红镇徐子权家庭教育辅导站聘请地方乡贤人称“家门口的书法家”吴法祥为孩子们辅导书法,好多孩子都慕名而至。县城的外国语学校、南门小学、郑梁梅小学和陈师小学在“校站结合”中,以科技实验基地、书画工作室、舞蹈培训等为特色品牌,吸引众多学生参与辅导站活动。

以“校站结合”为载体,在提升水平上求创新。今年,全县校外辅导站工作又一特点是“校站结合”更加默契和融合。学校与关工委、老师与“五老”之间,协作有序,互为补充,发挥各自优势,为辅导站办站水平的提高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今年,东胡学校和镇关工委在“校站结合”工作中相互协作,学校整合资源,为辅导站提供图书室、电脑室等教学场地、仪器和辅导老师。广大五老利用经验丰富、了解情况、善于管理的优势为辅导站提供后勤服务等。成集、黄营、唐集等镇关工委的“五老”对本地暑期需辅导的学生和留守儿童进行统计,并上门动员,确保不漏掉一个。学校根据统计情况制定教学方案,选配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在职辅导老师队伍,解决辅导站师资不足的问题。

勇于实践  勤于思考

实践过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今年我县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是关键。在今年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重视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6月23日,县关工委在城南小学召开了“全县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现场推进会”,进行发动和动员。8月6日,县委召开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县委书记洪然到会并讲话。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县财政局、县关工委印发涟组发〔2022〕76号《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通知》对全县校外辅导站的工作经费和人员补贴作了规定,切实改善了辅导站的办站条件,调动了“五老”和参与老师的积极性。各镇(街道)建立由党(工)委组织委员、村支书、学校领导、“五老”骨干参加的辅导站工作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校站结合”工作会议。县关工委与县教体局关工委组织调研组深入成集、大东、黄营、唐集等(街道)校外教育辅导站进行调研,了解办站情况,帮助解决有关问题。

师资选配是条件。建立一支过硬的辅导员队伍是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必备条件。今年暑期,浅集片区潘码村校外教育辅导站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支12人参与的强有力的老师队伍。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只有19岁。他们主要来自当地的在职老师、退休教师、暑期回乡大学生、“五老”骨干、社会志愿者等,该村党支部书记胡致强亲自任电脑课辅导老师。潘码辅导站还采取多种方法争取资金资助。近年来,镇党委先后拨付11万元用于装修校舍,开班时还安排6000元开办费、解决水电费3800元、安全管理费800元。2021年县关工委支持潘码村校外教育辅导站11台电脑、11台空调、1台投影仪和150张学习桌、300张椅子,解决了辅导站活动的硬件设施。

措施落实是保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辅导站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是今年全县辅导站工作的又一 特点。今年全县各辅导站建立“三项措施”,一是《2022年校外教育辅导站管理办法》主要对辅导时间、辅导内容、辅导对象、教学管理人员安排等进行明确。二是填好“四表”,即《师生登记表》《师生签到表》《巡查记录》《辅导站工作日记》,做到各种台账齐全、档案收集整理有序。三是签订《安全责任状》。各辅导站采取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加强课间巡查等措施,确保安全无事故。

奉献精神是前提。今年暑期高温炎热,办站期间更是持续多天40度左右的高温,加之疫情影响,全县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老师、志愿者,不惧高温,奋斗在工作一线。全县辅导站开办之初,县关工委驻会领导与县教体局关工委领导冒着大雨和高温,分别到成集、大东、南禄、黄等学校调研校外辅导站和“校站结合”工作。80多岁的义兴片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义桥同志,每天顶着烈日,骑着电动车到辖区内的8个村辅导站巡查。涟水幸福里小学老师罗青林每天往返六十多里到潘码辅导站上课。退休老师时悦先后两次住院手术,仍坚持到辅导站上课。放假在家的南京晓庄师范学生沈文翔,当关工委的同志请他为留守儿童辅导英语时,他高兴地答应。他家住县城,骑电瓶车,每天往返100多里到辅导站为学生上英语……正是这些老师、“五老”、大学生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保证了辅导站工作顺利进行。             

再接再厉  未有穷期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党联系老百姓的桥梁和纽带,是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好平台。在长期的工作中,受到社会、老百姓、留守儿童的欢迎。8月18 日,全县暑期辅导站工作经过近40天的办站,虽然结束了,但是,各级关工委、“五老”和学校老师、大学生志愿者对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的辅导工作并没有结束。正如集镇王圩村辅导站老师周祝君所说:我们建立“学生家长微信群”,对同学们的作业问题采取线上辅导,我们的辅导工作并没有结束,永远在进行中!(涟水县关工委   严安荣)

编辑 齐超


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