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固本强基 提升质态 持续推进崇德少年法学苑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3 浏览:2889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创办于2014年7月的南通市崇德少年法学苑,通过德法同行,共同作用,助力青少年从小培养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为他们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道德和法律基础,成为南通市关工委用良法善治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一个品牌。最近,跟随市关工委调研组到各县(市)区就崇德少年法学苑的建设与推进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听汇报,看现场,阅资料和随机访谈,各地在法学苑建设和推进中突出了“四个注重”。

一、注重组织架构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

加强对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工作的领导,构建法学苑组织和阵地框架,是推进崇德少年法学苑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各县(市)区注重顶层设计,从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入手,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将崇德少年法学苑纳入长效化、规范化的建设轨道。

开发区各学校、街道、江海镇区均建成了崇德少年法学苑,社区建立了法学分苑,组织架构健全,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今年年初,区关工委与区社会事业局联合发文,下发了《关于转发<关于加强全市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开发关工委〔2019〕1号)。为全区法学苑活动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如皋市建有一个市级崇德少年法学总苑,14个镇(区、街道)建立崇德少年法学苑,340个村(社区)和69个学校建有崇德少年法学分苑。各学校都有在职的公检法司人员兼任法治副校长。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与崇德少年法学分苑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把法治教育作为每个辅导站(崇德少年法学苑)必须开展的重要活动。

海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综治办、预防办、关工委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法院、检察、公安、教育、司法、妇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职责;各区镇构建了由党委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政法委员为直接责任人,综治办、预防办、关工委、司法所、社工中心等部门具体指导,各社区(村)负责实施的组织运行体系。从组织层面加强对崇德少年法学苑工作的领导,确保一杆到底,覆盖到边。他们坚持把崇德少年法学苑创建工作与其他综治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将其列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加大在综治平安建设考核中的分值和份额。建立月度自查、季度督查、半年考核、年度总评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基层单位,检查掌握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法学苑工作健康发展。

通州区区综治办把崇德少年法学苑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区关工委列入年度关工要点,区司法局列入普法实施方案中,区妇联列入家长学校必修课,团区委作为未成年人“结对帮扶、引领人生”工程的重要载体,镇街道列入党建目标建设与考核内容,区教体局融入中小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中。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综治牵手协调,关工委积极推进,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合力共建良好局面。

二、注重立德树人与法治育人有机结合,彰显崇德法学苑内涵与功能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素质,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和源头工程,从小培养青少年崇德尚法、循法而为是法学苑首当其冲重要任务。各县(市)区法学苑能认真制定计划,细化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丰富手段,创新形式,使德法教育既有声有色,又广泛深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循法而为的自觉性。

原港闸区以崇德少年法学苑为学法阵地,构建法律知识教育为主的学校知识教育和以法律实践养成为主的社会实践两大课堂。法学苑还组织“五老”用PPT向青少年作法治报告3000余场次,编印下发法治宣传资料3万余份,受教育青少年达20万人次。《没有如果》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法治主题话剧,通过因琐碎小事而导致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反面事例,教育青少年要懂得法律,远离校园欺凌,还校园一片蓝天。他们组织全区各中小学校进行了观看,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海门市建有12个崇德少年法学苑,346个少年法学苑分苑。他们持之以恒坚持德育教育常态化与法治实践活动活动系列化相结合,除了保证了法制课程进课堂,各区镇少年法学苑还邀请当地司法所、公安等政法干警到各村校外辅导站上法制课。各区镇少年法学苑还积极响应《海门市第四届法治文化节活动》通知精神,开展了创建绿色校园、倡导绿色出行、观摩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举办法治沙龙系列实践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海安市立足实际,依托崇德少年法学苑,从学校和社会两方面发力,坚持“三个结合”,扩展法治实践活动成效。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强化法治意识相结合,让道德与法律的种子同时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开花。二是理论灌输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引导同学们在生动实践中,在互动之中,增长知识,深化对道德、法律的认知和领悟。三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利用暑寒假、双休日、节假日邀请政法干警、专家学者到各级崇德少年法学苑举办讲座,邀请劳动模范、著名企业家等社会成功人士,分享好家风、好家教,以及人生成长之道,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七战七捷纪念馆、烈士陵园、爱国人士韩国钧纪念馆、角斜红旗民兵团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与道德、法律一起传承,发扬光大。

启东市各级关工委配合政法、综治等部门,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积极推进法治教育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法制故事会,开设模拟法庭和旁听现场庭审,办好道德讲堂,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帮助青少年树立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南城区街道关工委《坚持常态化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的经验在南通市政法委、关工委召开的崇德少年法学苑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书面交流。

如皋市他们联合市法院、检察院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两节法治课堂、三场参观体验三次市级层面的活动,融知识性、教育性、警示性于一体,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必受法律制裁的道理,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强自我保护,远离校园欺凌。

通州区注意发挥关工委助手作用,开拓青少年法治教育,从校园延伸到校外,从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活动,从法治解读延伸到心理咨询,从法治副校长拓展到法治辅导员。把法制教育与“四德”教育、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促进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做到知行合一。如正在全国开展的扫黑除恶斗争中,平潮、东社、刘桥等镇街道关工委,配合党委政府,利用国旗下讲话、法治宣讲、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广大青少年提高了认识,自觉抵制黑恶势力的影响。这些直观、形象的学法活动,在中小学生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崇川区是崇德少年法学苑的发祥地,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今年,他们层层落实责任,丰富活动载体,根据不同年龄未成年人的行为特点、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办好学校法治知识课堂和社会法治实践课堂,着力解决崇德法学苑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区司法局、区教体局联合举办“宪法在心中”公开课观摩活动,全区共开设33堂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观摩公开课,目前已进入评比阶段,届时将择优组织全区观摩。

三、注重加强法学苑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法学苑提质增效夯实基础

办好崇德少年法学苑,队伍建设是基础,德能素质是关键。为壮大辅导员教师队伍,提高师资质量和教学水平,各县(市)区关工委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法学苑工作培训班,不断提高师资法律素养与育人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忠诚敬业、德能兼备教师队伍。

通州区关工委成立以“五老”为主体的“少年法制宣讲团”,聘请1100多名老同志为法治教育指导员、报告员。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0个,校外教育辅导都开设了法治教育课,聘请530多名法治辅导员,其中155名为公检法司系统优秀干部。仅去年以来就宣讲1050多场,受教育未成年人12万多人次。由区综治办牵头,专门召开崇德少年法学苑创建工作协调会、推进会,促进活动开展。过去两年,区关工委专题举办少年法学苑工作培训班,各镇街道、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及部分五老辅导员50多人接受了培训。去年6月在张芝山镇召开全区少年法学苑工作经验交流会,实验初中、银洋河村等单位作了经验交流。

海安市突出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法治副校长队伍。从政法系统选聘法律素养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优秀政法干警,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组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明确其职责,量化其任务,每季度到校开展一次法治讲座,指导学校开展青少年法学苑创建工作。二是志愿者队伍。通过聘请法院、检察院、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热心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60名同志,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志愿者队伍,定期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到村(社区),及时为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三是“五老”队伍。通过宣传发动、部门推动、典型带动等多种途径和措施,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五老”队伍,目前全县共有“五老”队伍2350多人,长期活跃在村(社区),开展法治教育、结对帮教、网吧义务监督等活动,为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工作,为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还注重加强师资培训,大力提升教师法治教育水平,让更多的教师胜任法治教育课程。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林鸿潮教授为全县法治教师开展《如何讲好中小学法治课》培训,全面提高法治教师教学水平。

四、注重加强各项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少年法学苑有序有效运行

推进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不仅需要做大量实在、过细的工作,更需要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基础做保障,各县(市)区在实际工作中,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努力创造条件,为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制度保障。通州区目前全区15个镇街道、241个村社区、75所中小学校都建立了少年法学分苑,并实现了“五有”即有组织、有阵地、有辅导员、有法普书、有活动,加强学校少年法学苑基础建设,做到“六个有”:有师资、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考试。如东县掘港镇童店小学坚持制度建设、重视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为保证法学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制定了“法学苑”建设工作八项制度,即制定计划、明确教材、规范教学、定时定人、法治教育培训、活动促进、定期考核和评优表彰。港闸区关工委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秦灶街道崇德少年法学苑“四到位”(活动、阵地、人员、经费)经验。开发区各校基本完善了“12346”(一套读本、两个课堂、三支队伍、四个场所、六个活动)运作模式,健全了相应的组织活动制度,做到了法制教育“四落实”。

二是课时保障。海安市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 79所中小学全面落实“法治教育进课程”制度,6万多名中小学生拥有独立的法治课,法治教育课程间周进行,每学期10课时,其中8课时是法治课老师按教材内容上课,2课时是由法治副校长和结对政法干警分别在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到校举行法治讲座。教育局通过听汇报、看资料、询问等方式,定期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法治教育进课程”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各学校均将“法治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到学校课程总表和各班课表,并按课表实施教学。这样,从阵地和时间上,为崇德少年法学苑开展活动提供了硬性保障。

原港闸区以崇德少年法学苑为学法阵地,构建法律知识教育为主的学校知识教育和以法律实践养成为辅的社会实践两大课堂。学校根据区教育局统一安排,每月第一个星期三下午3时用30分钟,为同学们讲解《南通市少年法学苑法治教育读本》。利用校“红领巾广播电视台”,通过演讲、座谈、编写“宪法、法治知识童谣”在电视台播放,以《生活处处有法律》的辅导课,督促学生了解2018年修宪的意义,掌握新修订条款内容。他们采用分年龄段、系统地组织安排课时,设计课程内容,多采用孩子能够接受和理解地方式进行宪法法治教育,取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使遵宪守法法律教育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

开发区竹行小学还开展了普法专题讲座、手抄报、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文艺演出等形式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高师附小多次开设模拟法庭,近千名学生参加,开展法制故事会演讲比赛、法治知识竞赛和学法好家庭的评比。

海门市各中小学校少年法学苑以主题班会形式,邀请法治副校长参加,开展了寓教于乐、知行并举的《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南通市教育局在海门召开现场观摩会,评价很高。

通州区十总社区在小学生中进行“我是小民警”集训,学习《交通法》。实验小学的模拟法庭、通州小学的法制图书展、金沙小学的“交通法规”图片展。这些直观、形象的学法活动,在中小学生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是教材和经费保障。系统的法治教育必然要求有规范的教育读本。港闸区政府拨款7万元,翻印《南通市崇德少年法学苑法治教育读本》8000余册,发到学校各班级、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读本》以《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并结合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学生普遍反映听得懂、学得进、易接受、记得住。天生港小学为了让学生学好新宪法,专门制订学习新宪法主题活动方案,以《生活处处有法律》的辅导课,督促学生了解掌握新修订条款内容。

在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工作中,海安市舍得花投入,市财政每年专款拨付50万元,用于“法治进课程”的教材编印工作。他们选调68名政法干部、骨干老师共组成小学、初中、高中法治教材编写组,通过走访学生和家长、座谈、查阅资料等形式广泛调查,编写中小学法治教材10册,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一年级每个年级各一册,内容贴近相应年级的教学大纲和青少年成长特点,做到了以案释法、图文结合、学思并举。2015年秋季开学,实现了全县中小学生人手一册“海安智选”的法治教育读本。区镇,社区、村都从财政和经费中拨付一定的费用,用于崇德少年法学苑开展活动。尤其是建立“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以来,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体责任,他们真诚表示,这是事关下一代,事关千秋大业的大事,经费再紧,不能紧了关心下一代和崇德少年法学苑的费用。

海门市结合南通市编写的法治教材(读本),每年还根据上级普法教育任务,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和“五老”宣传任务的需求,撰写1—2期宣讲教材,发至区镇、村关工委,满足老少学法宣传的需要。如2015年,他们与普法办、司法局关工委联合选择了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五部法律的内容,用问答形式,编出了60问答。同时,编写了10例以案释法的典型案件、评点,编成《青少年学法手册》袖珍本发至区镇村(社区)辅导站的每个中小学生。2016年,他们编撰了《崇尚科学,远离邪教》《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两讲宣讲材料,用聚集生活、小海说法、知识链接等串联讲法的形式,系统地阐述“邪教”、“毒品”的内涵、危害、政策法规、抵御等。去年,他们又与政法委关工委联合撰写了《开启法律大门----2017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海门青少年法治教育讲义,从法理和安全结合上启迪青少年认识学法守法,不断提升崇法行善的自觉性,并列出了6道法律知识问答题,测试中小学生对法理的认知能力。

崇川区城东街道关工委收集了社区“五老”志愿者、校外辅导员张洪升同志创作的约201首童谣和7首校园歌曲,编纂了一本《红色童谣》,该书分为爱党、爱国、爱家乡、崇德尚法、新时代等15个篇章。南通市关工委主任曹能新欣然提笔为该书作了序。今年暑假首印了3000册发给参加社区活动的青少年学习阅读,孩子们都爱不释手,乐读悦读,在琅琅童谣声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成为献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精神礼物。中关委主任顾秀莲还特地致电给他们,称赞《红色童谣》这本书写得好、内容好,是青少年课外学习的好教材,夸奖他们为孩子又出了一本好书。

四是硬件设施保障。崇川区关工委通过两次去城东街道调研,在区、街两级政法委的关心支持下,城东街道崇德少年法学苑终于迁至濠东社区,有了宽敞明亮新地址,解决了硬件上不足,为法学苑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设施保障。港闸区政府在沿河桥小学投入50万元开设《青少年禁毒教育馆》,近两年来,为辖区内的各中小学校、各级领导提供参观学习达50多场,4000多人次。如皋市级法学总苑打造了“法制教育警示馆”和“安全教育体验馆”。每年全如皋六年级和八年级的所有学生都要分期分批进馆参观、体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并获取正确的方法,形式更生动,印象更深刻。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既可喜地发现由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关工委领导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广大“五老”倾注心血、无私奉献,崇德少年法学苑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各县(市)区之间、城镇与村(社区)之间,崇德法学苑的建设、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部分镇(街道)、村(社区)、学校有牌子没班子,想活动没教师,要开展没经费,要上课没教材等,成为法学苑教育常态化、活动多样化发展的瓶颈。

二是有个别县市区法学苑硬件建设尚不到位,内涵发展疲软乏力。缺乏有力的财力和人力支撑,需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弥补不足。

三是法治教员缺少,且有专业知识局限。有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的聘用、培训、职责、管理办法都没有明确规定。

综上所述,如何发扬优势,强弱补短,提升质态,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和使命意识,抓实补短板强弱项工作

崇德少年法学苑是德法并进,相互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是全市关工委各级组织经过多年的实践共同打造的新时期关心下一代的创新品牌。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法学苑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觉增强使命意识,以省下发的《规则》《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精神为指导,加强党建引领,做好调查研究,拓展和深化法学苑建设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补好工作短板,诸如推进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基层法学苑建设与活动的开展,努力激活法学苑末梢神经;加强法学苑内涵建设,把阵地建强,机制做优,力量配足,制度健全实现,使每一个苑点都实现规范化运作。为法学苑提质增效展新貌

二、要不断创新和拓展工作思路,努力把法学苑内涵做大功能做强品牌做优。

1.要在凸显时代内涵。在强化教育实践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法治教育新形势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加强衔接联动功能,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微信文化的重要作用,形成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合力。充分依托社区法学分苑,整合校外教育辅导站、“希望来吧”“四点半学校”等阵地资源,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与社区平安法治建设有机结合,与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相衔接,密切协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力,努力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特色文化,从而去点亮青少年心灵“法治明灯”。

2.要加强项目化整体运作。要实现法学院、辅导站与学校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工作联动。崇德少年法学苑、关爱工作站和学校法制副校长是一个可以相互利用、相互兼容的整体。比如可实行一个阵地几套班子,关爱工作团团长可以是学校法治副校长,也可以兼任崇德法学苑苑长,这样在开展关爱工作、主题教育和法治教育工作中更有计划性、连续性、多样性和实效性。再如关爱工作站可以利用崇德法学苑、校外教育辅导站阵地,一起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3.要创新教材使用举措。努力发挥教材最大使用效益,众所周知,编写法治教材不仅难度比较大,而且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海安市、港闸区、海门市等县(市)区在政府重视和财政的支持下,每年的法治教材编印工作都比较正常,所以他们辖区内的法学苑和中小学校学生每学期都能有人手一册的纸质教材使用。而有些县(市)区常常因为缺少教材一筹莫展,再加上其他有教材的县(市)区基本上是供本地区学生使用,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封闭性。为此我们可以打破区域局限,打通教材互助互用共享渠道,像海安市、港闸区、海门市等县(市)区可“发扬风格”,将编写好的教材主动通过关工网站发送辐射,形成电子教材,供缺少教材的参考使用,这样既丰富了各地法治教材内容,又克服了教材短缺的问题。

此外,每年我们印刷教材的费用都会不菲,而每学期学生使用之后大部分会扔掉,造成巨大的浪费。随着大数据电子化时代的到来,缺少教材的县(市)区可以将各年级不同学期的纸质教材改为电子版教材,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按学期和年级定期推送到教学点,发到法学苑教员和学校班主任手中,供他们上法治教育课时播放。如海门市关工委会同市公安局组织专人编写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讲稿,请海门电视台实况拍摄录制,由电视台《海门警方》栏目主持人主讲,以视频形式让各村(社区)在暑假校外辅导站开展活动时组织学生收看,使法治教育更具感染力。今年8月,他们和政法系统关工委联合制作了《学好宪法、遵纪守法,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视频,传送至各村(社区)校外辅导站电子阅览室,作统一宪法学习宣传资料。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教材使用率,学生在可视可听的情景中接受生动的法治教育。这种创新举措值得各县(市)区学习借鉴。

三、要整合法治教育社会资源,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法治教育体系。

崇德少年法学苑项目是一个综合性高、系统性强的育人工程,必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各地法学苑要坚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社区关工委可以组织五老法治辅导员进学校,学校可以组织老师进社区,同时把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加入法教队伍,这样既发挥了五老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优势,又能使教师进社区结合实际进行法治教育,也能使法治教育在家长中得到延伸,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三项融合,良性互动,为法学苑提供了丰富的教师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要进一步加强法学苑法治教育队伍建设,精心打造“三级”法治教育行家队伍。

要拓展法治教员的人选,充实法教人员队伍。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海安市关工委有关法教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可聘请公检法司一线行家和律师、法学专家等专业人士,也可动员、组织更多有奉献精神、素质高、身体好的退休的政法战线的老领导和有专门研究的“五老”人员,建立总苑高质量核心层队伍、分苑辅导员骨干队伍以及村(社区)辅导员志愿者队伍“三级”法治教育组织,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行家库,实现菜单式管理。定期加强培训和交流,树立优秀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提升业务技能,促进法学苑活动常态化发展,提高法学苑影响力和吸引力。(姚志祥)

编辑 齐超



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