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创建“五好三型”基层组织推进关工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07 浏览:2854
分享

近年来,东台市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实施意见》,按照省关工委“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三年巩固深化年”活动部署,深入调研,紧密结合东台实际,扎实开展基层关工委“五好”“五老”创“三型”(学习型、服务型、奉献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好三型”创建评选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深入调研,对症开方

市关工委以问题为导向,拉网式全面调查全市基层关工委“五有五好”建设,发现经过多年努力,基层关工委“五有”硬件基本达到要求,但软件仍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关工委满足于将标准挂在墙上,敷衍了事,尤其是班子建设不尽如人意。调整基层关工委班子时面临“三”:缺合适的人选,不少“五老”的独生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大中城市工作、就业、成家,“五老”在本土过退休生活的较少;关爱技能,除老校长和老教师外,一些从经济、行政管理岗位上退下的同志对做青少年工作有热情缺实践经验,工作常常不得要领;缺奉献精神,少数退下来的同志对“担当”考虑少,对“经济收入”考虑多,还有些人认为辛苦一辈子,退休后该享清福。市关工委问计于基层一线,经过集思广益,2022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关工委“五好三型”建设的意见》,经过一段运作后,2023年初,又出台了《创建“五好三型”关工组织考评细则》。

二、依靠党委,主动作为

在市委的关心支持下,市关工委将“五好三型”基层关工委建设融入党建带关建机制,纳入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考评内容,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针对少数人员思想慵懒,动力不足,“推事”;知识欠缺,能力不足,“事”;担当不强,担心失误,“事”等现象,对“三型”建设标准,突出思想建设和技能提升,注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好“进口”关,不断为关工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把新退出领导岗位、年富力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年轻“老”干部充实进关工委领导班子,市、镇关工委和教育局关工委重点负责从刚退下来的老校长和镇村干部中,挑选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肯奉献的老同志充实校外辅导员队伍,坚持“双证”同发制度(退休证、万年青志愿者证),不断壮大“五老”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创评工作开展以来,已调整了18个单位、21 人次基层关工委班子成员,基本做到更迭有序、进出及时,没有缺位、空位现象。安、唐洋等区有5位关工委主任谢绝企业高薪聘请,表示要将余热奉献给关心下一代事业。二是加强政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关工组织的关爱能力。坚持每年举办一至二期基层关工委主任培训班和新入职关工委成员辅导班,将计划和经费纳入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大盘子”。三是典型引导,不断增强关工组织的吸引力。注重搜集和发现关工一线的“五老”典型人和事,通过《东台日报》《东台关工》和关工网站以及上级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市关工委每年评比表彰先进关工委和优秀关工委主任,成绩突出者推荐给上级表彰。四是倾情关爱解难,不断增强关工人的“归属感”。每有基层关工委主任整生日或住院、家庭生重大变故,市关工委领导都前往慰问,农村基层关工委主任进城看病、办事有困难的都尽力协调、提供方便、帮助解决难题,努力使关工委成为“关工人之家”。针对农村关工委主任补助偏低的问题,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了关工委提出的由市镇财政增加村级关工委主任、常务副主任补助的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关工委同志的积极性。

三、细化评,激发活力

明确以市关工委《关于新时代基层关工组织“五好三型”建设的意见》为标准,创评工作坚持有序评选,实现全市镇、区、村、企业、社区、学校、市直单位全覆盖。为避免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张皮”,按照各有侧重,同向发力的原则设置考评体系,把“五有五好”和“三型”分为21项指标,设置40个计分点,以实际成效说话,坚持日常考、过程考、结果考与现场考相结合,使“五好三型”创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市通过创评,践行“一线工作法”,了解青少年真实需要,找准问题症结,做到关心、关爱、关怀青少年不出组、不出村、不出社区,就地及时解决,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扎根在基层,活跃在基层,成效体现在基层。

                                                                              (东台市关工委 巴建华)

编辑:喻洁

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