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关工在线 文章详情

加强基地建设 坚持五育并举 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17 浏览:1474
分享

近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聚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要求,打造以校外教育辅导站为主要阵地、两类实践基地为重要载体的校外教育平台,将校外教育这篇文章做细做实做优,推进全市校外教育辅导站创特色、树品牌、见实效。

一、党建引领、夯实基础,持续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优质化建设

今年3月,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市关工委工作汇报,要求校外教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思德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心理疏导和劳动实践等活动,对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辅导站的作用提出明确要求。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艳“如果没有铺天盖地的校外教育辅导站,我们工作的活力何在?落脚点何在?后劲何在?”,这经典“三问”,道出校外教育辅导站在关工委全盘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市关工委一直将校外教育辅导站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阵地,持续推进辅导站优质化建设。

我们坚持“党建带关建”,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三纳入三列入”机制,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我们每年安排下拨各区辅导站提升资金不少于10万元,辅导站科技小阵地建设资金不少于4万元;市教育、财政部门每年从教育附加费中安排资金用作辅导站运行;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暑托班工作经费中安排一定经费推动辅导站建设。

今年我们先后召开4场座谈会,调研12个区、60多个辅导站(点),推动辅导站创新发展。推广建邺区兴隆街道等统筹利用“大党建”经费、为民服务资金等做法,为辅导站建设提供多渠道经费保障。全市基层社区辅导站普遍建立电子阅览室,配有10台以上电脑,部分辅导站配备了电脑绘画板、VR、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活动设备。抓住暑期活动黄金期,2023 年,651个辅导站(点)参办爱心暑托班,开展各类活动1.24万场次。全年依托各级辅导站开展校外活动2.13万场次,辅导青少年98万人次。

二、整合资源、开放共享,探索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建设

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青少年校外教育,要求关工委充分发挥在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中的作用。针对部分辅导站空间小、力量弱、功能少、接待能力低等问题,市政府从2018年开始安排了2100万元财政资金对重点校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给予扶持,市基金会也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基地功能提升。瞄准“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建成了11个容量大、功能全、专业程度高的综合性基地。浦口行知基地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栖霞区十月军校基地的红色文化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优秀教育案例”。十月军校、溧水区大金山两个基地被中国关工委授予首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市关工委按照“少花钱做好事、不花钱做成事”的原则,落实“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劳动)阵地建设”的要求,打破属地管辖、部门所有、大院高墙的界限,探索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劳动)阵地建设。2023年,挂牌南京宪法公园、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南京钢铁博物馆、南师大珍稀动植物博物馆等首批16家实践(劳动)阵地,今年将新增30家、未来2年全市将达到100家规模;同时,各区整合区域社会资源打造了105个区级青少年社会实践平台,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功能,为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搭建广阔的舞台。

三、发挥功能、彰显特色,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筑牢红色教育的魂。充分利用全市宝贵的红色资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溧水大金山依托2.5公里模拟长征路、“五馆一墙一园”等,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浦口、高淳等校外教育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寓教于参观、考察、体验。十月军校构建全景式党史国史教育场景,将唱红色歌谣、讲红色故事、观红色影片、重走长征路、吃红军餐等活动融入课程体系,“五老”思政辅导员现场教学,2023年以来1万余名青少年线上线下参与。市关工委创新运用VR全景技术建设17幅3D实景呈现的“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网络地图”,吸引30余万名青少年线上浏览、线下参观、打卡感言。

二是浸润健康成长的情。2023年,我们主推“五老”助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立足“联合关爱、吹哨报到”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建立健全辅导站“心理咨询室”“阳光心灵驿站”等心育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阳光心灵塑造。梳理全市“五老”关爱青少年成功的28个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发到各级关工委;推广杨静平老师首创的“21天父母双陪伴”关爱法,帮助家庭、家长和孩子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习惯。全力推进心理健康“十个一”工程,坚定助力“润心行动”。引入南师大等高校心理专业大咖加入市家教讲师团,将42个授课菜单印发至各区、系统关工委,实现找谁请谁、一目了然;征集精品课程,推介的《家是心灵港湾——如何做合格父母》《在家庭中做智慧老人》等课程备受欢迎。一年来,讲师团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服务60余场,受益5000多人。2023年首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0个课题立项,6篇研究成果已在《娃娃与科技》会刊发表。今年,邀请南大、东大、南师大、南审、市教育局参与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立项6个,进一步强化科研水平,推动成果转化。

三是培植劳动体验的根。我们重视孩子生产实践体验,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动手能力。鼓楼区郭庄校外教育阵地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编写了多本中小学农业劳动校本教材,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要。高淳区武家嘴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种蔬菜、割麦子、挖山芋、磨豆浆、做豆腐等劳作实践体验,开设农耕文化特色课程。近年来,我们特别关注秋收秋种、夏收夏种,关注“窗口期”,接过“季节棒”,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融入日常,用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有效应对青少年教育在实践上的短板、劳动上的弱项、心理健康上的软肋。

四是营造追逐科技的梦。我们组织开展全市电子报创作竞赛,形成优秀作品120幅;开展科技“四个一”竞赛,2023年收到中小学生作品6万多件,代表全市选送省创新大赛的5件作品全部获奖。推进完善市科技教育讲师团队伍建设,15名科教讲师团成员2023年开展宣讲150余场次,惠及青少年2.7万余人次。我们连续(与市教育局等部门)举办了30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连续19年举办革命老区夏令营、连续9年举办城区夏令营,每年有2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极大激发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今年继续重点扶持12个重点科技活动项目立项,青少年科研实践更接地气、更富成效,青少年科技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

                    (南京市关工委)


编辑: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