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办站水平

发布时间:2024-10-21 浏览:931
分享

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是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苏州市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关工委与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全市城乡校外教育辅导站“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的若干意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总体要求,坚持“党建带关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强内涵建设,巩固“校站结合”成果,取得较好成效。

一、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辅导站发展基础

坚持通过加强辅导站制度建设来统筹推进辅导站发展。一是巩固长效工作机制。坚持辅导站工作由主任亲自挂帅、常务副主任分管的专人负责制度和把辅导站工作列入关工委年度《工作要点》的常态化推进制度。近两年,为进一步把辅导站工作的部署、推进、总结、考评等环节相贯通,逐步形成了辅导站工作的“一文一会一调研”的工作机制。即市关工委每年印发全市辅导站重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当年度工作;每年召开一次辅导站专题工作会议,进行工作交流、总结和推进;每年围绕辅导站重点工作,开展一次工作调研和督导。 二是健全部门支持协同机制。市关工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专门明确了相关成员单位在支持关工委辅导站建设方面的职责。加强与市文明办、教育局、财政局、团市委等部门协调,共同推动了辅导站融入各级文明实践站建设、辅导站“校站结合”工作、辅导站建设专项财政经费落实、“五老”参与家门口暑托班教育活动等工作落实。三是强化经费规范管理机制。在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出台了《苏州市“五老”志愿者“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苏州市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奖励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从政策依据、发放范围、资金用途、办理流程、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实现了辅导站建设经费使用规范化。

二、拓展功能建设,提升辅导站办站水平

聚焦青少年需求,不断拓展优化提升辅导站载体建设,推动办站水平有效提升。一是推进校外劳动阵地建设,强化劳动教育功能。市关工委在推选省关工委校外劳动教育阵地的基础上,今年通过评选,在全市又确立了14个市级校外劳动教育阵地。各地关工委充分发挥劳动教育阵地的优势,利用学校劳动课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劳动教育活动。今年还将以贯彻落实《省关工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契机,继续在全市评选100个校外劳动教育阵地。张家港市关工委、教育局、农业农村局联合评选了市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实践阵地,扩宽了辅导总站开展劳动教育的渠道。二是创新设立“阳光心灵驿站”,扩展心理教育功能。今年,市关工委印发《苏州市校外教育辅导站“阳光心灵驿站”试行方案》,成立了“阳光心灵驿站”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主任为组长,相关副主任为副组长,还专门从大学、医院聘请5名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辅导老师任组员,全面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市已建立“阳光心灵驿站”1287家,占苏州各县级市(区)辅导站总数的 60%。三是线上线下多方联动,不断优化“五育并举”教育功能。张家港市遴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13家场馆作为市级校外教育辅导总站的实践阵地,吴江区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建立了“馆校站艺术教育联盟”和“委馆站校一体联动”两个校外教育培训实践阵地,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各辅导站开设“网上微课堂”“网上微直播”“网上微展示”等平台,拓展了辅导站的功能。市关工委联合《中国火炬》融媒体中心制作12集微视频《红色赛先生 点亮精神火炬》,联合常熟市关工委拍摄《沙家浜首演60年 红色军队的胜利之魂》微视频,在各地辅导站活动中展播。

三、灵活多样办站,增添辅导站生机活力

加强与学校、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博物馆、科普馆、企业等各类社会教育实践阵地(企事业单位)合作,加强辅导站建设。 一是深化“校站结合”。市本级和县(市、区)关工委先后出台文件,优化关工委与学校、辅导站与学校的对接机制和在职教师志愿者进站工作机制,建立校站联系制度的数量和进站在职教师数量稳中有升。截至2023年底,已建立校站联系制度的辅导站1577个,参加进站在职教师5325人。苏州高新区实现每个辅导站至少与1所学校结对共建,有2名以上在职教师志愿者进站辅导。 二是推广“企站结合”“校企站融合”。市关工委总结推广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首创的“校企站结合”办站模式,推动辅导站与社会力量活动共办、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姑苏区“饿了么、美团、叮咚买菜”三家外卖配送平台关工委与属地社区辅导站合办“小候鸟”夏令营,给“外卖小哥”的子女送去关爱。昆山高新区校外教育辅导中心站与丘钛微电子、优德精密连续多年开办嵌入式流动辅导站,为40多名职工子女提供硬笔习字、法律保护、安全自护、创意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三是培育“站站联合”等新型办站模式。推动辅导站与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功能互补、师资互用,以“站站联合”方式推进关爱工作站在职和退休民警兼任辅导站辅导员,辅导站的“五老”担任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的帮教员、宣传员。苏州高新区不同镇(街道)辅导站师资共享办站,常熟市古里镇搭建三大片辅导站协作圈,探索办站模式创新。

四、推进特色培育,打造辅导站工作品牌

把辅导站品牌建设作为增强辅导站生命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抓手,以“三特”(属地特色、“五老”特长、工作特点)为辅导站品牌培育打造的着力点,用“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等方式推进辅导站品牌建设工作。一是发挥属地特色,形成辅导站活动品牌。昆山市千灯镇校外教育辅导站发挥本地顾炎武文化优势,成立了“炎学堂”辅导站活动品牌,每年举办系列顾炎武文化活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亭林精神”。常熟市红石村充分利用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红色资源,形成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辅导站“十红”教育工作品牌。吴江区盛泽镇打造“绸都少年游”系列研学品牌,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本土太湖渔歌文化、蚕桑丝绸文化。相城区北桥街道围绕本地评弹和船拳文化,打造辅导站相关艺术教育课程。二是发挥“五老”特长,建立辅导站“五老”工作室品牌。利用好“五老”骨干的工作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一批辅导站“五老”工作室品牌,如昆山市纪妈妈工作室、太仓市姚品良工作站、吴江区王治英工作室、姑苏区刘喜尧工作室、苏州工业园区马觐伯工作室等。三是发挥关爱工作特点,打造辅导站特色工作品牌。利用各辅导站自身所处地域、历史、文化和人才的优势,打造了吴江区辅导站“好苗苗”班、昆山市陆家镇的“青年义工微课堂”、张家港市金港街道丁老师心灵氧吧、苏州工业园区“小小咨询员”等一大批辅导站特色品牌,受到青少年喜爱和家长欢迎。(苏州市关工委)


编辑:喻洁

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