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像姚桐斌一样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纪念江苏籍“两弹一星元勋”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24-11-05 浏览:1632
分享

姚桐斌,1922年生人,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1999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从黄土塘老街到航天材料研究室

姚桐斌故居是国务院第五批颁布的锡北地区唯一一个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坐北朝南,故居沿街大门上方悬挂着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的“姚桐斌故居”红木匾额。前厅为姚桐斌生平事迹陈列室,正中是无锡籍雕塑大师钱绍武塑制的姚桐斌半身铜像,旁边的中国空间站模型和东风-41战略核导弹模型是中国航天研究院捐赠的,四周陈列着姚桐斌生平的珍贵资料图片100多幅及部分实物样品。

故居所在的无锡市黄土塘老街至今仍大致保持着旧时模样,幼年的姚桐斌就是踏着门口那条青石板路走进黄土塘小学,放学回家还要在家门口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守着小摊卖香烟、火柴、袜子赚一点小钱补贴家用。

当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无锡县立初级中学时,家里却拿不出学费,黄土塘小学老校长冯希唐几次来到姚家,“这么好的学生不读书实在太可惜了,这孩子是可以考状元的!” 终于,姚桐斌成为黄土塘的第一名中学生。1937年,他初中毕业满怀信心准备继续读高中,不料卢沟桥事变爆发,“八一三”之后,11月27日日军占领无锡,他只能辍学在家继续摆摊,在百无聊赖的叫卖声中,一年过去了。

胸有鸿鹄之志,岂能被藩篱所困,在一次父子间的激烈冲突之后,父亲终于同意他继续读书,他从家乡的怀仁中学到上海成康中学、江南中学,最终辗转到江西的国立十三中。当时从报考的5900余人中招录1305人,其中来自沦陷区的失学青年仅10名,而且他是跳级考取高二的。1941年8月,他同时考取了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正大学、湘雅大学和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我志在开发中国资源,以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理想!”四年后,姚桐斌以总评成绩第一名毕业,获得公费留学的资格。现存的故居,就是得知他要出国留学的消息,族人们集资为他家修建的。姚桐斌在英国发表的多篇究论文和研究成果都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获得伯明翰大学和伦敦帝国学院的两个博士学位,并于1956年在瑞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在国外入党的科学家。1957年,历经重重关卡,他终于踏上了回国旅途,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怀中。

回国后的姚桐斌成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主任,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到连不锈钢都生产不出来。姚桐斌反反复复实践,夜以继日研究,短短五年间,他带领的团队开展了五百多个研究课题,其中80%都被应用在了火箭发射、卫星上天事业上,成就了中国航天的传奇。直至今日,他发明的高温钎焊合金、蜂窝结构、发汗材料还在我国的火箭和卫星的生产研制中广泛应用。

直到1968年不幸去世,这位从黄土塘老街走出的无锡游子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可是今天的无锡城仍然记着他,他已然成为孩子们心目中最闪亮的星。

像姚桐斌一样学习

当年的黄土塘小学变成了无锡市东湖塘实验小学,2020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新址,成了一座占地面积64816平方米,设施设备先进,功能教室齐全的现代化学校,还拥有独立游泳馆。走进学校大门,便看到目的两句话——像姚桐斌一样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在“科学家精神”指引下,东小的少先队员们积极开展各类研学实践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成为整个校园的主旋律。2023年5月5日,学校举行了“姚桐斌故居”研学课程基地揭牌仪式暨“春之醒”之“小小科学家市集”活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专程前来为学校捐赠了长征2号和长征5号火箭模型。

小小的舞台,展现了科学无限的精神和少年逐梦科学的热情。大家在学校大礼堂观看了视频展播《航天点灯人——姚桐斌》,还同步网上直播让关心东小教育的各界人士观看,让大家走近了姚桐斌科研报国的一生。孩子们还创编了情景剧《少年强国 航天筑梦》,科学家从小发愤苦读、坚韧钻研的精神让东小学子心向往之、行以之。

10.29-254.62Mb

爷爷是703研究所的,他研究新材料,比如高温氢弹合金、卫星散热片。”提起自己的这位杰出校友,从五九班的王润泽嘴里蹦出的词,没一点科学知识还真听不懂。在学校浓郁的科学氛围的浸润下,他本就是个兴趣广泛的孩子,爱看书,特别是科学家的故事,在喜马拉雅上听书也是有关科学、历史、红色故事的,节假日还会拉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姚爷爷故居转一转。去年被学校推荐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红色故事宣讲比赛,他决定讲讲姚爷爷。他从学校借阅有关姚桐斌的书籍,上网查找这位杰出校友的资料。比赛结束,他获得了“优秀讲解员”称号,不仅胆量口才见长,更重要的是对姚爷爷的了解更多了。现在,他已成为姚桐斌故居的红领巾讲解员,“真正面对游客,他们提的问题可能是培训中没有涉及的,肚子里的东西就得足够多,所以我更要多多了解姚爷爷的故事,向他学习!”

10.29-18.47Mb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姚桐斌的大女儿姚微明教授从大洋彼岸发来视频,东小校友——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也发来贺信,鼓励小学子秉持初心,奋发向上,努力成为像科学家们一样为国奉献的人。

把科学家的事迹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离姚桐斌故居20多公里远的梁溪区清名桥街道风光里社区有一个“‘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事迹展览馆”,它的创办人姚炳华是姚桐斌的族弟,今年已经83岁了。姚炳华1965年12月参加抗美援越战争,1966年5月火线入党,曾在某导弹部队服役,退休前是原山锡州外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我要把红色革命传统和‘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一代一代传下去!”2007年退休,姚炳华回到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青少年教育中心主任,看到孩子们校外无活动、活动没场地,便萌生了创办红色教育基地的想法。他借用社区一间仓库,自费改造和添置设备,贡献出自己援越抗美的纪念物件,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事迹展览馆、红色历史展览馆等,带着一帮当年一起扛过枪打过仗的老弟兄们制作了150多块红色历史展版,牵头主编了11本红色书籍和讲稿,积极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教育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有400批次参观者走进教育基地,受教育达2.5万人次。西南交通大学、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703所是姚桐斌的母校和工作单位,近年来,学校和单位领导每年都会带队走进基地,来到姚桐斌事迹展览馆参观学习,开展座谈交流。

上海江南中学旧址、江西吉安国立十三中旧址、中国航天集团第一研究所……姚炳华跑遍了和姚桐斌有关的地方,还和他在中国台湾,海外的同学校友、同事联系,终于和其他战友们一起写出了一本21万字的《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无偿赠送给各大中小学和图书馆、研究院等。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满怀热情奔赴授课地点,天一第二实验小学、无锡一中、港下小学、江南大学、洛社初中……他和战友们先后走进29所各类学校,为数万名师生宣讲姚桐斌的故事。随着网络传播的广泛运用,姚炳华又开始自学新知识,探索网上宣讲新渠道,在风光里社区开设全市首家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网络平台,在抖音、B站开设网络直播,两年来已成功举办直播47场次,听众辐射全国13个省的33个市(县),观众超37万人次,获得1.2万个点赞,他也被大家称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网红大爷”。

历史滚滚而去,精神永远流传。“先生离我们是那么近,他诞生在我如今求学的无锡,在祖国的热土上挥洒汗水,将才华尽数奉献给两弹一星的研发,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作为元勋和模范照亮着我们这些后辈前行的道路。‘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什么是爱国与奉献’?我认为,找到愿意为之投身、为之奋斗的事业,然后持续进步、坚持攀登,如此过好自己的一生,这样也是一种爱国和奉献。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为理想而投身、奋斗,我们的国家便能得到持续地发展和进步。江南大学7个学院的师生参观过姚桐斌事迹展览馆后,写下这样的感言。(记者 喻洁 通讯员 王邦和)

编辑:喻洁 

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