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响水县关工委:校家社协同育人,支持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全面进步

全省关工委“进万户”专项调研的成果与启示系列报道之七
发布时间:2024-11-15 浏览:2360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2024年7月15日至8月30日,响水县关工委组织各镇(区)关工委主任、有关“五老”及志愿者组成了37个专项调研组,先后深入120户,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入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就青少年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与家社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调研。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县关工委严格按照《全市“进万户”专项调研工作实施方案 》要求,组织调研走访小组先后深入到全县9个镇(区)、155个村居、120户家庭,与学生家长、留守儿童等面对面进行谈心、交流、访谈,发放问卷调查共计120份,听取工作汇报22次,召开座谈会34场次。

二、调研数据统计情况

一是青少年不同类型家庭:根据县情实际,县关工委调研了正常家庭34户,占比28.3%;留守儿童家庭26户,占比21.7%;流动儿童家庭12户,占比10.0%;服刑人员家庭14户,占比11.7%;问题少年家庭9户,占比0.75%;困境儿童家庭(包括残疾、重病、精神抑郁、单亲家庭等)25户,占比20.8%。二是青少年监护人统计:120户家庭中,有81户孩子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生活,占比67.5%。三是受访对象学历统计:受访对象中,大专以上学历共3人,占比0.25%,高中以下学历117人,占比99.75%。

三、主要做法和取得实效

(一)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动员部署。县关工委成立了全县“进万户”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关工委其他负责同志以及各镇(区)关工委主任为成员,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确保“进万户”调研走访工作如期完成。

县关工委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并召开专门会议,布置调研工作任务,要求各镇(区)上报参加调研活动的“五老”、志愿者、调研对象名单,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沟通,共同搭建关工委牵头,民政、司法、公安、团委、妇联、村(居)干部、学校教师等组成的访谈工作小组,联合开展入户访谈。

业务指导,明确要求。开展调研前培训,帮助访谈者掌握正确的调研方法,提高调研的准确性。组织“五老”及志愿者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听取发挥家社协同育人作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采取填写调研问卷辅以实地面对面访谈、心贴心交流的形式,营造轻松活的访谈气氛。访谈完成后,访谈者认真梳理访谈记录,填写调研情况表等,使调研工作有据可依、资料易于整理。

注重家教,正确引导。访谈过程中,要求访谈者注重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对有需要的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关爱帮扶,排忧解难。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有特困青少年,可以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小尖镇条房村九组14岁女孩小吴就读于实验初中,父亲和奶奶都因病去世,欠下债务,母亲又改嫁,哥哥在外打工还债,她平时随爷爷生活,爷爷今年77岁,胃癌晚期,已失去自理能力。小尖镇关工委在走访中发现这一情况,便主动帮扶,一是解决了孩子读书难题,帮助落实了低保每月1000多元。二是落实了结对帮扶措施,村里安排亲戚照顾爷孙俩生活,负责一日三餐,使该户困难得到解决。

(二)取得的成效

进一步形成了关心下一代的合力。调研走访中,县关工委主动与教育、公安、司法、检察、民政、妇联、团委等有关部门协同,凝聚多部门、多系统合力共同推动家社协同育人,携手守护心理健康。同时与家长保持沟通,对家长们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形成了家共同关心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

进一步引起了相关部门对留守、困境儿童的高度关注。各级关工委通过调研,摸清了留守、困境儿童的现状,引起了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对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的进一步重视。目前,相关部门都分别对留守、单亲、孤儿、家庭贫困、身患残疾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了摸底建档。

进一步加大了对特殊群体青少年的结对帮扶力度。调研走访活动的有效开展,引起了各镇党委、政府对特殊群体青少年的高度重视,加大了结对帮扶帮教的力度。

四、相关方面现状

(一)养育、教育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家庭教育方式不够科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简单粗暴型、过度溺爱型、“望子成龙”型,有的孩子崇拜金钱、浪费财物、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等。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少负面影响,要消除这些影响,亟待学、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虚拟社交、网络游戏等新兴娱乐方式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挑战,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极端行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家长及社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局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呈现多发性、低龄化、阶段性、极端化特征。要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迫切需要了解和把握青少年成长成人成才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更好回应家长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

通过开展专项调研,全县各级关工委要把握家社协同育人的关键环节,精准聚焦心理健康教育等重点任务,引导帮助广大青少年在党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三)校家社协同育人状况

调查发现,一些家庭缺乏教育意识,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条件、素质、知识水平等因素,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甚至有的放任不管;少数老师对学生教育的全面性和个性化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网络、媒体等,过度消费导致学生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以青少年为本,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模式,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家校协同育人的观念还未真正形成。从整体上讲,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家校合作”的共识。就学校而言,学校教学资源不足,老师们的工作任务多,难以充分顾及;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很多家长没有正确理解自己的责任,没有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去,或者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是被动地做好教育工作。

二是校社协同育人的渠道尚未完善。如何有效地挖掘、整合和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是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专门的机构、平台和保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比较少,从而影响了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三是家社协同育人的方式有待改进。有些家长过度地依赖社会培训机构,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儿童的综合发展,更有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管教子女,或是由于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无法给予更好的指导。同时,家庭与社区的协作欠缺,导致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合作模式比较单一。

(二)建议

一是转变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教育有较大的影响,例如网络、媒体等,过度消费导致学生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协同育人系统中,学校、家庭、社会要增强合作育人的信心,厘清责任界限,达成减负共识,提高合作效率。

二是构建“家校社共育”的平台通道。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大平台,可以汇聚合作育人资源,形成全员合作育人大格局,提升联合育人的能力,引导、帮助、支持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全面进步。

三是加强家校社合作办学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双减”的基本目标是解放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要充实学校生活,例如,可以建设科学实验基地、科普场所,配置菜园、厨房、实验室等,满足学生的动手、交流、探究和艺术学习的内在需求,把学和用、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对青少年的负面情绪和行为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真正做到心理健康“未病先防”,让孩子走上快乐的成长道路。(响水县关工委)

编辑 齐超 

16

评论(1)



  • 顾进良

    让孩子走上快乐的成长道路

    11-15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