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自然为师: 苏州高新区青少年奔向快乐田野

“感受劳动之美 争做劳动小达人”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24-12-04 浏览:1203
分享

“我还是第一次来红薯呢,”“你们知道‘红薯’有几种叫法吗?”......11月30日下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四所学校敬恩实小、文正小学、长江小学以及浒墅关中心小学校的同学们在浒墅关经开区(镇)关工委的组织下,来到刚刚获评“全省关工委劳动教育基地”的小丫研学营地,开启快乐的农耕研学之旅。

“哇!”一走进基地,同学们就被基地的风格所震惊,科普教育、萌宠乐园、共享农田、露营垂钓......营地将传统文化与田园艺术相融合,以24节气文化为主题,划分了“春雪·农耕园、夏·亲子馆、秋月·露营地、冬·萌宠园”四大主题区,同学们可以在基地里尽享劳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薯是怎么来的嘛?”开始劳动实践之前,营地首先对同学们进行了课堂知识普及,通过研学团队老师的介绍,同学们才知道,原来红薯是“舶来品”,红薯原产于美洲,1492年哥伦布把它带入欧洲,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公元1593年,在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的福建人陈振龙红薯薯种回到了中国,并在老家福建种植成功,自此,红薯正式成为中华饮食大家族的一员。“以前以为红薯是长在树上的,来劳动居然还能学到历史知识,真是收获满满!”浒墅关中心小学校(9)王茜说道。“学是一门系统课程,所以在劳动实践之前,基地都会安排课程普及,这也是我们‘24节气’农耕体验课程的特色。”基地项目负责人夏伟介绍道。

普及课程过后,进入同学们最为期待的实践环节,带上了小小围裙,个个充满期待,“一会,我负责,你就负责把土往外面......”文正小学五(9)姜思贤同学正在跟同伴商量着合作分工,准备一会“大干一场”,“我们就瞄准‘大个头’,小的不是我们的目标!”姜思贤和小伙伴“信心十足”“蓄势待发”,但“现实”给了姜思贤一个小小的教训,红薯的过程比他想象中难上许多,整整十分钟,红薯藏在地下纹丝不动,小伙伴还在不停往外挖土,姜思贤思考着肯定是方法没有用对,原来小伙伴挖的都是外围的土,姜思贤和小伙伴合作,沿着红薯的根部向下刨,终于一棵结着五个果实的红薯被挖了出来,姜思贤激动不已,和小伙伴互相比耶!

的确,红薯难倒了许多同学,长江小学六(7)班陈汐同学直到最后也没拔出来,“经过这次劳动实践,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一度我都不想拔了,因为太难了,我想放弃!”她显得非常懊恼,但想到农民伯伯每天都需要经历这样的劳作和辛苦,她坦言今后要好好珍惜粮食,因为都是辛苦所得。

收获过后,同学们还要将红薯制作成红薯圆子,这可难不倒长江小学六(8)班杨皛同学,周末她总在家里和妈妈一起做瑞士卷、欧包、蛋挞之类的烘焙,杨皛还喜欢给自己的烘焙作品做出各种创意造型,今天她给自己的红薯圆子捏了个兔子的造型,品尝环节,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作品,原来是准备带回家给妈妈品尝。

“农耕研学只是我们其中一个主题,基地还有包括‘乡村非遗’‘水韵江南’‘乡野精灵’在内的四大主题研学活动。” 据夏伟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小丫研学基地共计开展研学活动186场,参与人数超过13000人,“我们将以获评‘省关工委校外劳动基地’为契机,不断优化研学课程体系,打造亮点突出的农事研学课程,做大做强品牌效应!”(记者 齐超 通讯员 沈洁)

编辑 齐超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