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经验交流 文章详情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8-11-30 浏览:5285
分享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

据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已超过两千万,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缺失,需要加强人文关怀

许多农民千里迢迢进城打工,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转到亲戚朋友家就读,更有甚者干脆把孩子丢在家中让邻居看管。自从离开那天起,孩子的心理就产生严重的失落感,他们回家见不到曾经朝夕相处的父母,就会心灰意冷,这样长久以往,极易让青少年形成孤独心理。据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中焦虑心理的占27.4%,抑郁的占27.6%,易怒的占22.7%,这些孩子大都表现为语言倾向沉默,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某村有一个孩子今年14岁,8岁那年父母一起去宁波打工,把他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照管。自父母走后第二年起这位可爱的孩子变得孤独自闭,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很快下降,直至最后厌学,性情暴躁,常与大人争吵,最后干脆辍学。12岁那年不得已父母把他带到宁波,经医院诊断,孩子患有自闭性人格障碍。据不完全统计,72.3%的留守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针对上述现象,作为农村教育机构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当地政府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帮助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当地政府应建立农民工务工档案,劝导那些收入不错的农民工,主动把孩子带在身边就读。农村党政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帮助那些尚未外出打工的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就业指导,使之在家能安居乐业。

作为教育教学机构,应当以学校为载体,把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研究纳入重要日程。一是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有关部门要组织心理教育专家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学校要开发有关校本课程,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加强心理健康辅导。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农村中小学要指定心理辅导员,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辅导。要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三是要加强素质教育。注重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在人文的关怀中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缺失,需要加强有效监护

留守儿童从小失去家庭的教育与监护,他们离开大人后行为上无拘无束,严重影响了他们良好习惯及人格品质的养成,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根本无法判别是对是错。据调查发现,在200名留守儿童中,爱睡懒觉的占65%,起床不刷牙占71.5%,不吃早饭的占22.7%,不洗衣服的占91.4%。从这组数据看出,他们确实缺少必要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更有甚者,为了多睡一会,竟向爷爷奶奶撒谎说肚子疼,不吃饭,估计快上课时匆匆赶到学校,等到下课时买包方便面充饥。还有一部分学生纠集在一起到某一学生家打游戏,一玩就是半夜,或者干脆夜不归宿。有一所学校的三名学生常有偷窃行为,后经公安部门介入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对他们进行了教育。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缺失状况,亟待解决。

(一)建立政府统筹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采取层级管理。由政府到责任人逐层分片到户,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建立档案,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作定期、定量、定性分析,尤其对一部分留守学困生更应加强管理,一部分留守学生年龄很小,很天真,若能正确引导,他们会积极配合,这一时期就需要责任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二)建立以学校为载体的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模式

有条件的学校,应对留守学生作寄宿式管理,由学校统一安排作息时间,使他们能全天候在教师的监护之下。并由专职教师对留守学生建立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定期与家长联系,或召开学生家长会议,着重解决留守学生在校期间所表现的突出问题。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一个“爱”字,这是他们最想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用自己的情爱来弥补他们缺乏的父母之爱。一代师表霍懋征说过,“父母之爱是血缘本能,天下之理;老师之爱是道义和美德,更加神圣和崇高。”有了爱的基础,他们会配合学校的工作,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就会对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有一种悦纳的感受,同时对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也是一种促进。

三、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缺失体能下降,需要营养科学和体能训练

留守儿童大都和祖辈或亲朋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依然延用着很传统的方式。祖辈们年龄较大、体弱多病,有的甚至患有传染性疾病,无法料理正常生活;有的居住条件较差,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出现一日三餐“饭就馍、馍就饭,一坛酱豆吃一年”的现象。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极有可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抽样调查显示,留守孩子因卫生差导致疾病的占11.6%。

作为教育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和社会实践课程,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在寄宿式学校里要合理搭配学生的膳食,以补充肌体所需的营养,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格。也只有健康的体格和健康的心理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健康意义的学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疗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

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质量下降,需要加强行为训练与习惯培养

目前,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同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此外,受出外打工的家长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影响,留守儿童易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有48%的孩子学习成绩为较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加强行为训练与习惯培养,促使留守儿童学习质量提高。

(一) 培养留守儿童严谨的求学态度

教师要严要求、常督促,做好留守儿童的课堂常规管理工作。培养留守儿童勤思好问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留守儿童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及时鼓励留守儿童主动质疑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留守儿童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培养留守儿童严谨的求学态度。

(二)培养留守儿童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端正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留守儿童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三)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自学习惯

通过研究,我归纳整理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自学习惯的“四法”:1.指导自学法:在留守儿童自学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沿此方向自己探索,从而获得新知。2.操作自学法:让留守儿童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从而获得新知。3.模仿自学法: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同类知识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自学。4.尝试练习自学法: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练习新知。

只要我们努力去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上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这些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也是受用的。当然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缺失,形成原因复杂,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形成合力,不断探索解决的途径,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江苏高邮外国语学校教师 赵桂珠 )

编辑 姚百义


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