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实践与思考
灌南县关工委副主任 刘俊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扩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吸纳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形成大量留守儿童随爷爷奶奶或者寄于亲友家生活,加之天灾人祸形成的孤苦、病残、贫困儿童,已成为新形势下突显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这也是基层关工委面临的亟需实践和思考的新课题。
近10年,灌南县常年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力约20万人左右,其中有部分为夫妻结伴而行,留下约15000名留守儿童,有一千多名孤、残学生,有近3000名贫困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的由于家庭教育、父母爱护缺失,出现了逃学厌学,迷恋网吧、吸烟喝酒,小偷小摸,结伙打架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极易诱发违法犯罪;有的品学兼优,盼望学习,则又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针对这种情况,灌南县关工委为了切实做好困难儿童群体的关爱工作,首先加强关爱组织建设,县建立关工委工作总团,14个乡镇和教育系统组建15个关爱工作分团,基层组织一直延伸到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动员、组织2500多名“五老”参加各级关爱组织,形成强大的工作队伍,健全制度,规范运行。他们采取“五管”齐下,服务到位的方法,使困难儿童群体享受亲情温暖,社会关爱,健康成长。
一是创办隔代教育家长学校。全县238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兴办隔代教育家长学校,举办未成年知识讲座、法制讲座、提高素质教育讲座共1000多期,参加培训的爷爷奶奶6万多人次,帮助爷爷奶奶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
二是帮助县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为残疾学生送温暖。灌南县特殊教育学校原来教学设施陈旧,纪律松弛,曾有学生结伴离校,走上违法道路,引起家长的不安和社会的重视,县关工委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到该校了解情况,筹集资金,按身定制为残疾学生置办60张特殊课桌和凳子、讲台,购买29寸大彩电和音响设备,方便残疾学生学习和丰富教学内容。县关工委主任洪培业亲自将这些教学设备送到特殊学校,还多次到学校看望老师和学生,每逢喜庆节日到学校慰问,使老师和学生精神振奋。现在特殊学校变为环境整洁、校风文明,面貌焕然一新。县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感动地说,老同志工作既细又实,政府没想到的,他们想到了,关爱工作十分到位,值得学习。
三是配合教育部门加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县关工委争取上级和社会支持30万元,扶持县光明实验学校等寄宿制学校,改善食堂和宿舍的设施条件。县关工委组织教育、卫生、工商等部门领导到寄宿制学校视察宿舍、食堂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学生饮食卫生,住的舒适,学习环境优美。大力开展留守学生“代理家长”、孤儿学生“社会爸爸、社会妈妈”活动。全县有二千多名有知识、经济条件较好的“五老”、干部职工当起“代理家长”和“社会爸爸、社会妈妈”,使二千多名留守学生、孤儿学生享受亲情关爱。堆沟港镇四圩村关爱工作团50多名“五老”,义务当好36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实行包吃、包住、包上学、包安全管理,使留守学生在家安心学习,父母在外安心打工。灌南质量技术监督局关工委发起倡议,21名干部职工自愿当起“社会爸爸、社会妈妈”,认养孤儿学生21人,给予孩子们生活上、学习上、思想教育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每逢星期天、节假日都把孩子领回家。21个家庭成了孤儿的快乐新家。
四是落实村组干部、“五老”、学校、亲友监护人四位一体的关心教育,保护留守、孤残学生的社会网络。形成生活、教育、辅导、管理一条龙服务。
新安镇大吴村关工委积极向市、县妇联、民政等部门争取支持、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缤纷冬日”、“七彩暑假”活动,20多名留守儿童在假期到父母集中打工的南京、苏州团聚,父子、母女团聚的欢乐场景十分感人。李集乡关工委配合李集中心小学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组织一百四十多名退休教师和“五老”当校外辅导员,先后对留守儿童中200多名学习较差和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结对辅导,“五老”从生活关心、思想引导入手进行帮助,有的还上学送到校,放学接回家,按时家访、校访,开展谈心活动,辅导作业。二年多来,“五老”的关爱使这些学生健康成长,勤奋学习,进步很快,百分之七十进入优等生行列,有的还当上了班干部。李集乡中心小学被评为连云港市平安学校。长茂镇新盘村关工委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该村总人口2080人,其中外出打工1100人,留守儿童75人,村关工委在村支两委领导下,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动员打工家长、私企和个体经营老板及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捐款捐物,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不因留守而失爱。
五是大力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灌南县关工委十多年来,坚持扶贫助学,他们经过多方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募集扶贫助学款320多万元,为64所贫困学校送去课桌凳10000套和部分教学用具。资助近6000名中小学贫困学子、留守儿童免于失学,130多名贫困生走进了大学殿堂。花园乡莞渎村赵立荣、赵立亮姐弟两勤奋好学,可是一场车祸,使外出打工的母亲一条腿残废,不久,在外打工的父亲又患脑瘤,家庭生活雪上加霜,就在这时,赵立亮考上了大学,县关工委主任洪培业同志亲自上门了解情况,筹集6000元,使赵立亮及时上了大学。第二年赵立荣考上徐州师范大学,洪培业再次到赵立荣家看望安慰,又筹集8000多元,使赵立荣上了大学。汤沟镇连五村王春苗三姐妹父母双亡,上学和生活都遇到极大的困难,镇关工委主任马长松同志和关爱工作团的“五老”们争取多方支持,为他们筹措了3000元资金,解决燃眉之急。县关工委在民政局、教育局、质监局和镇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又先后筹集1万多元资金和6床棉被,帮助她们度过了难关,继续学习。洪培业主任用他获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奖的奖金,为三姐妹买了羽绒服和棉鞋。2006年高考前夕,县关工委特地到灌南高级中学看望王春苗,并送去200元营养费,勉励其迎战高考,王春苗考入连云港师专,二妹王春焕进了扬州商业学校,三妹王春欢被安排到县第四中学读书,经过协调,兴鑫钢铁有限公司等单位为三姐妹共解决了入学费用35000元。2013年,王春苗姐妹三人都愉快走上工作岗位。为了感谢关工委的爷爷奶奶,姐妹三人特地绣了百寿图送县关工委。2007年开始,灌南县关工委通过浙江中烟工业公司、《扬子晚报》社联手举办《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行动,已资助91名高考成绩优异贫困生,资助金额达到455000元,老红军冯化、连云港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李文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张总也慷慨解囊,共捐助200000元,使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县关工委还筹措订报资金近20万元,为全县51所学校孤、残、留守儿童以及贫困学生订阅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周报》1万份。向2245名贫困学子赠送价值110750元的衣物和30床棉被。
灌南县关工委在关爱儿童群体的实践中,除了上述具备规模的大型活动外,许多“五老”根据儿童成长的需要,因地制宜,在家中办起小学生“校外辅导站”、“道德建设法制教育学习班”、“少儿俱乐部”、“家庭图书馆”、“今昔对比图片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事迹照片展”、“和谐专刊”,利用节假日组织带领中小学生参观革命斗争史陈列馆,祭扫烈士墓。这些实事、好事,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像烂漫山花,鲜艳飘香。
通过灌南县关工委做好关爱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实践,引发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大量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和区域经济差距大以及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安置条件不完善造成的。这一情况不能长久下去。因此,建议党和政府制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致富,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城带乡,以城补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贫支持和开发力度,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和地区贫富差距的现象。当前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制定和完善政策,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食、行、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设施和条件,使打工者的子女能在打工地入园、上学,和当地孩子同享教育资源。
二、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天然亲情,这是任何其他人代替不了的。父母之爱的缺失,这是难以弥补的。父母应正确处理把握挣钱和爱护子女的关系。建议双亲家庭,父母留下一方以照顾教育子女,特别是母亲应尽量减少或者不外出,当地政府亦应为留下的父母一方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既能就近挣钱,又能照顾子女。
三、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提倡关爱困难儿童群体,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构筑系统的社会工程,政法、宣传、民政、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等党、政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各司其职,携手协作,形成合力,动员社会各界贡献爱心,鼎力支持,共同营造有利于困难儿童群体的健康、快乐、平等、和谐成长的社会环境,使困难儿童群体同在一个温暖大家庭,同享一片蓝天,同浴阳光雨露。
四、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对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特殊学校给予支持帮助,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对这些学校的老师提供特殊培训,使他们能教、知心、会管、懂生活,成为复合型素质的教师,献身于困难儿童群体的教育事业。
五、尊重困难儿童群体的主题地位,培养树立宣传他们中自立自强,品学兼优的先进典型,鼓励他们自幼树立远大理想,以正义铸魂,用知识炼魄,人穷志不短,身残志不残,养成践行公民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良好品格和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勤奋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六、动员组织更多的“五老”参与关爱下一代工作,特别是退休的党员干部,有政治、时空、知识、社会阅历丰富等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担当起培养教育好下一代的历史责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