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助人为乐 升华自己

发布时间:2015-04-13 浏览:1188
分享

          助 人 为 乐    升 华 自 己

           灌南县关工委副主任 刘俊林

 

 

 走进灌南县城乡校外教育辅导站,那一本本好人好事记载簿,记载着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雷锋、学英模,用“八礼四仪”规范言行的先进事迹,似纯净的心灵流动善良的浪花,像烂漫春花闪烁美丽。

            “我们村的小雷锋”

 12岁的小女孩朱玉芹是县城新东小学4年级学生,放暑假了,她回到家,一天到晚闲不住,帮助父母做家务。一天早饭后,她找同学有事,路过孤寡老人刘奶奶家门口,看见70多岁的刘奶奶腿脚不便走路艰难,她立刻上前扶住刘奶奶,询问刘奶奶怎么了,吃饭了没有,刘奶奶告诉她自己身体不好,已发烧两天,早饭也不想做,小玉芹立刻把刘奶奶搀扶进屋,二话不说,就帮刘奶奶淘米做起早饭。服侍刘奶奶吃完早饭,小玉芹对刘奶奶说﹕“奶奶,现在天气热,你好好休息养病,我每天来帮你做饭,你不要着急,家里有什么事,我来做。”小玉芹回到家里告诉妈妈刘奶奶的情况,表示自己每天要去照顾刘奶奶,母亲见女儿会关心人了,很高兴地同意了。自此,小玉芹无论高温炎热,不管刮风下雨,一日三餐,她都准时到刘奶奶家帮忙做饭、烧菜。抽空帮助刘奶奶提水、扫地、洗衣服,使刘奶奶家里整洁卫生。刘奶奶寂寞了,小玉芹就讲故事给刘奶奶听,逗老人家欢笑。刘奶奶逢人便夸奖小玉芹懂事心肠好,还到小玉芹家道谢,说小玉芹妈妈生了个好闺女,帮她过了个舒心夏天。小玉芹帮助刘奶奶的事迹在村里传开了,邻里高兴地说﹕“小玉芹是我们村里的小雷锋。”

              “小小义务服务队”

 中秋节快到了,李集中心小学关工委主任张义成把“雷锋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召集到一起,商议开展一次有意义的队日活动,天昊和春瑶他们几个同学建议,把暑假家长给买冰棒攒下来的钱,买些礼物到敬老院慰问“五保”老人,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天昊等同学的建议得到少先队员们的积极响应,全中队50人很快凑了560元,买了月饼等30份礼品到敬老院慰问30位老人,少先队员们受到敬老院工作人员和“五保”老人的热情欢迎。

 少先队员们分成四个小组,一组帮助打扫室内外卫生,二组为老爷爷洗脚,修剪脚趾甲,三组给老奶奶洗头,修剪手指甲,三组掸床叠被,整理桌凳,四组提水浇灌花木。春瑶和小姐妹们烧好热水,扶住老奶奶在椅子上坐稳,端来热水,用毛巾先沾点水轻轻地在老奶奶头上擦洗,问道水温冷热,根据老奶奶要求调好水温,一遍遍把老奶奶头发洗干净,梳理整齐,又慢条斯理,小心翼翼地帮老奶奶修剪好指甲、打磨光滑。老奶奶都夸小姐妹们会做事,真的很舒服。

 在紧张愉快的劳动中,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大家回过头来互相检查一下,宿舍、办公室、食堂、院子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门窗桌凳擦得窗明几净,被褥枕头叠放整洁,经过浇水的花草林木娇艳滴翠。

 “雷锋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到敬老院孝敬老人,已经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不但得到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的夸奖,还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赞许,称赞他们是支小小义务服务队。

              拾金不昧好少年

 金钱,在特定环境下是检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人格情操的试金石。因此“拾金不昧”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推崇为传统美德。在堆沟港镇五队中学和五队中心小学就连续出现两个拾金不昧的美德少年,被当地群众传为美谈。

 五队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王红正和同学走在路上,王红正突然发现路旁有一只鼓鼓的钱包,就捡了起来,对同学说﹕“看样子钱包里有不少钱,我们不能动,现在也找不到失主,一起送到学校交个老师。”同学说好,认为交给学校,让老师发动全体同学找失主,一定能尽快让失主领回钱包,以免失主焦急。学校收到钱包后,校长在学生集会上表扬了王红正同学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并且要求全体同学回去宣传,寻找失主。浦三村一位农民正为上街买农药化肥把钱包丢了焦愁,听说五队中学学生捡到了,喜出望外,到学校千道万谢,认领了钱包。

 要说五队中学王红正拾金不昧,还能知道姓名,五队中心小学发生的一起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直至现在也不知拾金不昧少年的姓名。拾金不昧已经高尚,隐姓埋名者,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一天,五队村农民老王赶集买东西,等到了集上买好东西付钱时,口袋里却空空,焦急万分,这900元钱是他连聚带借才凑够的农本啊。老王怀疑是走在路上掏烟弄丢了,便抱着有当无的心情回到路上找一找。一个站在路旁的十一、二岁少年见老王在路上东瞧西望找东西,走上前问道﹕“伯伯找什么?”老王说900元钱丢了。少年说我捡到了,正在等你来拿。老王从少年手里接过钱,一数,正是自己丢的900元钱,他还来不及说声感谢的话,少年已经跑了,老王追到五队中心小学门口,少年已经不见踪影。老王无奈只好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学校,感谢拾金不昧的“无名”好少年,感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培养好。

                                                                                                                                                         2014年9月25日

 

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