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续 梦 想 收 获 快 乐
延 续 梦 想 收 获 快 乐
陶都小学退休教师 李勤芬
十年前,我告别了三尺讲台,离开了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走进退休教师之家,老教师们关心下一代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我。我家住在丁蜀镇汤渡何家村画溪河畔的两间二层小楼里。如今儿女们都各自成家,孙辈们进了中学、大学,我自行安排的时间也多了。村上一些孩子的家长对我十分尊敬、信赖,他们都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照管和辅导孩子。我把办家庭辅导站的想法与老伴商量,老伴欣然答应、满口支持。从2005年起,我在担任社区关工辅导员的同时,也在家里办起了家庭辅导站,这一办已近十年了。十年间,经我辅导的学生有30余人。他们有的还在校学习,有的已经就业。这期间,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听到了家长们的真诚感谢,也从中收获着无限的快乐。我曾先后两次获得宜兴市“优秀家庭辅导站”称号,2012年还被评为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领导的认可给了我更大的动力。
在办站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因人施教,授之以渔。每个周日上午8~10时为辅导时间,目前辅导的5位学生均是陶都小学高年级的,其中3位是外籍户口,辅导内容主要有阅读与写作、学习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常识。我根据同年级教学内容,为学生购买资料,然后精心备课,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写简单的记叙文,教他们写人、记事、状物的写作规律和方法,还经常带他们外出实地观察后指导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在辅导中,我对孩子们学习上帮扶、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给孩子们免费提供学习用品、茶水、点心,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渐渐地,孩子们都喜欢我为他们辅导,和他们一起活动,共同分享快乐。一位家长说:“我们花钱也请不到像您这样的好老师。”我听了心里感到很欣慰。
2011年暑假,被汤渡小学列为“四帮一”对象的四年级学生宋元成由他奶奶带着登门求教。该生父母离异,孩子原来跟着父亲生活,但其父几年前又在无锡组建了新的家庭并生有一女,孩子只能与年迈体弱的奶奶一起生活。一股同情感油然而生。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力帮助他。我多次到学校走访,与班主任联系,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共商帮辅办法。两年中,我辅导他写记叙文20多篇,文章阅读训练40多篇,逐渐纠正了他书写马虎的毛病,并在行为习惯上指点他、生活上关心他。镇和社区关工委组织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我也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在活动中融入集体、接受熏陶、增长知识。渐渐地,他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由原来学校的“四帮一”对象一跃成为品学兼优生。2013年小升初,以总分274.5的成绩录取了陶都中学。当看到小宋的录取通知书时,又引发了我新的思考:孩子进入中学后应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能生活在其母亲身边,对他的教育成长会更有利。我将这一想法与其母商量,并与其探讨利弊关系。其母虽同意了,但又担心孩子的抚养费无法着落,我立即与孩子在无锡的父亲联系。连续数天,我都在为此奔波,反复劝说沟通。老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抱怨道:“你管得也太多了吧,自己身体又不好,何必这么操劳呢!”我动情地对老伴说:“我心里放不下这个孩子,要帮他完成这件事,你就理解理解我吧!”老伴看到我这么认真执着,再也没说什么。在我的努力下,其父母终于同意这么做,并由其父亲每月提供抚养费1000元。就这样,2013年7月的一天,一份由我起草的“委托协议书”在我家诞生了。在“中保人”一栏上,我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后来,孩子母亲告诉我,抚养费得到了落实。还兴奋地说,孩子懂事多了,学习还不错。听到这些消息,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实践使我认识到,家庭辅导站是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载体,更是老教师发挥余热的平台。我将继续努力办好家庭辅导站,从中延续教师梦想,收获成功和快乐。
来自《宜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简讯》2014年第10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