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伟:白头唯有赤心存
1992年我担任昆山市关工委副主任,1998年担任市关工委主任,2008年至今,任名誉主任。不管担任什么职务,我在此岗位二十年如一日,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中,我主持并编写了有关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优越性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家庭教育等24部书稿,计300余万字,印刷6万余册,成为我市青少年的课外读物和乡土地情书。每出一本书,我都亲自发动,亲自调研,亲自撰稿。
我们还精心组织了七次大型图片展。每次兴办大型图片展,我都亲自下乡下厂进单位调查研究,采访当事人,收集第一手资料,使材料真实、可信、生动。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我跑遍了二十个乡镇,召开了百余人次参加的各种座谈会。为了充分揭露日寇在昆大屠杀的罪行,我两次深入重灾区锦溪镇马援庄村采访当地年长的幸存者、被害者家属及村干部二十多人次,把采访现场变成控诉日寇罪行的会场,还请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在全市播放。接着,我又与有关部门在该村修建了“马援庄村遇难同胞纪念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广大市民和青少年能经常接受生动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1996年,我们举办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展,引起省关工委的高度重视,储江同志亲率五位副主任及秘书长前来视察,给我们极大的鼓励。
老同志的经历是一部书,是一种难得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我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青少年现身说法,就是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为党和祖国奉献一辈子的人讲奉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和鼓动力。我自己参与报告一百多场,听众超过5万人次。我还组织“五老”千余人的报告团,每次编写不同的内容,进行主题教育,累计进行千余场报告,听众百余万人次。在展览、演讲、看录象的基础上,我市关工委又组织青少年进行征文、演讲比赛,开展“五个一”工程,把思想道德教育引向深入,对青少年的教育形成为自觉的行动。
在加强青少年教育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带头并发动社会各界和“五老”帮助失学、失足、失业、失意、失爱的青少年等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全市总计达一万余人次,捐助贫困学生超过三百万元。例如,在我倡导下,市关工委每年都对一百名贫困的民工子弟扶助学杂费,七年来累计有35万元。我本人带头捐款1万余元(包括各种捐款已达六万余元)。2008年,“五老”特困户、网吧义务监督员严炳根的两个女儿都死于尿毒症。如今儿子严素根又患上此病,每周需做三次血透,病情日益加重,唯一办法是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这样一笔天文数字的医药费,严家无法承担。在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敏生、苏州市关工委主任周彩宝同志的关怀下,我在昆山市关工委系统发出“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的倡议书,我自己带头捐款5000元,又亲自跑市民政局、红十字会、张浦镇党委,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包括民主党派人士,恳求他们伸出援手,经过一年多努力,总计收到善款19万元。小严终于在苏州一院等待二年后,于2010年10月找到了肾源,经医院精心手术成功配对,现已康复出院。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市传为佳话。
帮助教育特殊青少年走上正路,是一件艰巨复杂细致的工作。如陆家镇孤儿范佳斌,由于父母过早病故,亲眷又不肯收留,一度浪迹社会,受到一些有不良行为的青年诱惑,走向犯罪的边缘,曾被派出所多次传讯。在我的关心下,该镇三任关工委主任延续九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除生活保障外,先安排他到邻镇一所中学就读,远离原来的一群哥儿们,思想上得到转化,学业上也有了进步,最后终于考取南通纺织职业学院。为了使学院对小范能有特殊的关怀,我同江思渤同志与该镇关工委主任专程到南通市,通过该市关工委领导的牵线,与学院院长、系主任进行面对面的介绍。院方反映,小范近期有夜不归宿的情况,据调查是在一家歌舞厅打工,他想自己挣钱以减少对陆家镇的依赖。经当面教育,镇关工委主任杨鹤鸣承诺,你的生活费不成问题,但不要到这种场所去,以免受不良影响。小范接受了批评,院方则更加重视对小范的个别教育与关怀。小范毕业后又转入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深造。现在已在上海一家日资企业上班。该镇群众反映:“没有关工委老同志的关怀,小范哪有今天的新生”!
多年来,我和市关工委的同志们一起,做了一些工作,受到了领导和组织的高度评价。现任江苏省副省长、时任昆山市委书记张卫国同志,在一次常委会上听取我的工作汇报后说:“市关工委的工作很有成绩,他们是我市各部门中值得骄傲的一个部门,是昆山的一枝花”。现任南京市市长、时任昆山市委书记季建业同志曾在全市机关干部大会上,号召全体干部要向关工委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那种敬业精神、奉献精神。2005年,在全市开展党员先进性学习时,市委只评选开发区党工委和我市关工委为先进集体,并让我在全市8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上介绍“千余名老党员的精神在闪光”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还刊登了我的“白头唯有赤心存”的文章。我市关工委分别于2000年和2005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个人也被评为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2003年,我在一次陪同客人参观时,不幸右腿摔伤,伤愈后仍一瘸一拐坚持上班。2009年,我又被诊断患有直肠癌,三个月中经历了三次手术,我能坦然面对,心情乐观,出院不久,我又抱病奉献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那种“愤而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奉献精神。
(昆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