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五老事迹 文章详情

蒋堂上:乐为特困儿童献爱心

发布时间:2014-04-30 浏览:1070
分享

蒋堂上,男,今年76岁。原是盐城市盐都区秦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1993年退下来,担任了镇关工委主任至今。近20年来,他带领全家祖孙三代,结对资助贫困学生50多人,金额8万多元。在他影响和带动下,全镇“五老”重点结对长期助学330对,一次性资助600余人,累计金额达65万元。当地人们亲切地称他家为“助学之家”, 获得2002年度盐城市盐都区“十佳文明新事”奖。他本人先后被省、市、区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05年又受到中央文明委和中国关工委的表彰。

“815”电话真够忙

秦南镇的青少年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有难事找关工委蒋爷爷,拨打“815”。蒋堂上平时走村串户,了解需要救助的孤弃儿情况,发现需要帮助的人,便将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留下,以便及时联系。“815”是蒋堂上的家庭电话号码最后3位数,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蒋爷爷的关爱热线”电话。

“815”关爱热线电话还真够忙的。2005年8月底的一天,蒋堂上接到千秋村女孩成玲玲的电话,她是弃婴,11岁读到小学四年级时,养母病故,养父下肢残疾,养祖母年迈,均丧失劳动能力,小成因家庭贫困辍学在家。蒋堂上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走访,决定把小成列为自己的救助对象,除了资助小成正常就读的全部学杂费外,逢年过节还买一些衣服和食品送到她家,让她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蒋堂上忙碌了一天,刚要上床准备休息,“815”关爱热线电话又响了。关陈村关工委主任侍立信反映,他们村16岁女孩孙悦,在镇上诚信初中读书,父母突然因病双亡,无钱去上学。蒋堂上一夜未睡好觉。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关陈村,向小孙详细了解情况后,带着小孙去找校长商议解决办法。蒋堂上表示,每年资助小孙300元钱,从初一读到初三年级,一共900元。校方同意免去学杂费,并给予适当的伙食费补助。小孙终于安下心来和其他同学一样地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2009年8月底,蒋堂上从电话中得知,虹园居委会有个名叫周佳方的高中学生,考上了南京一所大学,可他父亲身患癌症,无钱供他上学,一家人愁眉不展,急得团团转。蒋堂上当时手头没钱,他去找镇邮政局离休干部张正清商量,张正清当场给了小周3000元,让他先去南京报名入学,以后有困难继续支持。小周一家人感激不尽。

一次,蒋堂上得知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上学路远,却不能住校读书,为了解决这些孩子住宿的难题,尽管自己住房并不宽裕,硬是腾出一间房子,搭起上下双人木床,让路远的家庭贫困学生住宿,不收房租、水电费,还免费供应茶水。十多年来,先后有13批、40多名学生住过,学生称之为“爱心小屋”。

甘为就业当“红娘”

这几年,有青工下岗,有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更多的是回乡高、初中毕业生,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东游西荡,很容易走上邪路。看到这些情况,蒋堂上非常着急,他亲自到虹桥居委会调查,和居委会干部一起,对在家待业的70多名青年逐一登门访问,找青年本人和家长做工作,帮助这些青年自主就业。美满村待业青年季守雨,懂点厨艺,蒋堂上帮他借了1万元,开了个小饭店,生意很好。富康村待业女青年韦娜,会计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蒋堂上多次与红星电容器厂协商,安排她进厂做工。几年来,他先后共帮助30多名待业青年就了业。

对失足青少年,蒋堂上也同样关心。每年春节前,他都以镇关工委名义,向正在服刑的青少年发一封感召信,把温暖送进“铁窗”内。服刑青年小韦,收到镇关工委感召信后,非常感动,说家乡领导没有忘记他,表示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刑释青年小杨,因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情绪一度低落。蒋堂上亲自登门做小杨和他父母的工作,又与当地居委会干部一起,几次去小杨原工作单位镇粮管所协商,终于得到上级粮食部门同意,让小杨仍回粮管所做临时合同工。由于小杨认真悔改表现好,已多次受到粮管所领导的表扬。

一家三代助学情

蒋堂上关爱特困儿是长期的,也是尽心尽力的。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家三代11人,人人都为扶困助学献爱心。妻子李金淦,是镇供销社退休职工,她为了挣钱助学,自己到饭店、食堂接运泔水养猪。有人说:“镇长奶奶,你不缺吃,不少穿,养猪又脏又累,何必有福不享自找苦吃呢!”她却笑笑说:“我养猪不为财,为的是培育下一代。”她每年都养两三头猪,已拿出养猪收入700多元扶贫助学。1999年夏天,李金淦听说关陈村有个小学毕业生曹福章,品学兼优,因父亲遭雷击死去,家中经济十分困难,母亲无力供他读初中,他哭得像个泪人。李金淦一听动了同情心,马上让蒋堂上陪她一起,步行20余华里,来到小曹家,首先说服了小曹的母亲,同意让小曹读初中,接着将带去的500元助学款,亲手交给了小曹的母亲,小曹母子俩当场激动得热泪直流。后来,小曹母亲逢人便说,蒋爹爹蒋奶奶是她家的大恩人。

蒋堂上的三个儿子、三个媳妇、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虽然不与他住在一起,但助贫济困的爱心是一样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家人先后扶困助学已超过8万元。在中国建设银行盐城支行工作的大儿子蒋曙东,以父母为榜样,每年资助一、二名贫困生,5年来从未间断。二媳妇于盐美,每年拿出200元资助贫困生。三儿子蒋跃东,原在秦南镇党委工作,资助一名特困生,后来他工作调离秦南镇,仍继续资助这名特困生。小孙子蒋瑞楠和孙女蒋玉真,将过春节的压岁钱400元拿出来交给父母资助贫困生。大孙子蒋瑞林在盐城读高中,将平时节省的零花钱,先后拿出500元捐献给特困生,现在上大学了,仍然不忘献爱心。他说:“祖辈、父辈的爱心接力棒,我们要永远传下去,让真情洒满人间。”

为了和受助特困儿加强联系,建立感情,蒋堂上和妻子商量,从1998年起,10多年来,每年春节前,蒋堂上夫妇都在家中张罗一桌“爱心团圆饭”,约请受资助的特困生来他家吃团圆饭。2010年春节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读书的10多名大、中专学生,都是家境贫困或失去亲人的特困生,聚到蒋堂上家,汇报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再给每人一份压岁钱。这已成了蒋堂上的惯例。               

(徐文彬)

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