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春蚕丝未尽,执着为后人
她已古稀,且身患4种癌症,但并没有被击垮。如今她还在顽强地和癌病斗争着,以坚韧的毅力忘我地工作着,续写出生命的奇迹;以博大的情怀温暖着下一代,其精神令人感动。她就是宿迁市宿豫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建华。
陈建华始终抱着这样的宗旨:“共产党员,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干工作,因为工作是我生命的支柱,不能为党工作,为下一代造福,生命延续还有什么意义?”作为烈士子女,陈建华血液中流淌着父亲那种不屈不挠、坚毅刚强的性格。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干革命是一辈子的事,人退休,理想、信念决不能退休。活着干,死了算。”而她执着关心下一代的敬业精神,尤其令人钦佩。
为了下一代,她不顾癌病缠身,始终保持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1939年出生的陈建华,退休后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多年如一日。
2003年,陈建华被查出胃癌,胃被切除五分之四,医嘱卧床休息一年,领导照顾其病情,要她安心休养,为减轻其压力,把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调整为委员。她认为委员也是职,有职就有责。出院不久,她就边吃药边化疗边上班。不幸又一次降临到她的身上,在一次为孤儿过年辞行资途中因雨雪路滑而摔倒,股骨头遭粉碎性骨折,躺在医院病床上不能动弹,还打电话联系工作,医生无奈地说:“我们很少见到像你这样的不要命工作的。”领导也要她安心治疗,可病情刚有好转,她又拄着拐杖继续到关工委工作。其后,舌头、直肠、结肠几种癌症相继袭来,可她坦然面对,精神不倒,依旧废寝忘食扑在关工委工作上。2009年10月,她查出舌癌后,瞒着领导和家人去到陆集点上搞德育教育试点,直到完成任务才到省口腔医院做根治手术。开刀前一天,她在病床上,还和四个乡镇电话联系工作。她下了手术台不久便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为失足青年小朱,刚出狱的他请陈建华帮忙解决工作问题。
尽管麻药效力刚过,被切掉三分之一舌头的陈建华还是尽量提高声音,努力清晰吐字,答应帮其找工作,不让对方听出自己正处于不适状态。出院回到家第三天,陈建华便只身打的前往一家玻璃厂,帮其安排了工作。有人问她“你大病临头不怕死,还为孩子们操心,为什么?”她笑着说:“为下一代成长奔忙,是治病的最有效良方;为青少年帮困解难,活着才有价值。”
教育下一代,她不怕吃苦受累,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工作热情
“陈建华工作起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一天到晚有忙不完的事。恨不得一天24小时变成48小时,只要有工作,一直不吃饭也无所谓。”她的一位多年同事说,“能夜里两点钟爬起来打电话给我,讨论工作的事。她的癌症完全是累出来的。”为了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她每年组织“五老”宣讲团,亲自带队,亲自宣讲,下乡村、进工厂、去学校,一下去就是一、两个月,不顾有病,不顾疲劳,不顾炎热和寒冷,每年宣讲6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数万人次。为了加强对高、初中生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孩子和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陈建华每年四处奔忙,联系培训单位,动员“五老”参与,帮助有困难的减免费用,上门做不想让孩子参加培训的家长思想说服工作,亲自为培训班讲法制课,常常几十天不回家。多年来,在她的组织帮助下,有4万多青年接受了培训,并在外地或本地就了业。
陈建华为了让孤残困儿童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连续10多年,她组织孤残困儿童集体欢度春节,吃年夜饭,发压岁钱。为此,她拖着疲弱而疲惫的身躯,迈着艰难的脚步,顶风雪,冒严寒,一家一家地找,向有关领导汇报,请有关单位支持,伸出援助之手,凑够了资金,又把全区近百名孤残困儿童代表接来,与区四套班子、区关工委领导一起过年。
关心下一代,她不怕困难挫折,始终保持那么一份无私真情
关爱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中的困难孩子,是陈建华始终坚持的一项工作。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她到处奔波,筹集资金,不怕跑断腿,磨破嘴,不怕坐冷板凳,不怕看冷脸色,有种顽强的钉子精神。在她担任县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期间,为了搬迁幼儿园筹措资金,仅宿迁化肥厂她就去了很多趟,大热天衣服全湿透了,脚疼腿肿,厂长深受感动:“陈主任,您真行,我保证给你六万块钱。”腊月三十,北风阵阵,寒气逼人,可陈建华还到县东北角的侍岭乡筹款。乡长惊呆了:“陈主任,这个时候你不在家过年,还为孩子的事奔波?”乡长要她吃点东西,暖暖身子再走,陈建华摆摆手:“饭我不吃了,可钱你得帮帮我。”“行,就凭你这精神……”就这样,陈建华和同事们从各单位和部门筹集了185万元。
陈建华认领孤儿韩舟、家庭困难的丁娟为孙女,双肢残疾张坡为儿子;来龙镇孤儿葛梅,10多岁还未上学,陈建华了解情况后,当天就带她到中心小学联系读书,还替她缴了学杂费。葛梅毕业后,陈建华又帮她联系工作。如今,葛梅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还经常和丈夫一起来看望陈建华。多年来,陈建华与10多名孤残困留守儿童认亲,做他们的“代理家长”,直接资助的孩子有100多个。身体力行之余,陈建华还动员党政机关的领导、企业家、离退休干部与孤儿结对认亲。癌病来袭后,陈建华更加争分夺秒,夜里都在想还有什么事没做。孤残困青少年学习、生活状况,一直是她心中永远的牵挂。几年前丈夫不幸病逝。领导要她在家好好休息,调整一下情绪,可她含泪把丈夫安葬后,很快又为全区孤弃儿落实“八免一卡通”、“红恤班”40名孤儿上学募集捐款。2010年募集资金高达25万元,2011年又募资金达20多万元,用她无私的爱帮助这些困难群体中的孩子们。
(姬智、孙军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