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川:“留守”孩子的第二个“家”
镇江市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关工委委员、57岁的吴金川同志,虽然早已离开教育岗位,但长期的教师生涯,使他对孩子们怀有一份特殊的情结和爱心。2004年春季,吴金川同志拿出夫妻俩和女儿的多年积蓄,加之向亲友和开发商借贷,投资28万多元,在荣炳中心小学对面购置了一、三层两套共312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于下半年开始招收本镇读小学的“留守”孩子,每期招25-30名,为他们提供住宿、伙食、课外辅导和生活管理等服务。7年来,先后招收辅导小学“留守”孩子14期416人次。由于吴金川夫妇全身心的关爱“留守”孩子,他的全托式校外辅导站受到了孩子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扬,得到了“留守”孩子们的衷心喜爱,被孩子们称为自己的第二个“家”。
吴金川同志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对两套商品房进行了装修布置,配齐了教学和生活用品。他把一楼安排为辅导教室、餐厅和厨房。三楼安排为电视室和男、女生宿舍。购置了35套课桌凳和32张床,床上用品做到每人两垫、两盖、两条床单、两只枕头套;添置了篮球、羽毛球、象棋、跳棋、军棋、皮筋、跳绳等多种文体活动器材。辅导站的合理安排和硬件配置,既为孩子们营造了安静、优雅、整洁的校外生活环境,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吴金川同志有一颗善良的心,非常理解打工家长们的艰辛。他说,我把他们的孩子接收下来,既要让他们在外打工放心,又不能增加他们的负担。他每月每人收费250元,其中伙食费每月每人不少于220元,加之水、电、煤气、洗衣粉、学习辅导资料、文体活动器材等费用,所剩很少,几乎是义务办班。不少家长来看望孩子时,看到吴金川夫妇这么辛苦,又是辅导功课,又是烧饭洗衣,建议他适当提高些收费标准,他却一直不以为然。遇有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他就少收他们的费用。曾有两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一学期只交了400元钱。
吴金川同志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孙儿孙女,生活上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时时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一日三餐合理营养搭配,提供可口的饭菜。他坚持每天自己上街买菜,精心挑选,不新鲜的菜再便宜也不买,以保证蔬菜质量。他很重视学生的个人卫生,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学生免费洗澡,他爱人吴兰华不仅每天为学生做饭烧菜,还三天两头为学生洗衣服、洗被褥。哪个学生病了,夫妇俩帮学生求医购药,给吃病号饭。吴金川夫妇每晚都要起来2-3次,观察学生的睡眠状况,哪个学生把被子蹬了,他们都会帮孩子掖好被子,凡是家长能做的,他们都做到了。不少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来看望孩子时,都说吴老师这里比家里还好。
“留守”孩子相当一部分成绩较差,这是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家庭辅导和教育管理造成的。吴金川同志是个初中教学的多面手,语文、数学、物理、英语样样拿得起来。他凭多年辅导差生的感悟和经验,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精心研究小学3年级以上各种教材,细心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启发式辅导、面对面释疑的办法,耐心引导,循序渐进,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7年来,经吴金川同志辅导的416名学生中,有138名学生被学校评为“三好生”和优秀生。85%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达到了中上等水平。
吴金川同志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辅导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他每周选择1个主题,采取讲英雄人物故事、朗诵优秀古典诗词、读报讲报、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精品”意识,养成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勤劳俭朴、助人为乐、尊老敬老、拾金不昧的品格。他手把手地教学生叠被子,洗手帕,刷鞋子,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为锻炼学习的自主管理能力,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选举了班长、课代表、学习组长、宿舍室长,许多事情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每天课外作业完成后,学生们都自主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每逢重大节日,他都让学生们自己组织文艺表演。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学生们自己准备节目,选举评委,推荐主持人;自己布置会场,搬排桌凳;30名“留守”孩子人人上台,表演了合唱、舞蹈、讲故事、朗诵等十几个节目,小评委评出了前6名,并发了奖。由于吴金川同志的言传身教,住在辅导站的学生基本不吃零食,同学之间不闹矛盾,亲如一家,遵守纪律,举止文明。
7年来,吴金川同志的善举和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热情支持。他先后被省、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获得丹徒区和镇江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提名奖。2008年6月18日-19日中央电视台7频道报道了他的优秀事迹。2009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他的好做法。面对荣誉,吴金川同志谦虚地说:“我做得还不够,今后还要继续努力,把善事做善,好事做好,把全托式校外辅导站越办越好,让‘留守’孩子永远记住这个‘家’”。
(姚瑞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