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孙以智:全身心献给“红领巾事业”

发布时间:2014-04-24 浏览:1096
分享

今年75岁的孙以智老人,一辈子和“红领巾”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孙以智应邀来到首都北京,接受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颁发的“全国少先队十佳志愿辅导员”奖牌,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她在发言中说:今天,我能站在红领巾事业的最高领奖台上,非常激动。作为一名革命烈士的后代,一名老共产党员,我要将毕生精力献给红领巾事业,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终身志愿辅导员。

孙以智同志是第一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革命烈士孙津川的亲侄女。伯父的英勇献身精神和红色家庭的教育在孙以智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从小就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是个坚强的女性,曾反复向她讲述伯父的革命故事:周恩来领导上海武装起义时,孙津川也是领导者之一,伯父和周恩来在一起办公。大革命失败后,孙奶奶和周恩来、邓颖超曾化装成母子一家人掩护他们从上海前往武汉……伯父被捕后,孙奶奶最后一次探监,伯父将吃剩一半的梨子在梨皮上刻了一颗五角星递给母亲,表示“母子分离”,表达了为革命献身的决心。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了,一大早孙奶奶就牵着时年13岁的孙女孙以智的小手来到大街上,看着一队队进城的解放军战士威武的阵容,孙奶奶流着泪说:“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津川的事业胜利了……”。

1949年11月,中国少年先锋队刚建立不久,孙以智成为南京市首批少先队员,并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孙以智认为,这其中也有伯父的鲜血,因此对红领巾倍加珍惜。“我们是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是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她说:每当唱起少先队队歌时,就心情激动,浑身充满力量。

自此,孙以智就和红领巾结下了不解之缘,为红领巾事业奉献出毕生心血。

1980年,改革开放的号角早已吹响,神州大地一片生机。这年春天,她应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当时叫工农小学)聘请,成为该校的红领巾校外辅导员。这时,孙以智还是一名在职法官——雨花台区法院民事庭庭长。尽管工作很忙,她始终如一地将红领巾事业当作自己的份内事。

她协助学校建立了第一支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红领巾中队——孙津川中队。她帮助学校建立了“创烈士中队”的一整套机制和制度:每届烈士中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由班级申请,由区团委、市少工委命名、授旗,学生毕业后再将队旗传授给下一届。她开动脑筋,充分利用雨花台这块红色资源,对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雨花台是十万先烈献身、安息的革命圣地,有极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是教育少先队员的最好教材。80年代初,区实验小学向全省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每人捐献一分钱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建立“红领巾广场”,作为少先队队日活动的场所。继后,学校又在陵园里开辟和命名了“红领巾路”,“红领巾苗圃”。每年清明节以及烈士诞生日、殉难日,孙以智总是戴上红领巾,和少年队员们一起开展队日活动。她带领孩子们祭扫烈士墓,描红烈士碑文,献上由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栽下小松树,并且对着墓碑许下“我和小松树一起成长”的心愿。近年来,她还协助学校组织“孙津川中队”的队员到雨花台烈士事迹陈列馆当小讲解员。2005年清明节,胡锦涛同志的夫人来馆参观时听了孩子们的讲解,很激动地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红色教育让孩子们的心里从小就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志气和朝气。红色教育如今已经成为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品牌。一花引来百花开,在孙以智同志的倡导下,学校先后建立了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邓中夏中队、卢志英中队、郭纲琳中队、何葆珍中队和雷锋中队等12支英雄中队,其中“孙津川中队”等6支红领巾中队被评为“全国百佳中队”,“全国特色中队”“江苏省英雄中队”。9支红领巾小队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队”,“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学校先后有35名学生分别获得“全国万名好少年”,“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南京好市民”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获得了“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人生易老天难老。1991年,孙以智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退休后,她更是将全部余热献给红领巾事业。她首创的“孙津川中队”至今已传递了12届。2005年是孙津川烈士诞辰110周年,在她的建议和策划下,学校大队部和第10届“孙津川中队”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队日活动,学校请来第一届“孙津川中队”队员、现南京工业大学教师张缓昱同志以及历届中队辅导员,请他们和现在的中队队员们座谈学烈士的心得体会。“老队员”的现身说法和历届辅导员的生动回忆使在场的孩子们深受教育。

孙以智从事红领巾事业30多年,和孩子们打了半辈子交道。作为一名退休法律工作者,她深深懂得“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08年,她通过400多份问卷调查后,向雨花台区关工委建议成立“红领巾少年法学院”,区关工委经过多方磋商和论证后,采纳了她的“金点子”。2008年10月,“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挂牌成立,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首批300名学员开始接受系统的法律基本知识教育。两年多来,“少年法学院”这棵幼苗茁壮成长,办学规模已扩大到4所学校1500名学员,受到了学校的欢迎、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肯定。南京市关工委领导认为,这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有益尝试”。

孙以智“退而不休”,现任区少年法学院副院长,区法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区实验小学校外辅导员,仍然很忙。但她认为:“为红领巾事业而忙,精神上充实饱满,人也乐在其中。”

                                                                                            (谢家宝)

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