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孙善德:甘献余热不言悔

发布时间:2014-04-24 浏览:947
分享

“七十就职关工委,当了主任多跑腿。风来雨去送关爱,甘献余热不后悔。”这是老孙写的一首自勉诗。他还说,宁叫我老孙跑断腿,也不让一个孩子走错路,不让一个孩子没路走。这就是我做好关工委主任的决心和追求的目标。

老孙,就是金湖县银集镇关工委主任孙善德。2006年担任这个职务后,他就把余热献给了孩子们。

行程万里跑调研

老孙和关工委成员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关工委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的群众性工作组织,要想做好关心教育青少年工作,只能靠迈开双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明确工作思路,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更有针对性。”老孙当上关工委主任不久,就组织人员深入镇直各单位、村(居)、学校、户进行了7个专题调查,即:“五老”人员调查、中小学生情况调查、青少年九种不良行为的调查、“三失”青年表现的调查、留守儿童的调查,特困生、孤残疾儿的调查。几年来,老孙跑了11个村、两个居委会,81个联组,3所中小学校,最多的村去了27次,最少的也有12次,都是骑自行车或步行,全年行程14580多里,走访了106名特困生、残疾特困生和特困残疾人子女,调查了21名在校问题生和3名失足青年。有一回,年届70的老孙去复兴村调查留守儿童和特困生时遇到大雨,道路泥泞不堪,他就扛着自行车走了7里多路赶到团结村何会计家。何会计一看,说:“你累得这样,真是不要老命了。”

满腔热情办实事

关心下一代,要满腔热情地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一片爱心。老孙把为青少年办实事放在第一位。几年来,他都在年初把本年度要做的实事一一列出,逐步实施。为建好天堂村校外辅导站,他跑了21趟,为全县现场观摩会提供了样板;为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他带领“五老”宣讲246场次;为帮助无业青年就业,他组织办好专题培训班,五年安排就业176人;为帮扶留守儿童,他组织517名“五老”与412名留守儿童结对。

银集镇有13名社会无业青年,他们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怕苦怕累,流浪在社会上,造成很坏影响。孙老他们主动找了有关村党支部负责人,与每一个无业青年和他们的家长谈话,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想干什么工作;还找了镇劳动服务所,按苏州市和浙江省的招工要求,为他们办了专业技能培训班,使13名无业青年都找到了就业岗位。

刘坝村、永祥村、新胜村各有1名儿童因经济困难未能入学。经过孙老做工作,村里和镇民政科都拿了钱,并找了学校将他们安排入学读书。经过老孙的努力,有关部门还为57名特困生、12名重点特困生家庭办了低保户手续,为22名特困残疾生父母办了残疾证,有9人已安排在淮建电线厂上班。

邻里相帮一家亲

俗话说,亲帮亲,邻帮邻,邻里相望是一家。

2006年以来,在老孙的带动下,银集镇关工委以左邻右舍为基础,在全镇建立了81个邻里关爱小组,发挥邻里之间独特的地缘优势、亲缘优势,在邻里“五老”和被帮扶青少年之间,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

多年邻居变成亲。邻里之间,整日抬头不见低头见,各家的情况都很熟悉,方便“五老”随时随地掌握动态,为青少年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解开思想“疙瘩”。去年高考过后,一些落榜生有的意志消沉,在家闭门不出;有的无所事事,游荡街头。发现这一情况后,老孙立即发动 “五老”上门谈心,了解这些孩子的想法和要求。镇关工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为63名落榜生举办了专题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后来,在镇关工委的推荐下,这些人大部分都实现了就业。

对于孩子来说,在这些参与帮扶活动的“五老”,就像自己的长辈,慈祥而亲切。老孙他们的话,都能听到心里去。团结村四组特困生王雨勤,父母在外打工,随着祖父生活。由于家里失管,小王一度迷恋网吧,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邻里关爱小组成员耿正元、胡必岭、张加军和张来友都是小王的邻居。他们主动找他谈心,劝诫孩子要努力学习。在双休日、寒暑假,老人们带着小王去校外教育辅导站参加学习活动。渐渐地,小王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再也不去网吧了。刘坝村四组女青年华某,在县城打工,沾染上一些坏习气,走了弯路。小华对家庭教育听不进去,小华的长辈华周文和柏庆湘等老人对小华进行帮助教育,还找来她的两位好友共同做工作。经过一次次启发和疏导,小华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去年底高兴地当了新娘子。小华的父母看到女儿的改变,对邻里关爱小组的老人感激地说,是你们救了我女儿一命。村里人看到小华的变化,都称赞道:邻里关爱好,浪子也回头,真得好好感谢孙主任,感谢全镇的“五老”们。

 

                                                                                         (赵云、毛宗俊)

1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