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唱晚有新篇
80岁的耄耋老人,精神矍铄,谈及他参与编写的《花果山乡志》,精心策划的乡土淮海戏,一心系念的关爱工作,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为了他所津津乐道的事业,经年累月,悠然山中行,乐此不疲,无怨无悔。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令人肃然起敬。他就是花果山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开亮。
1993年朱开亮从乡长位置上退下来,家中有个孩子下岗,家人希望他趁着身体条件允许,人际关系熟络,找个适宜的工作挣点钱贴补家用,而他却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受聘担任了花果山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干20余载,至今还在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忙碌着,尤其对教育帮扶问题失足青少年更是亲力亲为。
开展“两法一条例”宣传教育。为了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朱开亮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在每年5月开展的“平安法治宣传月”活动中,根据辖区内各单位、各学校所在位置设定宣传点,利用图板、画廊、文艺宣传、知识竞赛等方式向中小学生宣传平安法制知识、宣传法律法规。通过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组织中小学生签名、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增强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学法守法意识。每年还以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在全乡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贯彻“两法一条例”。为了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朱老注意发挥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作用,组织乡里“五老”观摩法制教育课,他亲自担任大村中心小学的法制副校长,每学期都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市关爱工作团成员,原市法院副院长王统迪及区法院、检察院的同志每年被请到中小学和社区(村),为青少年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他还组织“五老”以花果山乡真人实例为素材,创作排演了《争当守法好少年》、《花果山下赤子情》等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做好失足青少年的结对帮教工作。朱开亮通过个别谈心、送法上门、提供就业门路、解决生活困难等方式,教育帮扶失足青少年。小村村的梁某因盗窃罪被判刑后,妻子离家出走,父亲随即又病故,留下年幼的儿子与其祖母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朱开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方面通过梁某的家人教育其安心服刑改造,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梁某的母亲度过难关,并联系了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资助梁某的儿子上学。梁某的母亲捧着狱中儿子的来信,代其子到乡政府表示感谢,梁某在信中保证今后一定安心改造,争取重新做人。当路村有个失足少年李某,朱开亮对他开展帮教工作,开始上门时,他的家人既怕丢面子又希望朱老参与帮教。朱老对家人很理解,和家人一起多次找孩子谈心沟通,起初孩子很抵触,对朱老很不友好,有时竟将他拒之门外。朱开亮看到孩子的情况,更是感到痛心,更加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他继续坚持,数次登门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找老师给他辅导功课,联系有关单位为其安排就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某终于迷途知返,开始了新的人生。在2014年前,区矫正基地设在花果山乡,朱老每个月都要组织“五老”到基地和矫正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还组织当地的中小学生到基地接受教育。
关口前移助困扶弱预防违法犯罪。贫困导致失学、失亲是未成年人失足的诱因,朱开亮对弱势青少年更是用心用情。花果山街道大村村有一户特殊家庭,村民方桂青的丈夫于1985年不幸早逝,留下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两年后,方桂青带着三岁的孩子与灌南人朱继国结婚,婚后又生一女一男。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10月,方桂青在买菜的途中不幸死于车祸。2001年3月,朱继国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同年4月病逝,留下了80岁的老母亲和三个孩子相依为命,孩子最大的只有17岁,最小的才12岁,两个上学的孩子面临着失学。朱家情况迅速在全乡传开,这时朱开亮因年老体弱,患有脑血栓和高血压住在墟沟一四九医院治疗。当他得知情况后,匆忙出院,拖着有病的身体到市关工委、原云台区国税局等单位请求帮助。国税局的领导被朱老的这种真情所打动,从局扶贫基金中拿出500元帮助两个孩子上学,并为朱家长女找了一份工作,每年还为朱家送医送粮。此后几年,朱开亮每年不仅帮助解决姐弟两人的学习费用,还通过市关工委联系到市民政局给予朱家生活补助。2004年7月份,朱家二女儿考上高中,又无钱上学。朱开亮得知后,勉励她不要被困难吓倒,并找到学校反映情况,请求减免学费,并为她筹措了部分助学款,终于圆了朱玲的高中梦。新村村特困户侯荣兵,双目失明,妻子离家出走,留下一对儿女,生活非常困难,加之房屋漏雨,无法居住,又无经济来源,孩子面临失学。朱开亮找到新村村委会资助一部分,自己又多方联系,筹措了一部分资金,于2004年1月帮他家修缮了原有住房,又建起了15平方米的厨房,拉起了水泥砖围墙,并且帮助两个孩子解决上学问题。
朱老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离异家庭子女、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子女和正在服刑人员子女的入学、生活等问题。从2005年到2010年之间,朱开亮为全乡210名特困家庭子女、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子女和正在服刑人员子女的入学、生活等解决困难620多个,筹集资金达10万元。像以上这样的感人事例还有很多,每年都有一些贫困学生家长慕名找到朱开亮请求帮助。几年来,他骑车上万里,到上百家单位为失足青少年联系读书和工作。
朱开亮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不怕吃苦,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人。几年来,他的事迹被《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多次报道,并先后被评为省、市、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区、乡“优秀共产党员”、市“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新事”、市“扶贫助学工作先进个人”、区“青少年暑期活动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社区矫正先进工作者。青山长绿,花果飘香,朱开亮的精神感染影响着花果山下青少年和村民,人们一直习惯叫他“老乡长”,祝愿朱老老骥不老春常在,长寿原在真善中。
(连云港市海州区关工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