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五老风采 文章详情

无私奉献情和爱 精耕《园地》十九载

发布时间:2015-04-28 浏览:1803
分享

 ——记南通市崇川区濠阳社区《关心下一代园地》创始人孙术

 孙术同志现年96岁,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工作者,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她从南通市启秀中学校长兼书记领导岗位离休后,主动联系和动员了一批老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热情投身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去,把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看作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最好选择,看作是老有所为中最主要、最崇高、最有意义的事业。在她的倡议和组织下,在原寺街社区创办了《关心下一代园地》(简称《园地》),进而加强了与周边学校的合作,扩大了《园地》领域,形成了共同教育下一代的良好氛围。她还积极主动地协助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教育活动,为培育幼苗健康成长作出了无私的贡献。她这种“乐化春泥护幼苗,甘洒余热照蓓蕾”的高尚精神,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她先后多次被省、市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由她组织创办的《园地》荣获南通市第27次文明新风典型。她的事迹多次在全国、省、市媒体刊载。可谓“清风明月一劲松,晚节飘香意气宏;精耕《园地》十九载,无私奉献立新功”。

创办《园地》,辛勤耕耘十九载

 孙术老人从事教育工作数十载,对青少年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离休后,心中总是琢磨着一件事,如何继续发挥余热,为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思来想去,在社区办一块《园地》,既适合老年教育工作者的特点,又能与青少年学生沟通,达到老少共建的效果。她积极主动地与离退休的老教师们联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争取他们的支持,在她的启发和倡导下,寺街社区《园地》,终于在1994年6月1日正式创刊。通过《园地》的创刊,实现了孙老采编组老人们的心愿:把宝贵的余热献给下一代,把理想信念教给下一代,把革命精神传给下一代,把宝贵经验交给下一代,用传统美德感染下一代。《园地》自94年创刊至今,经历了十九个春秋,每月坚持出刊一期,每期两个版面,已出满226期453个版面,另出专刊26期。《园地》已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和健康成长的一块沃土。

 孙老视《园地》为生命,花的时间多,精力大,有时还要自掏腰包。她作为《园地》采编组的带头人,总是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带头先行。为获取《园地》稿件来源,她从报纸、杂志上抄录,与学校老师、学生约稿,在社区开展活动中收集,还亲自拟写稿件。她承担了组稿、编稿、审稿、校对等多项工作。她的家已成为《园地》出版编辑部。从组稿到出版,孙老一丝不苟,她对每一件来稿总是认真审阅,修改把关,直到符合出版的要求。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采编组其他老人办《园地》的积极性。

 为办好《园地》,孙老等一批老人们白手起家,精打细算。《园地》没有挂板,就利用人家废弃的两块纤维板;《园地》没有雨棚,就发动大家亲自动手钉;《园地》没有笔墨纸张,就动员大家从自家拿;《园地》没有照相机,孙老自费购买,免费为老人、儿童拍照,然后选择在《园地》上刊登,同时赠送当事人一张,另送一张居委会存档。孙老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完全出于对孩子们的一份爱,对关心下一代的一份情。

 为充分发挥《园地》育人作用,孙老经常组织采编组的老人们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学习上级关工委文件,学习《中国火炬》杂志有关文章,坚持办刊的正确方向。《园地》在内容上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大局,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纪念日,结合青少年特点和家教的实际。《园地》在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力求活泼新颖,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真正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它不仅吸引着青少年,也吸引着周边居民的关注和学习,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孙术老人在生病期间,一直念念不忘《园地》的出版事宜。她刚出院后,另一位《园地》编委负责人陆伯生老教师中风,不能参加编辑工作。这个编辑任务由谁来承担,孙老当仁不让,主动挑重担。采编组的同志们认为,孙老病刚愈,需要静养一个时期,不宜担任这个任务,建议将《园地》改版为双月出版或不定期出版。孙老对大家的关心表示深深感谢,但认为这样做会影响教育的时效性。于是,她带着虚弱的身体,顽强的坚持在《园地》工作岗位上,仍然坚持每月正常出版。2008年11月,91岁高龄的她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腰椎骨折。医生嘱咐她卧床休养三个月,孙术根本安不下心来,她忍着病痛,坚持在床上查资料,考虑《园地》的内容。经常把采编组的老人们请到自己床边,嘱咐交待他们任务。采编组的老人们在孙老坚韧不拔、一片痴情办《园地》的精神鼓舞下,各自完成了孙老所交待的任务。《园地》按原计划如期出版。她在病床上不仅考虑《园地》出版工作,还念念不忘与青少年交心。一次又一次打电话到实验中学了解询问初二(3)班孩子们的转变进步情况。老人的深情和关怀对学生很受感动,学生赵镜心说:“孙奶奶一个个询问的电话,看不见的电波,却传送着老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情大爱。这是对我们精神上的充电。”因《园地》的媒介作用,孙老结识了100多名青少年,有大学生、中学生、也有小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他们结成忘年交,进行思想疏导工作,教育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不断进步。15年来,孙老努力做到与时代同步、与青少年同心、与改革开放同进。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踏实的思想教育工作,为培养教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作出了贡献。

扩大合作,开拓创新育幼苗

 《园地》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块阵地,发挥育人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青少年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如何让《园地》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作用,一直在孙老脑海中盘旋。她在一次采编组老同志会议上,就《园地》扩大合作提出了自己构思与老同志们商量。她讲,要把《园地》办活,不断扩大教育对象,必须走扩大合作的道路,不仅与社区紧密结合,更要走出去,与周边的南通中学、市实验中学、市三中、市实验小学、通师二附加强合作,联手打造《园地》新天地。这一构思得到大家的支持,于是分别与有关学校、社区联系,宣传办《园地》这一主张。这一构思与学校、社区一拍即合,因此,很快形成了学校、社区和老同志三结合办《园地》的新理念,并决定每年召开两次合作会议,共同交流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或现场观摩,形成教育的合力。随着合作的加强,各方都充分发挥《园地》的育人作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十分关心《园地》,老师们把学校、班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主题队会情况向《园地》投稿,有的班主任把转变差生的做法向《园地》推荐,有的学生在老师同学的关怀下,把自己思想转变情况和知心话向《园地》倾吐,因而使《园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为更好的发挥《园地》的作用,扩大教育效果,孙老又提出了《园地》巡展的新思路,把《园地》由原来固定的布展变成在学校巡回展出。这一新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和欢迎。《园地》在固定地点布展一定时间后,由轮展的学校派人取走《园地》展板,放在该校展出,老师和同学们纷纷驻足看阅,很受欢迎。有时因轮展的学校忙,未派人及时取走《园地》展板,孙老不顾年高体弱,不辞劳苦的和家人们一道,用自行车载着《园地》展板亲自送到学校。有一天下着大雨,为了不失信于实验中学的学生,她不顾90岁的高龄,冒着雨和家人将《园地》展板送到实验中学。同学们以为下雨了,《园地》来不了啦,没想到被雨淋湿了的孙奶奶却准时来了。同学们欢呼雀跃,孙奶奶来了,《园地》来了。《园地》到学校展出后,她还主动和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联系,了解《园地》在学校展出后同学们的反映和受教育的效果。当她了解到实验中学有一位初二(3)班田於同学,他对《园地》的看阅十分认真,对老人们办《园地》的精神十分钦佩,他在学习中得到了启迪,因此他在班级也创办了《学习园地》,亲自写稿、组稿,还把《学习园地》中好的文章,投到孙奶奶办的《园地》上。此事对孙老触动很大,不仅鼓励田於同学办《学习园地》的勇气和精神,还深深爱上了这个班级,经常与该班的班主任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孙老和班主任共同努力下,初二(3)班终于甩掉了年级倒数第一的帽子,还获得了“学雷锋标兵班”的殊荣,成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

紧贴大事,协助社区抓教育

 孙老不仅创办《园地》,扩大与学校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而且积极主动地协助社区抓教育,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大事,结合国内外形势,结合重要纪念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如春节组织学生为军烈属贴春联、打扫卫生;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七一”党的生日,组织学生向党的生日献礼;“八一”建军节,带领青少年慰问解放军。尤其是南通“三一八”惨案革命传统教育节日来临时,孙老深入单位、社区、学校,向青少年讲述当年革命战士,为了民主、为了自由,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故事。虽然革命志士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但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永载史册。教育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惜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的今天幸福生活。要求青少年继承烈士遗志,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孙老对邀请作革命传统报告的单位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拒绝,不管路途远近,不管刮风下雨,都能按时到达,而且从不受礼,不要招待,表现了老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为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她与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邵玉城,组织通中高二年级志愿者者一起到社区讲述本市本社区抗日英雄故事。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孙老与原通师二附教导主任李静到社区在青少年中朗诵“七律长征”,唱“长征组歌”,宣传长征精神。结合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在青少年中讲述香港回归10年来的伟大成就和“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结合建军80周年,组织青少年走访老军人,听老军人讲军队建军史和战斗故事,教育青少年学习解放军,保卫祖国。结合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向青少年讲述奥运精神和我国健儿奋力拼搏精神,激励青少年从小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精神,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孙老以此为《园地》的内容出了专刊,不仅自己写感受,还组织动员学生写抗震救灾文章,宣传抗震救灾精神,宣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孙老协助社区开展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教育意义和时代精神的活动,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情和爱。

 孙老带领着一批老教育工作者,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继续实现着“有一份热发一分光;生命不息,红心不变”的誓言。为培育幼苗,倾情关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人生新篇章。

 

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