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闪烁的红烛

发布时间:2015-09-21 浏览:2173
分享

——记泰州市兴化陶庄镇民办退养教师戴步清

 当你信步走在陶庄镇区街头,就不难发现有一个每天徒步从潘戴村来陶集镇为群众寄信件、取邮包、缴电费的老者;当你来到陶庄镇潘戴村的三姓自然村时,你肯定不会相信这就是过去的戴家舍(三姓村名),以前出名的“全村无砖街、田硬是巷道。出门便是田,雨天遍泥泞”的偏僻小舍,怎么就一下子变成“处处硬质路、家家可通车”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小村庄呢?带来如此变化的最大功臣就是开篇所说的十七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的现年87岁的老者——戴步清同志。

 

“我甘愿走上这清苦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如火如荼,身为在私塾学堂里学习成绩佼佼者的戴步清,在当时也算是有点“墨水”的青年了,父亲托人为他在社里找了个财会工作,公社助理已考察完毕,这差事可谓即体面又实惠。可是当他发现父亲已力不从心,不仅对大年龄大个子学生难以管束,而且由于身体原因,教学工作已不太能正常进行下去。于是他主动向父亲提出接替父亲担任教学工作的要求,并劝说父亲放弃让他去社上就职的决定。他父亲再三阻止说:“教学是条清苦的路啊!”他毅然回答:“我甘愿走这条清苦的路”。这年他19岁,自此他就走上了教学岗位,与学生结下了一生的缘份。

 

“关爱学生是我的天职”

 由于戴家舍村子小,学生人数不多,因此在很长时间里学校一、二、三年级都是开的复式班,他一个人不仅要教三个年级的课程,还得兼任学校负责人、班主任,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他不畏艰难,白天教课、晚上备课和批改作业。有时一些学生成绩比较差的,他还在放学后将其带回自己家里开“小灶”,实行补差补缺。为此老婆常数落他工作太认真,他总是回答说“教学是我的天职”。因为他善于学习,勇于钻研,在他所任教的学校开过多次全公社小学复式教学公开课,由于他工作认真,成绩突出,一九六五年、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三年多次被县、市教育主管部门表彰为“优秀教师”。

 他不仅教学认真、严谨,关心帮扶学生更是全力投入。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学生因天灾人病造成家庭困难受他资助的人有80多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因病致困的戴伯富和王扣山,这两人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杂费、书本费都是他一人无偿垫付的。有人常问他:这样图个啥?他仍然回答:“帮助爱护学生是我的天职”。

 一九八九年他退休了,可是他是退休不退责。仍然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课外辅导。全村十一个留守儿童的作业辅导和寒暑假作业全是他一人包干指导。留守儿童戴存山的孙子戴 ××、戴增业的儿子戴×× ,由于平时学习成绩不好,不仅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开始惹事,对爷爷、父亲不仅敢回嘴,有时甚至敢回手了。见其情形,他利用周六、周日找他们谈心,用法律知识教育他们,用理想信念开导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以说服动员。同时多次到学校找他们的班主任对接,沟通交流情况,研究对策。在他耐心、细心、诚心的教导下,这两孩子表现有了极大的变化,他们的家长回来感谢戴老的帮教之功时,戴老仍然回答说:“关爱学生是我的天职啊”!

 

“还债我有退养金”

 自从他退休后,虽然在村里做留守儿童的义务辅导员,但他感到为群众做的事不多,总是想着为村里多做些什么,因此他便开始利用锻炼的机会每天步行六公里的路,为群众到集镇取邮包、寄信件,一举两得,由此一发而不停。

 2005年全市“通达”工程开始启动,他走在镇区大道上想到至今村里都是土路,况且没有一条通往村外的主干大道。为此他多次找村干部协商,当他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土地流转是小困难,资金筹措是大困难,村自有资金非常有限时,他整天就为土地流转和资金筹措愁开了,经过多日的思考,他终于找村万主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是干部思想要解放,因为交通闭塞、使得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不能只顾打土地“小九九”,要千方百计打开致富的通道。二是改善交通条件就是改变落后的环境,因而要大力宣传、发动群众。三是要有发展眼光,有长远规划、要努力把改变的交通环境变成将来招商引资的优先条件。我带头说,也肯定带头做,你们赶快拿规划”。万主任大喜过望地说:“我们早有规划,就是腰杆子不硬”,拓路和预留地流转需8万元,筑路还需80万元,现在有你挑头,你五儿子就会出手相助,我们想改变村交通环境的梦想,就有实现的希望。

 出了万主任的家们,老戴心想,自己年近古稀,能算是风烛残年之人,为村里发展为民造福作贡献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他从心底里暗自下了为村里贡献“三步棋”:一是主动捐出存款;二是全力发动群众(村里大多数人家两代人都是他教的学生);三是敦促老五支持。

 回到家里,他盘算着万主任说的流转土地差8万元,他一边打开自己领取退养金的工资本(每月618元),一边翻找着积蓄的存款条子,一合计不足6万元,差的钱咋办呢?于是他当晚找了几个往日的学生村民,写了借条,借回2万元,第二天天刚亮就把8万元送到了村会计手上。

 由于戴老先生的带头捐款和大力倡导,全村的120户人家,户户响应,家家捐款,最少的200元、最多的1000元,全村共捐款48000元。两个月后,全村主巷道就全部浇筑完毕,全部变成硬质路。

 改变村貌的头期工作开展得比较顺畅,但这只是序幕,是个开始,大头子在后面啊!正在这时,戴老的五儿子(戴增淦,83年14岁时出家到金山寺学徒,现任新加坡万佛堂莲池精舍任当家住持、法号昌明)来电话,让他父亲率领全家组团去新加坡旅游,戴老当即在电话里与五儿子说:“旅游只是一个玩字,玩的是钱,再说你有闲情和热情,旁人不一定有时间和精力,你倒不如为老家修条出庄的大路吧!”他五儿子却说:“修路暂且不忙,旅游是早就说好的事”。为此戴老心生不快,认为儿子翅膀硬了。不仅旅游没有去,宁过春节儿子派车接他去兴化吃饭,他都不上车,而去乘公交前往。结果五儿子当众认错时说:“皈依佛门、孝字为先,只要你老不再生气,我以后决不有违父命”。戴老当即说到:“要我不生气,第一先为家乡修一座出西通往荻垛的大桥;第二每年为家乡建桥修路作出贡献;第三以后只要有投资兴业的,尽可能在家乡办”。在五儿子的爽快应答中,戴老板着的面孔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随着他五儿子按预算汇来的65600元桥款到账,横跨团结河的“昌明大桥”在2006年8月动工。为加强构件提高结构力和延长使用寿命,戴老在结账时又添资了15200元(共计付给建筑方80800),同时为桥头夯土18船,每船85元;在大桥竣工时,戴老还拿出500元忙了款待了建筑师傅的结工酒。至此为新建这大桥戴老总计捐献17230元,部分干部群众知道他为村建设,已负债四万元,劝他今后多照顾自己,他却说:“为村建设我应尽我所能,还债我有退养金”。随后的几年中戴老的五儿子实现了与父亲的承诺,一年为家乡办一件实事,而今的三姓村全部的桥梁修建一新,四通八达的四米五宽大道全部通村大道实现硬质化,村中夹沟河岸驳砌整齐。他的五儿子累计捐出资金近一百万元。

 去年,昌明法师又在他父亲捐款流转的土地上,投资550万元兴建庙宇一座,到目前土建工程已告一段落,预计整个工程所需资金近千万以上。

 三姓村变了,环境变美了,条件变好了,群众幸福的指数变高了,而且87岁的戴步清依然是一如既往为群众到镇上办事情,依然是在节假日义务关心辅导回村的留守儿童们,依然是得到的是每月800元退养金,他犹如一支闪烁的红烛,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送去光明。  

(泰州教育局关工委  兴化教育局关工委焦兴荣)


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