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退休退职不退岗 发挥余热更护“花”

发布时间:2016-02-15 浏览:2473
分享

海安县高新区老教工群体:  

退休退职不退岗 发挥余热更护

  

海安高新区教育关工委 吉和庆 吴兴宝


  退休退职不退岗,传递银发正能量。在职时,他们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去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退休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努力用真情真心诠释大爱,用敬业奉献彰显师魂。他们是高新区老教工群体。

  爱洒教坛不言悔

   高新区老教工群体组建了以12个退教小组组长组成的“五老”宣讲队伍,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讲历史、讲传统、讲道德、讲法治、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同牵手、共追梦,激发全体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热情。据统计,2015年共宣讲35场次,受教育青少年3万多人次。

  高新区有58位老教师自办家庭文化室,21位老教工担任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全年前来“淘宝取经”的居民有1万多人次;有60位老教师继续主办校外教育辅导站,105位老教师参加村中心辅导站管理工作,150多位老教师当好“一组一师”,与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结对“一教四帮”,通过开展“搭建平台面对面、开展联欢门对门、调研随访心连心、重点帮扶亲上亲”等工作,全年累计接待学生3万多人次。

  张加贤从2000年开始办起了家庭远程教育辅导站,先后投入9万多元用于辅导站建设。他通过远程教育,主动帮助孤儿、残疾、失足少年,先后与80多名青少年进行交流,坚持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就业上引导、婚恋上开导。

  82岁的胡集退休教师吉雍赉,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他先后开办6期小记者学习班,每期40多人参加,班上所有的青少年均学会写新闻、通讯报道稿件。

  家住田庄村的徐兴礼将自己收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104幅毛泽东照片、150多枚毛主席像章等史料,精心制成展板,供青少年和教职工瞻仰。

  退休校长于代昌开设了“于校长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先后专访了50户学生家庭,建立了20多名中小学生的成长档案,选编了古今中外10位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打印发给了60名学生。

  凤山退休教师谢世萍与老伴搭档创办“高新区留守儿童爱心驿站”,打响了志愿服务品牌。近3年无偿辅导学生3000多人次,谢世萍被社区的孩子尊称为“老师奶奶”,且先后被评为“海安好人”、“社会妈妈”、“南通市十佳巾帼志愿者”。

  涓涓细流把爱传

   高新区老教工群体年年倡导和开展老教工捐资助学,2015年,全区参与捐资助学的老教工有750人,捐资总额1.65万元,资助困难学子450人。仁桥退休教师张加贤捐给残疾青少年潘某2800元。吉雍赉捐助3万元给凌洁解决上大学的困难……

  88岁的马瑞琴向海南小学“马瑞琴助学基金”注入5万元,现场资助9名特困生和11名优秀生每人200元。马瑞琴从2007年开始,爱心回馈母校,为个人助学基金捐助逾13万元,先后资助和奖励了100多名贫困儿童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胡集、仁桥离退休老同志每人捐资50元,创建爱心教育基金会。

  隆政赵成龙、陶成章等老教师除了定期辅导学生文化知识外,还开展结对帮扶助学和牵线搭桥助学活动。近10年来,隆政老教工志愿者向社会各界募捐15万元。

  志愿服务树楷模

   近年来,高新区老教工队伍中的志愿者人数一直超过300人,志愿服务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胡集老教工党支部配合胡集村两委,主动与辖区内的奶牛场联系协商收购农作物秸秆。夏收期间,该场共收购各类秸秆1800吨,既解决了胡集村秸秆处理的难题,又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0多万元。胡集村丁忠尤积极开办科普惠农服务站,先后帮助30多个养殖大户,实验成功并推行了30多个果树新品种,被乡亲们称赞为“果木土专家”。

  夏秋时节,隆政退休老党员、老教师积极配合街道、村干部全身心投入秸秆双禁和综合利用工作中,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一年来,隆政广泛动员1000多名学生宣传秸秆禁烧禁抛政策,成立应急小分队和帮扶队,确保隆政不发生秸秆焚烧。

  老骥心雄,夕阳正红。高新区老教工群体仍奋进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一线。“老骥志在千里外”,这就是他们的老龄观、教育观、幸福观。 

 

 

 

 


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