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五老风采 文章详情

靖江市西来镇“五老”志愿者陈钧助残送教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6-03-16 浏览:2527
分享

 

为圆一个残疾女孩的求学梦

 

 

2013年秋季开学不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融入了江苏省靖江市西来中心小学为西来村残疾女孩陈丽雯上门送教的行列。他用夕阳的余辉,温暖了小丽雯的心;他以年迈的余力,撑起了小丽雯生命的晴空。两年来,他上门送教,持之以恒;教书育人,循循诱导;关心生活,细致周到;辛勤的劳作,默默的耕耘,他收到了较多的获得感。连续4个学期,小丽雯被西来中心小学评为“阳光少年”。他为小丽雯的快乐成长感到欣慰,也为自己玩转晚年生活而感到知足。他助残送教的可贵精神,当地村民众口点赞;他老有作为的先进事迹,靖江市、泰州市新闻媒体竞相报导。他,就是退休教师,西来镇“五老”志愿者陈钧。

“有余力,还能为孩子做点事”

陈丽雯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5岁时因患脊髓炎而导致下肢瘫痪。由此,给她留下了终生的残疾。当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她却孤独地坐在轮椅上,凄凉的心只能写在她脸上。直到她11岁时,热心教育事业的西来中心小学周竹青校长,才破格收下她为该校在籍一年级的学生。她不能进校园学习,周校长想方设法,组织了5名教师挤时间为她上门送教。小丽雯坐在轮椅上,开启了人生求学的第一步,享受到了义务教育的阳光雨露。

没过多久,学校上门送教面临的问题开始显现,最突出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上门送教在时间上矛盾较大,持续送教面临一定的难度。此事镇关工委很重视,为此特地召开了镇“五老”志愿者座谈会,会上,周校长专门介绍了学校为陈丽雯助残送教的有关情况,他恳请“五老”志愿者们帮出出点子,想想法子。

周校长的一番话,立即引起了陈钧的高度关注。陈钧原是西来中心小学的教师。他有儿女一双,均已成家立业,且家境不错。他本人和老伴都是退休教师,生活和谐、幸福。照理,他儿孙满堂,安享晚年。可他偏偏是个闲不住的人。

此时,陈钧思绪万千。他为学校的善举感动,为教师的难处体谅,更为小丽雯的处境揪心。于是,他自告奋勇,乐意加入为小丽雯上门送教的行列。接着,他又主动与周校长、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关祥商定,由他牵头从全镇“五老”志愿者队伍中,挑选五名退休教师,组成一个送教团队,语、数两门功课由他这个团队负责,其他学科由学校承担。

上门送教措施的落地,镇、校关工委领导这才定了心,松了一口气。

“一个学生,也要当一个班级来教”

2013年秋,陈钧带领他的团队,满怀豪情地走上了为小丽雯助残送教的征程。

走好面前的路,关键在第一步。为此,陈钧召集五名志愿者,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开了一个团队“齐心鼓劲会”。五名志愿者中,年轻的近七十,年长的快八十。他们年纪虽大,但个个老当益壮,说起上门送教,他们热情高,信心足。经一番讨论,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分工明确,六个人分成三个组,两人一组,年龄搭配,语、数兼顾;二是时间明确,星期一、三、五的下午半天。大家还一致表态:“送教,尽力送出个名堂来。”陈钧听了很是开心。最后他说了一句鼓劲话:“一个学生,我们也要当一个班级来教”。

陈钧是这样说的,他和他的团队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团队的带头人,陈钧严谨地把握好送教的航向,使团队助残送教纲举目张,井然有序。

为使小丽雯在家学习与在校学生学得一个样,每学期开学前,陈钧召集他的团队,认真研究教材,制订书面教学计划。西来中心小学全力支持,周竹青校长还亲自帮助修改完善。使之做到教学进度与学校同步,教学要求与学校同向,文化检测与学校同卷。

陈钧和他的团队成员,虽都是从教几十年的退休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他们不倚老卖老。新教改倡导的新教法是他们的“短板”。为提高送教质量,他们“八十岁学吹鼓手”,虚心向西来中心小学的教师学习,甘当“小学生”,汲取新鲜的教学理念,并自觉地运用到送教的实践中去。陈钧更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几次三番地修改教案,反复琢磨讲授的每一个环节。例如,他教语文,从拼音教起,启发小丽雯弄懂学会拼音的好处,教她学拼音的门道,增强她学拼音的动力;对课文中的每篇文章,以讲故事的方式,口语化、形象化地进行演讲,吸引小丽雯学习的乐趣。总而言之,陈钧尽一切努力,为她营造“快乐学习、学习快乐”的氛围。下次授课时前,他先认真批阅作业,有错当面订正,不懂,再讲,再不懂,反复讲,直到弄懂为止,从不嫌烦。

 “苦也好,累也罢,既然揽了活,就要义无反顾”

陈钧和方声贤老师第一次为小丽雯上门送教的第一印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当他们一脚踏进她的家门时,陈钧感到特别齿冷心寒:小丽雯哥哥,先天性脑瘫,扶着矮小凳在地上爬着走;小丽雯父亲,一张遗像摆放在香桌上,几年前遭车祸身亡;小丽雯的母亲,年纪不算大,显得特别苍老,且精神也不大正常;小丽雯,下肢瘫痪,坐在轮椅上,个块瘦小,像七、八岁的孩子;三间七架梁平房,还是多年前由政府出资翻建的,算村子里最差;家无半点收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纯低保户。陈钧十分同情这个家庭,更怜悯这个下肢瘫痪的小女孩。在他看来,尽管小丽雯残疾,但她仍是这个不幸家庭中唯一的希望。所以,陈钧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力尽心地为小丽雯作奉献。

第一次授课,正值夏末初秋,气温较高,小丽雯家室内光线比较暗,空气也不太好,陈钧就将授课地点放在露天阴凉处。一张小方台,一块小黑板,小丽雯坐在轮椅上,下肢瘫痪,大小便常常失禁,下身都用尿不湿,有时一股异味特别难闻,但陈钧不嫌弃,与小丽雯面对面,近距离,开始了助残送教的第一课。他同方老说:“教学环境虽差,但我们要像在教室里一样上好课。”自此之后,陈钧和他的团队为小丽雯上门送教,除了寒天和下雨,大多在露天授课。他还经常把团队的同伴召在一块聚聚,畅谈思想,交流体会,并为他们加油:“苦也好,累也罢,既然我们揽了活,就要义无反顾。”

之所以陈钧和他的团队能持续为小丽雯助残送教,因为他们坚守送教时间,铁板钉钉,雷打不动。两年来,不管是寒冬数九,还是酷暑三伏,或是起风下雨,都挡不住他们送教的步伐。陈钧和年近八旬的方老一组,上门送教来回路程六里开外,途中还有半里多高低不平的泥路,为了照顾方老的安全,他搀着方老并肩行走。小丽雯家的邻居、上海退休工人洪修中老人看了很受感动,当着他们的面夸奖:“你们这么大年纪了,还为这个孩子上门送教,又没拿一分钱的报酬,真的了不起呀!”

“孩子,你要坚强些,努力驱散笼罩在心灵的‘雾霾’”

陈钧和他的团队,送教是如此的敬业,育人也很出彩。小丽雯长期和外界没有接触,与母亲也很少有语言交流。她孤独、沉闷、呆板、惆怅,一眼看去,满脸都是悲伤。在送教过程中,陈钧坚持教书又育人,既教小丽雯文化课,也教小丽雯人生课。

为了打开小丽雯的心扉,撑起她生命的晴空,点亮她人生的希望,陈钧每次送教,都给她讲一些人残志不残的故事。例如,张海迪的故事一讲就是好几遍。陈钧用张海迪的精神激励小丽雯,他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要灰心丧气,前面的路还很长,你要坚强些,要努力驱散笼罩在心灵上的‘雾霾’,或许,你的明天也会辉煌。你智力不错,学什么东西也学得进,将来最起码也能自食其力。”

在陈钧的真情开导下,小丽雯慢慢阳光起来,对生活、对未来逐步有了信心和勇气。现在,像换了个人似的,她乐观、开朗、阳光,每次看到老师来上课,她总是满面笑容,离老远就叫:“老师好!”学习的时候,她无拘无束,不懂就问;老师离开时,她热情地打招呼:“老师,再见!”。小丽雯好的心情提升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她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每学期考试,语、数成绩均在95分以上。生活的乐趣也多了,她爱画画、唱歌、上网,还能用手机发微信,与亲戚朋友进行交流……每当看到此情景,陈钧从心底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把她当成了我的孙女一样”

人间自有真情在。陈钧和他的团队为小丽雯助残送教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与小丽雯这个家庭结下了深厚了情感。陈钧不但关心小丽雯的文化学习,也关心她的生活疾苦。发现她哪里不舒服,总是问长问短,细致入微。小丽雯的轮椅太小,且已损坏了,陈钧随即与市残联沟通,市残联为她送来了一张新轮椅;小丽雯学电脑,他主动与镇关工委联系,为她解决了一台电脑;小丽雯家庭困难,他又四处说情,谋求企业老板予以资助,等等。

正当小丽雯快乐成长的时候,一场灾难又一次降到了她的头上。2015年秋,开学后不久,一次陈钧授课时,发现小丽雯萎靡不振,脸上通红,用手摸摸额头,滚烫。“小丽雯发高烧了”。陈钧赶紧喊来小丽雯的母亲,叫她带孩子快快去镇卫生院治疗。检查结果,吓人一跳:高热41度,白血球高达1.8万,病情十分严重。医生劝小丽雯的母亲带孩子去大医院检查治疗。经南通市附属医院确诊,小丽雯患了严重败血症。医生说:“这孩子幸亏来得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救小丽雯的命,急需几万元的医疗费,这对一个十分困难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小丽雯的病情牵挂着陈钧的心,他一方面打电话了解小丽雯的病情,一方面为小丽雯筹措救命钱而四处奔走。他在西来村关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捐款小组,利用西来文化广场人气集聚的优势,拉出“呼吁拯救陈丽雯生命”的横幅,设置捐款宣传站牌,摆放捐款箱,他和儿女带头捐款3000元,还动员群众自发、自愿、自觉捐款,连续两夜的广场捐款,共捐得1.6万元;西来中心小学师生捐款6000多元;靖江市蓓蕾公益公司捐款3.3万元;镇慈善机构捐款6000元。在他的努力下,短短几天时间,为小丽雯共捐得6万多元,陈钧为拯救小丽雯的生命,付出了心血,打下了基础。

陈钧既是小丽雯的送教老师,也是她的救命之人。小丽雯的母亲和亲戚甚为感激。她母亲动情地说:“陈老师,你是个大好人,你待我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多谢你了!”

是的,陈钧正是用他的一颗爱心,“真的把小丽雯当成了我的孙女一样。”

如今,小丽雯重病初愈,身体虚弱,至今仍躺在床上。陈钧和他的团队还常去看望她、安慰她:“孩子,你好好休息,等你身体好了,我们还会继续为你上门送教,圆你上学的梦。”

一丝温情,送给小丽雯的却是一份快乐。此时,她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靖江市西来镇关工委)


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