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五老事迹 文章详情

记沛县鹿楼镇关工委副主任张悍华的事迹

发布时间:2016-05-03 浏览:2768
分享

他用英烈精神教育下一代

 

 

清明节前的一天,沛县鸳楼中学数百名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沛县烈士陵园。这里安葬了大革命时期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吕励之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741位英烈的忠骨。师生们祭奠完英烈后,聚集在烈士碑前,聆听一位老人宣讲烈士的英雄事迹。老人在今年开展的“学党史、学国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中,每天都忙个不停,向前来扫墓的一批批中小学生、机关干部、厂矿职工义务宣讲英烈事迹,用烈士精神教育下一代。老人名叫张悍华,是位85岁的老党员,任鹿楼镇关工委副主任。他在这里义务守陵育人已坚守了21年,还经常到各镇中小学作革命传统报告。张悍华由于事迹突出,被评“十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1995年退休在家的中学校长张悍华,听说鸳楼乡党委要寻找一名烈士陵园管理员,就跑到乡里主动请缨,愿意义务守护烈士陵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刚开始他受到了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强烈阻拦。就在他义务看守陵园不久,河南一所民办中学高薪聘请他去任教,当时全家人都支持他去河南,都没有动摇他守护英灵的决心。他耐心地劝说家人,就这样一守就是21年。

张悍华刚搬进烈士陵园时,陵园内除长着一些松柏树外,大片土地闲置,杂草丛生,垃圾成山。他就主动承担起了陵园内的修葺、绿化工作。平日里,除了给烈士扫坟、守墓外,他就清除杂草、垃圾,开荒种植花木。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很快这座陵园被徐州市人民政府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授予牌匾。2009年,沛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扩建陵园,更名为沛县革命烈士陵园,把散葬在全国各地沛县籍烈士遗骨统一搬迁到陵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发挥好教育基地的作用张悍华不顾年老体衰,每天5点钟起床,日夜在工地上奔波忙碌,几乎参与了其中大大小小所有的施工。陵园扩建完成之后又有异地的600多位烈士墓完好地迁入陵园。平时,他经常把741位烈士的墓碑擦洗得干干净净,墓碑两侧的花草整修得优美可观,有时天不明就忙碌,一直忙到黑夜,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但是只要是为烈士们服务,他都心甘情愿。张悍华说:“我的晚年放心不下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如何守护好在沛县革命烈士陵园安息的烈士们,二是如何用烈士的精神教育好下一代,让英烈精神发扬光大。”

每年清明节,对前来扫墓的青少年,他都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每年受教育者达七万人次之多。为了丰富陵园的教育内涵,他还走访、收集史料,绘制图片,建起了展览室。抗战时期发生在沛县的张堤口战斗,因一无遗物,二无烈士们的姓名住处,给设展带来很大困难。他便通过走访收集史料,还邀请10多位知情者座谈,终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史料。按照整个战斗过程,编成10多本文字资料,并请徐州美术设计师绘制图片布置了4间展厅,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

张悍华老人还坚持每年固定时间到中小学作革命传统教育宣讲报告。每到一处,他都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他把革命传统教育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讲的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一次,张悍华想办一个革命烈士陵园的图片展,但苦于没有资金和人力,他就找到了隔壁的鸳楼中学,中学领导当即表示支持,并安排美术老师协助,制作出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图片,引来了县内许多中小学校的师生前来参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教育好一些调皮的孩子和后进生张悍华还采取了情景教育法。有一次,一个学生翻墙进入烈士陵园,摔伤了腿,他的父母就带着受伤的孩子来给张悍华道歉。张悍华就一边安慰孩子,一边把他带到烈士墓前,声情并茂地给他讲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这个孩子深受感动,在烈士墓前哭表示悔过自新。张悍华默默地在陵园义务守护了21年,因为他感到:“能为用鲜血换取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先烈们做些事情,心里觉得踏实;能用烈士精神激励下一代健康成长,心里舒坦。

沛县关工委   杨士昌)

 


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