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的三要素
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的三要素
苏州市吴江区关工委 胥锦荣
如何把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富有成效,深受孩子们欢迎,是一个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主题教育活动要吸引青少年,开创新天地,必须在“三个要素”上有所体现,这“三个要素”即:活动要体现“仪式感、痕迹感、新鲜感”。多年来,我们进行深入的调研探究,并把这一课题提交基层思考、实践。
一、要在“仪式感”上求突破
生活需要仪式感,集体活动更需要仪式感。仪式感传递给青少年的是庄严、隆重、肃静、神圣的信息,容易引起心灵的共鸣和升华。主题教育活动要吸引青少年,开展得生动活泼,同样要有充满浓厚气氛的仪式感,其目的是为了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提升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增强活动的效果。
具备仪式感可以营造氛围。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人们沉浸在特定的仪式氛围中,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教育活动具备了仪式感,受教者在庞大的气场中,会感知到四周传递给自己的正能量。聆听国旗下讲话,会感知到庄严、神圣;在烈士墓前默哀,会感知到悲壮、崇敬。去年以来,我区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中,全区中小学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种仪式的“老少重温入队(团)誓词”活动,既简朴庄重,又具有声势,让师生感慨万千。大家觉得,在这样的大场面重温誓词,真的催人自新,印象深刻。太湖新城今年举行的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场面壮观,领导动员简要,活动形式多样,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下,老少重温入队(团)誓词,高唱爱国歌曲,并在主题横幅上签名铭志,仪式感极强,给青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开展重温活动中,不少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了切合青少年实际的主题,如青云小学“让红领巾永远飘扬”、松陵一中“我的青春我的团”、思贤小学的“重走入队路,重温党之情”、程开甲小学的“温誓词,学开甲 ”等等,以青少年注目的仪式感,不仅营造浓厚氛围,又让活动开展得持续、多姿。
具备仪式感可以调动情绪。教育活动要以吸引青少年关注为出发点,带着我们营造仪式感的初衷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展示,不断调动青少年参与活动的兴奋点和再次参与的冲动感。如我区坚持多年的“月月欢乐汇”系列教育活动,是我区深化主题教育,放大孩子们的目光和情绪,增强活力的有效载体。该活动紧扣全年大主题,确定每月一个小主题,总体教义不变,内容形式有变,像过个小节日一样,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的吸引力,促进了主题教育活动仪式感明显,特色凸现,消除了孩子们的“审美疲劳”,尤其是当他们参与的活动上了电视台,或者登上报刊,愉悦心情和自豪感觉就油然而生,在很大定程度上起到宣传、教育、鼓动、激励的作用。
具备仪式感可以入心入脑。仪式感对于人的心灵和大脑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庄严的仪式,往往会加深人的印象,让即时场景入心入脑,难以忘怀。今年主题教育活动启动后,我区各地以“腾飞中国,辉煌70年”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根据青少年特点,坚持扬长避短,利用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举行隆重、庄严且形式多样的启动仪式。特别是四月初,我区在平望镇烈士陵园举行了由2000多青少年学生参加的主题教育启动仪式,人数之多,声势之大,前所未有,通过瞻仰革命先烈、听老战士现场宣讲、参观烈士纪念馆等形式,给广大青少年留下极深的印象。我区有关区镇、社区还充分利用芦莘厍周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铜罗党史纪念馆举行启动仪式,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怀,为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要在“痕迹感“上做文章
所谓“痕迹”,指主题教育活动中留下的影像、照片、音频、视频、文字记载等,它们是关工工作的记录、台账的源头,也是可贵的历史档案、宣传报道的素材。留住了痕迹,就留住了当下,也就留住了历史足迹,而留住了这些,可以让人重拾记忆,从回味中促进总结提高。
痕迹感可见证成长脉络。痕迹是历史的见证。关心下一代工作痕迹同样如此。我区每年编写一套主题教育参考教材,每五年还要汇编一套丛书,其中大量图片资料、巡讲的参考资料等,无疑是我区主题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痕迹,是经过岁月沉淀的工作记录。我们编印的《关爱的足迹》纪念画册,有较强的痕迹感,是体现岁月痕迹的工作记录,不仅见证了青少年成长历程,而且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有一位“五老”志愿者,在社区图书馆看到这本画册,其中有自家孩子参与的活动照片,兴奋不已。她专程到关工委询问,能否买一本纪念画册。当我们将画册赠送她时,这位“五老”志愿者激动地表示将继续奉献余热,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受盛泽镇温州商会关爱助学的一批孩子,多名已进入大学,他们看到画册中自己的照片,见证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轨迹,感慨万分。他们常以自己切身体会,利用暑期到假日学校去现身说教,引导学弟学妹们要永怀感恩之心,立志报效祖国。
痕迹感可互鉴成功经验。痕迹感同样可以激励人、教育人、影响人,对关工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痕迹数据公布,会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调动基层关工委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如今,新媒体推广运用于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实务中,为我们开创了“信息无处不在”新境界。新媒体留下的痕迹感全方位推动着我们的工作。我区太湖新城北门小学外来民工子弟在“五老”辅导下,参演的文艺节目从小舞台迈向了央视大舞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参与的与节目上了中央电视台,高兴得欢呼雀跃,也连锁引起家长们的愉悦和自豪,他们感到,做新吴江人值了。可见小小痕迹感能撬动大大正能量。
痕迹感可放大社会效应。痕迹感与宣传工作有着密切关联。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借助媒体力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支持关工工作,较好地动员了社会力量参与到我们工作中来,扩大了关工工作的阵营。在推进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思考、操办、宣传相结合。思考在意的是顶层设计,精心策划,着力把活动搞得圆满、提高它的精致度;操办在意的是精心组织,精准实施,把活动搞得活泼、有效,提高它的吸引力;宣传在意的是精心展示,互相观摩,放大活动的社会效应,提高它的影响力。这样,主题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一路风景一路歌”的目标。今年,我区自编的宣讲教材牢牢把握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设计了八大篇章,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基本涵盖了今年的重大节日,重大事件、重大纪念活动,为主题教育的开展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放大社会效应的目的。今年三月,我区消防战士刘磊舍己救人英勇牺牲后,全区各地广泛开展了“向英雄刘磊学习”活动。我们及时将刘磊事迹编入主题教育参考教材中,利用网站加大宣传。清明期间,不少学校还开展清明网络祭扫活动,通过网上宣传和学习交流,树立了英雄形象,体现了英雄价值、英雄品格的教育意义。
三、要在“新鲜感”上下功夫
我们坚持以创新思维引领活动设计,重在新鲜感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创新管理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使活动新鲜、活泼、唯美、精致,进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内容的新鲜感能增强吸引力。实践告别我们,主题教育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的常抓常新的工作,必须用发展的视角审视教育主题,从深层次开发创新点,以新鲜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不断适应青少年需求。我区假日学校课程开发,就注意针对青少年的实际,避免照本宣科做法,坚持从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活动激励、典型示范、实践参与等多方面着手;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推动课程上创新,活动上多彩,形式上多样,以有效活动,促进知行合一,缓解负担,释放压力,补充所需,让孩子们不断汲取所需的营养健康成长,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南社是吴江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也是厚重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吴江的孩子们对南社不甚了解,而今年恰逢南社成立110周年。我们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联手有关部门,力推“南社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关乎南社的“五个一”活动,调动了孩子们了解南社史实、寻访南社遗迹、弘扬南社精神的热情。我区盛泽小学开展的“红领巾寻梦南社”活动,特色鲜明,涉猎广泛,被摄制成品牌活动视频上报。
活动空间的新鲜感能增强亲和力。主题教育活动必须坚持爱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形式,坚持在活动空间上刻意求新创新,这样才能增强对青少年的亲和力。前几年,我区桃源镇青云社区为民工子女办了个常态的 “好苗苗班”,其中不乏少数民族子女。在习总书记民族观论述的启发下,社区关工委出谋策划,将普通班变成“少数民族一家亲好苗苗班”,注入了活动新鲜感和民族亲和力元素,配备了面积较大的专用活动室,布置了56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图文陈列,孩子们在“一家亲”大家庭里其乐融融,参与的少数民族孩子从原来10多人扩大到100多人。针对小学生喜听故事特点,我区不断扩大开讲故事的范围和形式,从集中开讲,到“五老”小分队进村穿巷举办各种类型故事会,从党国大事到家乡故事,再到乡贤轶事,深受孩子们欢迎。盛泽镇“五老”唐幼良,善讲故事,被孩子们称“故事大王”,他还培训了一批小小故事员,给邻居小朋友讲故事,不仅扩大了开讲故事覆盖面,也给孩子创造了自我教育、参与实践的锻炼机会。
活动平台的新鲜感能增强感召力。青少年阳光向上,思想活跃,认知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期望值高。主题教育活动平台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坚持每年翻翻新花头,体现新鲜感。在今年开展的“普法先行”活动中,我区一些社区,通过开设青少年模拟法庭,组织法治教育灯谜活动、学法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加了活动对青少年的感召力。使大家愿意来,听得进,学得好。桃源镇在法治宣传主题活动中,通过开展“唱法治教育歌、看法治教育片、听法治教育故事、编法治教育小报、组织法治教育班会”“五个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青少年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知晓法律底线,增强法治素养,自觉养成学法、守法、用法良好习惯。盛泽镇紧扣主题构建新的活动平台,在青少年中开展好“三个一百”和“一个大讲坛”活动,即唱响一百首爱国歌曲、讲好一百个中国故事、展现一百幅中国发展的画面;围绕“腾飞中国,辉煌70年”主题,利用“大讲坛”广泛开展巡讲活动,增强了主题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乡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探寻文化血脉、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我们坚持把传统文化和乡贤文化列入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之中,以多种形式宣传故土名人姚明、程开甲、崔根良事迹。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以传统节日和地方风俗作为活动抓手,如春节期间组织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元宵节举行猜灯谜、做汤圆活动;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活动,这些有效的活动载体,不仅增强感召力,更使青少年感知绵长的传统文化,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激发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无比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