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五老风采 文章详情

辅导学生不顾年迈 传承艺术再添薪火

发布时间:2019-08-09 浏览:5700
分享

辅导学生不顾年迈  传承艺术再添薪火

——记“五老”林雪云投身公益免费教育

"笃笃笃,卖糖粥,三升胡桃四升壳,吃仔倷格肉,还仔倷格壳″,甜糯软绵、清脆悦耳的吴语童声,从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蠡墅友好小学二年级课堂传出来。说起这些学生,原来都是新苏州人,他们父母在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从外地来到苏州工作、生活的,俗话说的都是"外地人″。这些孩子在家里跟爷爷奶奶、父母亲生活在一起,自然说的都是各地的家乡话。2018年9月,蠡小的校领导和老师,为了让外地孩子与苏州在语言上尽快地接触掌握,在情感上更紧密融合,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特意请来了吴城侨韵艺术团团长、吴中区民进促进会会员、八十二岁高龄的林雪云老师。林老师接到邀请后二话没说,欣然应允。她放弃在家颐养天年的机会,放下其他事务,决定为孩子们学习苏州话进行公益免费教育,为吴文化的宣传,为孩子们的成长不遗余力。

于是蠡小二年级“苏州话社团”很快成立了。林老师与学校分管工作人员拟定了计划,分为二步走:即先教苏州话,然后排练节目。第一阶段,针对孩子们毫无苏州方言基础、而且都说惯了家乡话的状况,林老师和助教,利用每周三、五放学后,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教学,林老师一方面精心编写教材,依据二步走的计划,以苏州市井话为切入点,逐字逐句地施教。林老师每次都乘公交车早早地来到学校,准备好教具道具。因为她没用过电子教学仪器,于是她认真而又虚心地请教助教老师,逐个程序领悟操作,直至能准确熟练地使用为止。由于课程安排在放学前的时间,林老师生怕孩子们会饿肚子,每次都要买些饼干糕点分给大家,让孩子们填填饥,把他们当作自已的孩子一般。还买上本子、小红花,在课堂上及时奖励。讲课时始终用"普通话"和"苏州话"两种语言,还穿插苏州俚语和典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助教老师建了微信群。到了晚上,同学们做好课外作业后,微信群里就热闹起来,有的以语音讲,有的以文字沟通,有的复(练)习白天所教内容,林老师逐个听、辨,予以纠正回答,一个个地"批改作业″,因此,微信群成为了"第二课堂″。虽然在节假日和晚上,往往要辅导孩子得不到休息,但林老师看到同学们对"吴语″如此喜受,林老师不顾年迈高龄,在课堂和群里乐此不疲。家长们对这项"课程"也都十分喜欢和支持。

第二阶段即排练《吴井叫卖调》节目。这批二年级的26名同学,同样缺少"艺术细胞",包括出场走台、抬头举足、念词道白、身形眼神,犹如"一张白纸"。林老师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一次次地示范一遍遍地教,可谓言传身教,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今年"六一"节前,长桥蠡小要举行汇演,林老师加班加点与孩子们排练。所有道具凡是能自带自制的,绝不花钱去购买。从小到针线,大到扁担板凳,都是自已设计制作。有的道具多次改制,直至适合为止。演出的服装帽子,根据男女学生及身形,林老师发动侨眷艺术团的同事缝制。今年6月26日,吴中区侨联、民主促进会举行″侨心向党、庆七一活动″演出,"吴井叫卖调″也参加汇报演出,得到了与会人员高度赞扬,演出时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林老师每次看到孩子们演出成功,都发自内心地欣慰。她说,要让灿烂的吴文化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把“爱苏州”“爱祖国”的情怀植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苏州市吴中区高新关工委)


8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