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齐心倾情奉献 只为孩子个个成人
夫妻齐心倾情奉献 只为孩子个个成人
——记大丰区草堰镇双河村江英校外教育家庭辅导点冯焕江夫妇
盐城市大丰区草堰镇双河村村民冯焕江, 2013年7月在自家创办了江英校外教育家庭辅导点。6年多来,当看到一批批孩子成熟地离开辅导点,夫妇俩满心就一个字“值!”《大丰日报》《盐阜大众报》多次对该辅导点活动做过报道。
一、能让贫困孩子假日有一个可去之处,破费一点、损失一点:“值”
因为热心关心下一代,2012年,老冯被村任命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上任后,老冯发现他所在的组及周边包括留守儿童、特困儿童在内的一些学生因为相距10多里路都没有到村校外辅导站活动,他萌生了自办家庭辅导点的想法。妻子杨爱英说:“我俩口子都是地道的农民,只做过学生,没当过老师,怎么教育这帮孩子心里没有底气。”老冯说:“先办起来,收拢收拢这些孩子的心,盯住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总比散在外面强。”夫妇思想统一了,说干就干。他们把厨房的土灶拆除翻新粉刷改造,另建一间小厨房,把与相邻的两间附房作为图书室和活动房,封闭了院子,小孩课间上厕所就在院子里,安全得到保证,又购置了桌椅、书橱、音乐器材、体育器材和必备的教学设备,总共投入了近4万元。2013年7月,以老冯夫妻俩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命名的“江英校外教育家庭辅导点”正式挂牌开班。
2017年底,盐通高铁要在老冯家门口开工,工程队主动找上门来,要租用他家办辅导点的三间房子做宿舍,一次性付给三年租金24000元。房子租给工程队,辅导点就必须停办。不租吧,三年的损失相当于社保部门发给他老俩口七八年的养老金。为此,家里人思想斗争比较激烈。老冯与家人说,如果从钱着想,起初就不办这辅导点了,这不是我老两口的初衷。最终,夫妇俩一起回绝了工程队。今年初,他俩又花了2000元,室内张贴了宣传墙画,添置和更新了必要的活动器材和饮水、通风降温等设施,改善了辅导点的环境,孩子们来辅导点,安全、舒适,家人也放心。
二、能让孩子在成人的路上走得稳些,吃苦一点、劳心一点:“值”
老冯夫妇是老三届初中生,经过50多年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学的东西早交给了皱纹和白发,怎么办好辅导点?老冯思虑再三,决定办一个具有“江英”特色的点:在引导孩子成人上多做点事。
老冯把区关工委每年下发的主题教育宣讲材料,结合本地资源,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内容融汇其中,每次活动,讲上一两个红色小故事,如《粟裕大将在草堰》《丁溪河伏击战》,寓教于情于志于趣。辅导点还时不时请来残疾军人杨金杰讲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请来公安部嘉奖的见义勇为模范詹惠安讲述他在零下9度跳入冰河勇救落水母女的事迹;请来退而不休的老支书杨福昌讲他热心公益事业、自筹资金修桥补路的奉献精神;请来教子有方的钱旭明讲激励四个孩子勤奋学习、个个考入大学的家教故事;请来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张爱芳讲她长期精心服侍公婆的佳话。家乡的红色故事、身边人模范人物,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心中有志向、学习有榜样。老冯还注重知行合一,常带领小朋友到田头认识农作物,走到宽阔的水泥路边看新建的农民公寓,游览邻村新建的“七彩花田”和“梦幻迷宫”新景点,讲述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70年来衣食住行游发生的巨大变化;参观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和成片造林工程,向小朋友灌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今年暑期班活动结束前,老冯辅导点举办的一场“迎国庆,颂家乡”自创诗歌朗诵竞赛会。10多名大、中、小学生相继登台亮相。一首首诗歌,源于生活,发自肺腑,有声有色,动容动情,充分表达了孩子们爱党爱国、赞美家乡、热爱家乡、志愿建设家乡的情怀,集中展示了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思想道德教育成果。
三、能让亲情缺失的孩子拥有家的温馨,奉献一点、奔波一点:“值”
6年来,江英辅导点先后接纳了近百名孤儿、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来辅导点,老冯夫妇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关爱有加的温馨家园。杨爱英为来辅导点学习的孩子烧茶倒水、梳头剪指甲、钉纽扣、系鞋带,为放学一时回不了家的孩子做晚饭,还给一些贫困的孩子零花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孤儿王某,随爷爷奶奶生活,老冯多次利用集中学习的机会组织捐款,并向村“五老”发倡议,众人齐心协力解决了小王上学和生活上的费用;还与镇关工委领导一起到镇计划生育办,落实了每年给小王1000元直到大学毕业的资助行动,到今年已经延续了6个年头。小朋友杨某母亲无劳动能力,父亲2017年又患上癌症,无钱看病。听到消息后,老冯立即组织“五老”、动员社会捐款,全村好心人一共捐款11370元,他又到小杨就读的草堰初中,把情况向校长冯春鹏作了汇报,冯校长组织全体师生捐资10290.4元,两万多元的捐款缓解了杨家的燃眉之急,保证了手术及早进行。为了解决小杨上学的费用,老冯又通过朋友争取到《盐城晚报》从2017年起直至小杨完成学业每年1000元的资助。几年来,老冯夫妇先后为特困学生争取到助困助学经费近10万元,他老俩口先后也捐助了2000余元,为10多名贫困孩子不失学尽了绵薄之力。(许天余 刘文荣 康东升整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