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五老风采 文章详情

桑榆未晚霞满天

发布时间:2020-07-09 浏览:3374
分享

​在淮安市淮安区,大凡了解和接受过王秀珍关爱过的青少年,都亲切地称她为“王奶奶”。2006年底,王秀珍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上退休后,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区关工委主任。15年来,她用慈母般的爱心和辛勤的汗水,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脚印,有效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宗旨。


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工作实践中,王秀珍深深体会到,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惠及国家、造福百姓的朝阳事业,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身心投入到关爱事业中。王秀珍儿子在北京工作,小夫妻俩都很忙,上学的孙子需要人照应。为了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她让丈夫去北京照应孙子,自己只身留在淮安。15年来,她走乡镇、跑机关、进学校、访企业,深入实际搞调研,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精准做好关爱工作。

她精心架构关爱事业的四梁八柱,着力夯实关心下一代工作基础。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要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的要求,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重视支持,在各镇(街道)、各村(社区)、区级机关各部门、各中小学校、各列统企业全部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实现了全区关工组织的全覆盖,为全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她亲力亲为制定各类工作指导性文件和工作规划,以规范化、制度化引领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多年来,经过她认真策划、积极争取,先后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关建”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的意见》等,有效地提高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执行力,推进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自觉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同时,研究制定了区、镇村、机关部门和企业关工委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促进关工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科学化。她组织编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手册》,总结汇集基层组织创造的工作经验和“五老”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材料,为基层工作提供政策遵循和实务指导。

她持续完善关工委工作的保障机制,实现从区到村居、从机关到企业的关工工作常态化。关工委早期工作经费比较紧张,处于“有心干事,无力而为”的状态。在王秀珍的积极争取下,区、乡镇、街道关工委的工作经费在逐年增加,并都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关工委的办公条件也有所改善,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必备的办公设备,关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更强了。


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德树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做好人,走正道,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最根本任务。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干年精神宝库中的典范。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用周恩来精神教育青少年传承和弘扬周恩来精神,既是历史的传承,又是时代的要求。自担任区关工委主任以来,王秀珍紧紧把握这一根本任务,在青少年中开展以宣传、弘扬、传承周恩来精神为主线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她注重强化顶层设计,努力健全主题教育的传播机制。她从淮安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决定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8个单位挂牌成立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努力为青少年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提供实境课堂。每年,她都主动与区文明办、教体局会商联办,共同部署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对活动的指导思想、任务要求、内容形式,都一一作明确要求。她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建联动,强化齐抓共管,保证了活动的联动化、常态化。

她注重优化活动载体,努力创新主题教育的灌输模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她积极组织青少年参观各类教育基地,看展览,听讲解,让青少年在实境中接受教育。广泛组织演讲会、报告会和文艺演出,用红色基因浸润青少年的心田。淮安中学自周总理逝世起,42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学总理,创三好”活动。她自任关工委主任以来,连年到该校登台演讲,传扬周恩来精神,激励广大学子发奋读书的热情。她积极提倡开展“周恩来精神进校园、周恩来书籍进教室、周恩来语录进课堂、周恩来名言卡片进书包”的“四进”活动,扎实推进“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为全区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注入活力。至目前,全区共创建省级周恩来班5个,市级周恩来班97个,区级周恩来班356个,校级周恩来班1258个,打造了具有淮安特色的校园文化,掀起了学习周恩来精神的热潮,激发了青少年争做新时代奋斗者、奉献者的热情,提高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认知度和自觉性。

她注重深化教育效果,努为提升主题教育的立德质态。在工作实践中,王秀珍注意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升华主题教育。她要求把宣传、弘扬周恩来精神与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示结合起来,与党史国史教育结合起来,与纪念与缅怀当地的革命英烈结合起来,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与法治进校园结合起来,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极大拓展了主题教育的内涵,进一步强化了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励志修身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有效激发了广大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更加自觉地在放飞青春梦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情结:新松恨不高千尺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王秀珍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宣教先行,推进创建“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根据中关工委有关文件精神,王秀珍认真组织实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她推动成立了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加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强化了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政治领导和业务指导;推进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加强合作联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她精心策划,多措并举,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形成普法宣传的浓烈氛围,收到显著成效,被中关工委、国家综治办、司法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

立足于防,积极创建“青少年零犯罪镇、村”和“青少年零犯罪学校”。淮安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一度比较严峻。王秀珍积极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及时确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工作理念,立足于防,全面开展青少年零犯罪镇(村)、学校的创建工作。她组织关工委同志和公安局一道,开展“清风行动”,一方面开展法治教育,一方面打击犯罪;和检察院一道,打造“校园蓝天工程”,组织“五老”与问题青少年结对帮扶帮教;和法院一道,组织“模拟法庭”进校园,让青少年接受实境课堂教育;与司法局一道,组织法律志愿者宣讲团,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教育青少年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从小懂得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多年的创建,全区97%的村居,99%的学校,实现了青少年零犯罪。

倾情关爱,尽力挽救失足青少年。王秀珍坚持不嫌弃、不放弃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帮教每一个犯罪青少年,把他们拉上人生正道。她在全区建立了100多个“五老”帮教小组,对失足青少年进行结对跟踪帮教。

2018年,有个学校两个学生打架,造成一方重伤害,其中小王被批捕。得知这个情况,王秀珍立即跟踪,多方面联系做工作,最终检察院对小王附条件不起诉。她又立即与学校联系,给孩子继续学习的机会。先后去学校四次。经她真诚、耐心地做工作,学校保留了小王的学籍,小王也很快走出了挫折的阴影,表示一定要知罪认错,好好学习,重新做人,不辜负王奶奶的殷切希望。

中秋节,王秀珍常牵挂着在看守所和少管所里的少年犯。她组织老干部到看守所看望失足青少年,给他们送去学习材料和中秋月饼,对他们进行规劝教育,她充满感情地规劝教育,使少年犯感动得低下头、流下泪。在分头交谈时,她与城东乡的小金谈心,鼓励他树立信心,打消“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并约好出来后来找王奶奶。


挚爱:热风吹雨洒江天

孤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弱势群体,一直是王秀珍关注的重点对象。她对他们倾注了一片爱心,付出了满腔热情,呵护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她胸怀慈善心肠,济困助贫,让孤困儿童感受社会的温暖。博里镇南庄村小周,一岁时母亲病故,九岁时父亲去世,她跟随单身的伯父生活,经常是衣食不周。王秀珍在下乡调研时得知这个情况,她立即会同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了关爱措施,并多次上门看望,使小周得到满满的爱、深深的情。石塘镇渠南村孤儿小马,考上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秀珍立即决定以关爱基金给予资助,帮助他完成学业。小马本科毕业又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整个大学和读研期间,关工委一直连续资助。现在他已博士研究生毕业。王秀珍始终与他保持书信或电话联系,鼓励他勤奋、上进。

她心系留守儿童,组织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港湾。随着农民进城打工,农村有一大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得到特殊的关爱。为了使这些孩子得到更好的关爱,王秀珍组织镇、村关工委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组织关爱。全区共组织6388名“五老”结对关爱6210名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她的精心组织下,全区先后创建起200多个校外教育辅导站,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深受留守儿童家长的欢迎。

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送暖献爱,让社会上吹起善和爱的暖风。经济困难的家庭、身有疾患的病人、服刑人员的子女,无一不是王秀珍关注、关爱的对象。她多年如一日地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对无力读书的学子,无钱治疗的重症病人,她总是在可能情况下予以资助,以解决这些家庭的燃眉之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提出关工委工作要做好三条,“五老”防疫“宅、戴、洗”,确保平安无事;不信谣、不传谣、不无事生事;对贫困孩子的关爱要多做实事。全区3000多名“五老”结对2000多名孤困儿童和留守儿童,使他们生活和防疫用品有保障。更可喜的是涌现了博里镇“五老”居家创作农民画宣传抗疫、平桥镇关工委发动200多名“五老”当“抗疫三大员”、车桥关工委组织抗疫捐款等感人事迹。

王秀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充满爱心的事迹,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她的先进事迹先后在省《关心下一代周报》《淮安日报》《淮安关工》等媒体上作了介绍。她先后被省文明办、省关工委表彰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优秀退离休干部”。 (淮安市淮安区关工委办公室)

编辑 卢勇


8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