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爱心包裹”持续行走在关爱路上
—— 记兴化市戴窑镇关工委副主任朱松林2007年,时任兴化市戴窑镇副镇长的朱松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给贫困山区儿童邮寄“爱心包裹”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3年来,他先后资助多名学生,并成立了“朱松林爱心工作室”,想要帮助更多的困难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截至目前,受助者达80人,有22人签订了资助合同。
2007年,国家扶贫基金会牵头发起一个爱心活动,每个乡镇副乡级干部挂钩资助一名贫困山区的贫困儿童,朱松林帮扶对象是山西省岚县王狮乡的张锦涛,孩子当时上一年级,朱松林按照镇扶贫组织指定的要求按地址汇去200元钱,很快朱松林收到资助的张锦涛家的来信,得知他全家6口人,爷爷奶奶年迈体弱,身患重病,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除了在家侍弄几亩地外,就是照顾爷爷奶奶。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条件落后,当地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电灯照明一周来一次电。由于经济条件差,路途远,家庭十分困难。朱松林读完来信,心情难以平静。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养的干部,理应对山区这个贫困家庭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当年春节后,朱松林和老伴一起购买了书包、文具等一套学习用品寄给张锦涛,同时汇去了600元学习费用,张锦涛家对朱松林的爱心之举感激不尽。
2008年,朱老一家在镇关工委的牵线下,又联系上了湖北省十堰市深河乡双湾村的一名叫冯馨怡的小学生,冯馨怡一共姊妹3个,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为了生计,节衣缩食,过年也不回家,爷爷奶奶在家种地,照顾姊妹3个,生活十分艰难。通过书信往来,老朱表示愿意资助小馨怡上学。受助的小馨怡对朱松林的资助感激不尽,为了表示谢意也寄来了一些杂粮之类的土特产和一些手工饰品。“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回报朱爷爷的大恩大德”。朱松林回复他们说,不需要什么回报,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转眼之间,朱松林资助两个贫困学生已13年之久,书信联系、赠书寄语、邮寄生活用品从未中断,累计花去人民币达10万余元,如今受朱松林资助的张锦涛已经考入珠海大学,冯馨怡考入宁波大学。
在资助张锦涛和冯馨怡的同时,朱松林这几年还一直资助着本市合陈镇沙云珠同学读书。小云珠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在江苏省兴化中学读书三年间的衣、食、住、行费用都是老朱的妻子安排。今年,沙云珠考上西安电子大学后,老朱欢喜得不得了,连忙安排了行李箱等生活必需品,并承诺大学期间的零花钱由他供应。
“孩子们是希望、是未来,每每看到他们身处困境,总想伸手拉他们一把。怎样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呢?”2019年10月,朱松林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朱松林爱心工作室”,搭建起一个透明、便捷、互动的公益平台。为了筹集善款,那些天,老朱组织带领志愿者宣传现代公益理念,整合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社会资源,踏着电瓶车“找钱”;在镇民营关工委成立之际,他给企业发倡议,利用在职分管工业的人脉关系,“扛面子”找企业老板,为工作室助把力;在老干部支部活动会上,他动员“有捐赠意向的”进行登记;他不辞辛劳走门串户宣传募捐。在戴窑,朱松林的善举带动了一部分人、影响了一部分人,激发了社会的爱心。很快,他建立起“爱心工作室”数据库:目前登记在册的“施爱者”50人,愿意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受助者”人数达80人,其中有22人已签订资助合同。
“爱心工作室”组建以来,定期开展资助活动,资助金额已达33万元。小小工作室彰显大爱心。“助力贫困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送一份关爱,照亮生活,点燃梦想。”我将通过‘爱心工作室’组建“爱心群”动态化开展做好爱心接力传递,“牵手关爱行动”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资助更多的困难学生读书学习,助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朱老背起“爱心包裹”行走在关爱的征途上快乐着、幸福着、憧憬着。(许湘山 冯兆宽 马 俊)
编辑 齐超
评论(0)